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一刻,与中华网一位[Sam33]网友聊“伤疤”,痛说革命史
轻松一刻,乱弹曰:“正义与邪恶对阵,真相与谣言并存。网络世界,十分精彩,九分无奈。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劝君千万别昏聩:一不留神,跌入粪坑累。”
关于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位烈士的牺牲,大家在史林都谈了许多,发表了很多意见。各种各样的看法都有,主流是对某些人污损烈士的卑劣行径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和鄙视。这也不必一一细说。有[Sam33]网友,新提出一个“伤疤”说。提法比较婉转,隐晦,不像天涯的很多网民那样一丝不挂的裸奔(史林的网友素质就是高呀,呵~~),值得一论。
讨论之前,先介绍一下[Sam33]网友的这个“伤疤”说:
呵呵,你这个散人眼睛没散光,对“蛋炒饭”倒很聚光呢
别管什么“蛋炒饭”还是“饭炒蛋”,如果你还看不清楚,我用黑体标出来
丁甘如说:“…岸英 三点起床了,他舀了一漱口杯子饭后,便伏在办公室桌子上睡觉了。从 四点到 九点多钟, 睡了五个多小时吧。岸英醒来后,便就着火炉炒饭吃…”
志司防空纪律: 严格要求(总部所有工作人员)明早拂晓前,吃完饭都一律进入防空洞。
志司电报:“… 我们今日 7 时已进入防空洞,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
杜平说:“… 岸英在那一天,没有安排值班任务…”
楼主说要“基于理智和逻辑上的分析”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却说我装什么迷,你难道不会自己动动脑筋去分析?
有时候,真相和伤疤一样,揭开是很疼的,很多人感情上都受不了、、、、、、
这是[Sam33]网友回复[天地之间一散人]网友的一个帖子,黑体字为他自己所标记(大概他认为比较重要吧。连贯起来,就是违反纪律)。他们具体的讨论过程,如感兴趣,请移步到《痛批杨迪回忆录!———还毛岸英烈士一个清白》下面的跟帖去看。我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下面,来讨论一下[Sam33]网友所谓的这个“伤疤”(即他所认为的“真相”):
[Sam33]网友的“这发子弹”,来自《毛岸英遇难真相》一文。“河南在线 > 文化频道 > 史海钩沉”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很多的网站上亦有此文。此文的主要部份,还是引用杨迪的回忆录,所谓“丁甘如的回忆”,杜平的“说法”,亦是作为杨迪回忆录的佐证。对杨迪回忆录,本人已经说了不少,这里就不再多说。
首先,分析一下[Sam33]网友淘来的“丁甘如说:”。
一,丁甘如的这个“回忆”是据记者采访,鉴于作者的立场,有理由严重怀疑其在丁甘如的“回忆”里夹带了私货或者根本就是胡编乱造。
二、丁甘如的这个“回忆”是如此的具体,岸英的牺牲的场景历历在目,连 “他舀了一漱口杯子饭”这样的细节描述都出来了。在此,我想请问[Sam33]网友一句,从“三点”直到两位烈士牺牲之前,丁甘如难道一直在“监视”岸英吗?怎么这个“回忆”一个环节都不少,就像纪录片似的。丁甘如是一直和岸英在一起吗?(据杨凤安的回忆,毛岸英和高瑞欣晚上是在政治部那个洞子里睡觉,并不在牺牲前的屋子里) 对这种“回忆”,你不觉得太假了么?
三、对此,请看杨凤安的回忆:“毛岸英和高瑞欣,他们两个人就晚上在政治部那个洞子里睡觉,回来晚了。回来晚了以后,他们俩是热饭,就坐在那个办公室,、、、、、、”(这里,我就不标出黑体字了,请大伙认真与[Sam33]网友淘来的“丁甘如说”对比一下)。按“丁甘如说”,岸英从晚上到牺牲之前,是一直在那个屋子里。而杨凤安前辈的说法是,毛岸英和高瑞欣“他们两个人就晚上在政治部那个洞子里睡觉”,并不在牺牲前的屋子里。两者的差异,是何其大呀!
杨凤安这个回忆,有东方宽频及凤凰卫视的影像资料为证,别人胡编不了。假如真有所谓“丁甘如说”,一锅炖左右,有充分理由质疑“丁甘如说”这种二手货吧?
