再论联想,从“技工贸”到“贸工技”,再到常年大比例分红,不思进取是不行的
摒弃“贸工技”模式,重回“技工贸”,坚持独立自强、加强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这才是我们的科技企业,真正应该静下心来做的事情。
今天再来说说关于联想的一些争议话题。
因为联想作为我们从小到大的知名“民族企业”,虽然最近这十年是不断变了味,老是有各种围绕着联想的争议。
从20年前全民扶持的民族企业,到现在网络舆论上近乎人人喊打的“国际企业”。
联想究竟做错了什么?
这背后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是联想需要认真反思的。
联想不能总认为是别人的错,而认为自己都没有问题。
说实话,我本来是不太想去批评联想。
毕竟在当前一个多事之秋,最近这两年,一些有着高科技外衣的校企,比如清华紫光、北大方正,都是陆续暴雷。
我也不太希望看到我们又有企业暴雷。
然而,我最近研究了下联想的财报。
在看到联想在负债率已经高达90.5%,而且短期债务压力还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着往年高比例分红,没有丝毫收敛。
这让我不由有些怒其不争。
联想成立也30多年了,顶着高科技光环,却走着贸工技路线,白白荒废我们大好发展时期,以至于我们之前面对美国对我们芯片卡脖子,我们却束手无策。
虽然这不能说都是联想的错,而且客观来说,联想也是为我们IT产业做出很大贡献,联想能打败惠普和戴尔,成为世界出货量最多的PC巨头,联想有成功的部分,我们也是需要肯定和正视的。
但联想作为国内知名IT硬件巨头,联想本应该带领我们这个IT硬件产业,去突破敌人的封锁,而联想却没有这么做,反而顶着一个组装厂的名字十几年了,还不能“知耻而后勇”。
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觉得这是说不过去的。
我认为,联想当前在舆论上的名声会这么差,跟其常年走“贸工技”路线,有点不思进取是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2018年我们和美国关系全面恶化后,我们遭到美国卡脖子,这让我们很多人都对买办路线是深恶痛绝。
所以,今天文章,我主要是想从善意提醒的角度,希望联想这些高管和资本家能收敛一点,不要整天就想着高比例分红,来从联想身上拿钱。给联想多留点资金,来抵御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以及多把资金
我也是希望联想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才写这篇文章。
所以这篇文章,我不会无脑黑联想,也不会做太多联想,我还是只摆事实、讲数据,尽量以一个中立客观的态度来分析这件事情,剩下的交给大家自己独立思考。
(1)联想科创板上市之谜
9月30日,联想集团正式递交了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但到了10月8日联想突然就撤回了上市申请。
考虑到长假七天,这等于联想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只过了1个工作日就撤回了。
当时联想的科创板一日游,也引发舆论的广泛讨论。
虽然联想集团CEO后面曾经回应称,外界推测的联想达不到科创板IPO标准,其实完全不存在。
但我们也可以从联想集团这次披露的招股书,我们也可以从这份招股书看到联想集团的一些情况。
过去这3年,联想的营收和利润,总体保持增长。
特别是去年,联想的营收和利润均创出历史新高,走出了之前几年的低谷期。
但比较讽刺的是,这跟华为被美国打压,还有一些关联。
我们再放大到10年区间来看。
可以看到,虽然联想今年净利润大增,但整体来说,联想的营收和利润,在过去六年时间里基本是原地踏步。
不过客观来说,联想今年营收是首次突破4000亿,利润也有86.85亿元,也是过去这些年发展最好的一年。
但在这样业绩背后,却有很多隐忧,首先是高负债问题。
最近这3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从86.34%,一直持续上升至近到90.5%。
超过90%的负债率是什么概念?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负债率超过70%,就属于高负债水平。
联想的负债率已经超过90%,这并不是太健康。
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联想的招股书里也有提到。
小米资产负债率是51%,联想则为90.5%。
联想招股书里,特意选了个惠普,跟联想的债务水平是半斤八两,甚至比联想还更差一些。
对此,联想集团CEO前阵子也有对负债率过高的问题,进行回应,他称“联想70%的负债都是应付款。”
他认为,由账期产生的负债,并非面向银行的有息负债,而是面向供应商及客户的应付账款,没有利息只需定期交付即可。
这个说法,虽然淡化了联想负债率过高的隐忧,但也有点太不把债务问题当一回事。
我们来看看联想的应付账款。
过去3年,联想的流动负债从2019年的1379亿元,快速增长到今年的1798亿元。
其中应付贸易账款,也从433亿元,快速增长到671亿元。
不管怎么样,应付贸易账款增长过快,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也不是什么太光荣的事情。
毕竟应付贸易账款说白了就是欠中小供应商的钱。
而且因为应付贸易账款的金额过高,也导致联想的流动比率是比较低的。
联想目前流动比率只有0.85,这是什么概念?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这个是看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也就是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一般流动比率超过2:1,才是比较健康的,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流动比率在1-2之间,属于很多企业的常态,虽然有一定短期负债压力,但整体问题不大。
流动比率低于1,则说明有短期偿债压力,流动资产是少于流动负债,即使把短期所有流动资产变现,也无法保证全部负债得到偿还。
在联想集团的招股书里,也有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对比,可以看到,像小米的流动比率是1.63,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水平。
而联想只有0.85,是很不健康的短期债务水平。
跟联想半斤八两的是惠普,流动比率也只有0.79%。
所以,虽然联想的债务问题,并不像人们第一直观的那么严重,因为有息负债占比是比较低的。
但联想的债务也称不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把应付贸易账款,只是因为不用付利息,就说得欠钱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我觉得联想集团会有这样对待债务的态度,也难怪联想可以在债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大比例分红,把每年赚到的利润,不停往高管腰包里掏。
联想CEO在说“面向供应商及客户的应付账款,没有利息只需定期交付即可”的时候,假如没有大比例分红这件事情,也就算了。
毕竟在制造业,上下游的货款都会互相拖欠,占用一段周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是,联想是一边有钱维持大比例分红,却不想着多还一些中小供应商的欠款,而且把这样的贸易货款占用,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总让我感觉哪里不对劲。
当然,也必须说明的是,联想目前还没有被爆出有长期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事情,目前联想的应付贸易账款,还属于正常的企业资金往来的货款周转周期范畴。
跟之前暴雷的某房企,动辄给供应商开出商票,并且商票逾期兑付,是完全两个概念。
我们也不能无脑黑联想,而是应该实事求是的去讨论问题。
总的来说,我自己看完联想集团的招股书,联想虽然确实存在高负债问题,不过资金周转情况还不算太糟糕,应该也不至于一下子就要暴雷了。
我对联想财务状况,最重要不满的地方在于,联想高管长期维持高比例分红,却不没有加大力度投入研发的这种共不思进取态度。
(2)大比例分红,不思进取
自2006年以来,联想累计盈利是67.21亿美元,至今一共进行了16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额为41.22亿美元,其平均分红率达到了61.33%。
也就是联想过去15年赚到的钱,61%都拿去分红,而不是拿去用于企业发展、扩大规模或者研发。
分红比例高也就算了,而联想的高管们年薪都是普遍高得吓人,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根据联想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联想2018年27名高管的薪资总额为5.64亿元,而在2021年就快速增长到了9.33亿元。
这平均下来,27名高管平均每人的年薪是3400万元。
此外联想集团CEO过去三年的年薪分别为1.031亿、1.715亿、1.772亿。
有人统计过,杨某在2012年至2021年,累积薪资高达1.96亿美元。以当前汇率计算,约12.6亿元。
由于杨某除了拿天价年薪,每年还能从联想集团获得大量分红。
比如2020年,联想最新分红是美股分红30.6港仙,也就是0.306港元。
已知联想集团总股本是120亿股,所以联想去年分红是差不多36亿港元。
而杨某持有联想的股份,按照招股书披露是9.62%。
也就是,去年杨某去年从联想集团分红可以拿到3.46亿港元,约2.8亿元。
加上1.77亿元的天价年薪,杨某去年就从联想集团拿走了4.57亿元。
这还不是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
从2012年至今,联想的分红力度一直在增加,且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都维持大比例分红。
比如2015年和2017年,联想是亏损的,但仍然维持大比例分红。
2017年在联想全年亏损的情况下,联想仍然维持每股0.265港元的大比例分红,金额达到了31.8亿元。
从2014年至今,联想每年都会分红30亿~40亿元,十分稳定。
不管是亏损还是盈利,都是风雨无阻。
联想这样大比例分红,究竟是为什么?