我看,某些人设套,编故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用尽心思。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其次,谈谈[Sam33]网友淘来的“严格要求(总部所有工作人员)明早拂晓前,吃完饭都一律进入防空洞。”这个志司防空纪律。
这个“志司防空纪律”待考。究竟是何方神圣“定”的,俺也懒得去考了。什么“明早”、“拂晓前”、“一律进入防空洞。”之类鬼话,一看就是杨迪版的克隆,低劣得很,完全是按局来设套的鬼把戏。
有两个资料,请大家明辩:
1、据《毛岸英遇难真相》一文这个姓名不详的“笔者”所谓“丁甘如的回忆”:
1985年5月6日 ,时任成都军区参谋长的丁甘如将军,在军区将军寓所向笔者介绍了志愿军总部被炸前相关情况和毛岸英遇难情况。、、、、、、
“当晚九时,志愿军党委在彭总主持下开会,紧急部署防空措施,即:布置工兵增挖猫耳洞(防空洞),并加大加固已有猫耳洞;总部所有工作人员凌晨三点起床,吃完早饭后,除必要值班人员外,四点前全部进入指定的防空地点;同时严格规定,四时后所有住处不许冒烟”
2、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中写到:
“ 11月23日 ,毛主席派高岗从沈阳到了大榆洞志司、、、、、、高岗来的第二天下午,敌人来了四架飞机,在大榆洞上空转了几圈,轰炸袭击了两次,打坏了坡上的变电所。黄昏时,又飞来了侦察机,美国人叫“野马式”,转了几圈,又飞走了、、、、、
敌机不停地转,引起了我的怀疑、、、、、、
于是,邓华、我、解沛然、杜平几个研究明天的防空问题。
我们研究决定了三条:第一、要求志司机关的干部、战士第二天天亮以前都要吃完饭;第二、天亮以后都不准冒烟;第三、都要疏散。”
彭总和我们几个领导,准备第二天上午根据情况的变化,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彭总要在他住的那小房子里研究。我们觉得近几天敌机活动比较频繁,昨天又刚扫射了变电所,在彭总那屋子里研究很不安全,还是到沟边的防空洞里去研究比较安全。所以决定当晚把防空洞一切都准备好,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就吃饭,吃了饭到防空洞去研究作战方案。
开完会后,由解沛然向机关传达布置、、、、、、
第二天清晨五点多,我们吃完饭,就进洞了。只有彭总没进。我们派警卫员、参谋去催了他几次,他就是不去。、、、、、、
洪学智将军的这个回忆,叙事很清晰、严谨。日期也没搞错。 11月23日 ,高岗来; 11月24日 ,敌机来轰炸、侦察,研究防空问题; 11月25日 ,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位烈士殉国。
按所谓《毛岸英遇难真相》一文中“丁甘如的回忆”:“凌晨三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四点前全部进入指定的防空地点”这一说,莫说是志愿军最高领导彭德怀司令员,就连洪学智将军和所有志司领导,全都违反了纪律!因为他们第二天早上五点钟才吃饭,吃了饭才到防空洞。你看,丁甘如说“四点前全部进入指定的防空地点”,这些人竟然准备要五点钟才吃饭(并且还真就五点钟才吃饭),吃了饭又才到防空洞。而且,洪学智等人还叫人“催了”彭总几次,“他就是不去”。完全是置“丁甘如的回忆”中的防空措施及纪律于不顾嘛。
再有,这个“都要疏散”和“一律进入防空洞”的区别,不用本人解释吧?在丁甘如的这个“回忆”中,也仅仅是“全部进入指定的防空地点”。在你的“伤疤”里,怎么就变成了“一律进入防空洞”了呢?孙悟空七十二变啊?
就此,还谈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即使按[Sam33]网友淘来的“志司防空纪律”,我认为,拿这一点来指责两位烈士,也未免不忍。理由:在那天,如果不是洪学智,那美军就中大彩了!炸死的将是彭德怀(本人手上有本洪学智将军的《抗美援朝回忆录》,有时间再把详细经过贴上来)。洪将军救了彭总一命,彭总因此激动地抓着洪将军的手,说:“洪大个儿,我看你这个人还是个好人哪!、、、、、、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老夫今天算是捡了一条命。” 这里,我也不好说彭总不遵守这个“志司防空纪律”。只能说,在为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位烈士感到万分痛惜的同时,为彭总,为我英勇的志愿军,为新生的共和国,感到万分的庆幸!不然,抗美援朝的历史,很可能要改写了。
第三,杜平说:“… 岸英在那一天,没有安排值班任务…”
枝节,不论。
总起来说,[Sam33]网友,你的这个“伤疤”(真相)说,我看,真是长了一身大脓泡疮呀,不是啥宝贝。你说是不是?
最后,还有几句话,要对[Sam33]网友说:
从你这个“伤疤”说的发言来看,还算是个有心人。提法也比较婉转,隐晦。不像天涯的很多网民那样一丝不挂的裸奔;也不像史林的极个别人,一跳将上来,就“地痞流氓”的辱骂,“嘴巴不干不净的污蔑杨迪将军”的乱扣帽子。
你告诉本人:“史林,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强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大多潜水不动而已”。信矣!
只是,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你做到了“搜罗不同人所说的话”,很遗憾,没有做到“具体分析”,更谈不上做到“较深入的分析”了。“一不留神,跌入粪坑累”呀。
在《轻松一刻,向各位中华网友报告一下》一帖的跟帖中,你告诫我道:
你要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现在,一锅炖左右,郑重的把这两句话再转赠于你: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咱们再次共勉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