这里不由得让我产生一个联想。
我昨天文章也提到过,杨某当前持有的联想9.62%股份,大部分是2011年斥巨资31.5亿港元购买的,当时杨某从二级市场买了联想集团7.97亿份股票,占联想集团总股本的8%。
这本来也没什么,毕竟看好自家企业,买入股票是好事。
但问题是,杨某当年斥巨资31.5亿港元买联想8%的股份,大部分的钱都是借的。
杨某从2012年至今,从联想拿走的薪资和分红,总共加起来,估计也才差不多是30亿左右。
如果了解杨某当年举债数十亿元,来买联想股票,我们似乎就不难明白联想为何会如此大比例分红,又给杨某开出如此天价年薪。
联想要不这么做,杨某怎么还得上着巨额债务?
但问题是,这随之而来的是,过去这些年,联想的研发投入比例一直不高,而光被人诟病。
也不知道是不是杨某把2011年举债买股票的钱还清了,今年8月,杨某公开承诺“三年研发投入翻番”。
然而,过去这十年,联想却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佳黄金时期。
2012年开始,在最需要联想大手笔投入砸钱来移动互联网布局的时候,联想不但没有大手笔砸钱投资研发,反而开始不断加大分红比例,把赚来的钱,大部分都拿去分红和发高管年薪。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联想在手机业务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会有这样的结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所以,我对联想,是真的怒其不争。
我也不说联想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黑料,也不输出什么民族情绪。
单单不思进取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其感到怒其不争。
从这个角度看,柳某会选择杨某当继承人,也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完全就是一脉相承,都是搞“贸工技”的好手。
1994年,联想出现重大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
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
而柳某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这就是著名的“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
最终联想选择了柳某,而倪光南院士只能离开了联想。
同样是1994年,联想在香港上市。
尝到了资本的甜头,联想更是在“贸工技”和“资本化”的路上狂奔到底。
由此,我们也就不奇怪,除了联想集团在2012年开始不断大比例分红,给高管开出天价年薪之外。
联想集团的大股东联想控股,更是成为一个横跨IT、金融、房地产、农业、化工、互联网的的巨型投资集团。
联想控股的投资版图里,还包括一些小贷公司。
这给我一种感觉,从1994年上市开始,柳某早就对钱生钱这个门生是十分沉迷。
习惯了钱生钱这种来钱快的模式,又怎么能静下心来搞研发,冒着巨大风险去开发芯片呢?
从1994年走向贸工技,荒废了芯片开发的最黄金岁月。
到2012年走向高比例分红模式,荒废了移动互联网布局的黄金岁月。
我们看联想过去这30多年一步步走来,从一个全民扶持的“民族企业”,到现在网络舆论人缘极差的“国际企业”。
联想为何会走到今天,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联想自己。
我还是希望联想能够好好想一想,知耻而后勇。
摒弃“贸工技”模式,重回“技工贸”,坚持独立自强、加强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这才是我们的科技企业,真正应该静下心来做的事情。
而不是只会炮制概念,靠资本炒作疯狂敛财。
我们不能只会发散式扩张的资本联想,更需要独立自强的技术沉淀。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