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毛泽东是对中国大多数人情感的伤害
诋毁毛泽东是对中国大多数人情感的伤害
[ 言川 ] 于2008-05-28 强国论坛
诋毁毛泽东是对中国大多数人情感的伤害
诋毁毛泽东是对中国大多数人情感的严重伤害。为什么这样讲?
首先是因为,热爱和怀念毛泽东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人的共同情感。虽然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进行普查,但至少有以下三点为这一判断提供佐证:
其一,得到对毛泽东持否定态度的一部分主流精英承认。例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就认为,怀念毛泽东是目前民意的主流。虽然他们以为这是毛泽东“民粹主义”的结果,是“极左”的流毒,从而不屑一顾。
其二,网络是最好证明。打开互联网,那些怀念毛泽东的帖子令人目不暇接。以笔者本月20日发表在强坛深水区的帖子《抗震救灾见证毛泽东政治遗产的巨大作用》为例,它于次日11时38分被网友转贴于中华网论坛,至27日晚10时,赞成该文观点的8858票,而反对的只有174票。
其三,毛泽东时代所实施政策惠及的是人口的大多数。例如,土地改革和工商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但使几乎一无所有的普通民众获得生产资料,并且参与管理,经济和政治地位双提高;颁布《婚姻法》,提倡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禁止娼妓,使占总人口半数的妇女摆脱被奴役地位;大力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和推广简化汉字、汉语拼音等文化工程,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覆盖城乡、接近免费的医疗保障体系加上不间断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使人民平均寿命大幅提高……即使是广受诟病的所谓“政治种姓”(即划成份)制度和频繁的政治运动,受到伤害者也不占多数(这当然令人痛心!);广大的工人、城市贫民和贫农下中农由此得到更多的升学、参军、入党、提干的机会,成为对知识分子实施“再教育”的人,有的还直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成人员。他们及其后代是那一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当然对毛泽东怀有热爱和怀念之情。甚至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中,也有不少人不是从自身利益,而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对他心存感激。最动人心弦的例子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文革中两次被打倒的邓小平同志,他说:没有毛主席的领导,中国人民也许还在黑暗中痛苦摸索!
其次,少数人对毛泽东的“评价”已远远超出批评的范围,是不折不扣的诋毁。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对他当然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应以事实为依据,符合逻辑。少数人不是这样,而是无中生有,无理起闹,达到无知、无聊、无耻的地步!请看看围绕四川汶川地震,他们说了些什么: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奔赴灾区,他们指责毛泽东没有到唐山地震灾区。当时他老人家正挣扎在生死边缘,得知唐山地震泪流满面,亲自部署救灾工作,签发平生最后一个文件也是专谈抗震救灾问题……他们的指责还有人性吗?
汶川地震后人民解放军迅速投入救灾,人们歌颂毛泽东缔造和培育的子弟兵.他们却说,人民解放军在南昌起义中诞生,毛泽东没有参加;第一次农村武装起义是彭湃领导的,与毛泽东无关。他们不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不谈建军思想和原则,不谈战略战术等问题,一股劲地胡言乱语!
汶川地震后接受了大量捐赠和外国救援,他们指责唐山地震时毛泽东拒绝外国援助。不错,今天确实接受了外国援助,但谁也不能否认,抗震救灾主要依靠的是中国自己的力量,今后重建家园还是会以自己的力量为主,从这点看,汶川和唐山两次抗震救灾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有一位参加指挥过唐山抗震救灾的中央领导同志回忆说:“地震只过了两个月,我们就恢复水、电、通讯和交通、安置了伤员、控制了传染性发生,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作,这是一个奇迹!靠什么?靠人民子弟兵全力以赴、靠全国人民大力支援、靠唐山人民自力更生、靠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将这段话改动一个字,即把“毛”改为“胡”,换一个地名,不就是对汶川抗震救灾情况的生动概括吗?
最后应当指出,诋毁毛泽东是对诋毁者信奉的所谓普世价值、尤其是其核心观念——“民主”的践踏。民主、民主,就是以“民”意为“主”,既遵循多数,也尊重少数。在目前的中国,即使怀念和热爱毛泽东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情感也应当被尊重,何况这样的人是多数!虽然这些人基本上是普通老百姓,但和具有高深的学问、显赫的地位、丰厚的收入者一样,有着高贵的人格和情感。一些人在谈论毛泽东的时候,信口开河,颠倒黑白,严重亵渎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情感,长此以往,必然会加剧社会的裂痕,滞阻和谐社会的建设。望以诋毁毛泽东为己任的诸位先生们三思!
抗震救灾见证毛泽东政治遗产的巨大作用
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作为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灾难,将永远留在华夏儿女的记忆里,并深深地灼痛着他们的心。同时,作为一段历史,它异常有力地见证了一个平日并不被普通人注意、却被少数人刻意模糊甚至颠倒的真理,即毛泽东为我们留下的政治遗产作用巨大,价值无比!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留下的遗产宝贵而且丰富,除了思想文化、道德伦理、经济建设、对外事务、国家安全等等之外,尤其重要的是政治遗产。这次极其浩繁复杂的抗震救灾战斗之所以能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得到全国人民普遍赞誉以及世界舆论的好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毛泽东留下了一个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党——中国共产党。他和他的战友们在长期的斗争中,确立了党的纲领、宗旨、性质、组织原则等等,这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他还确立了选拔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即千百万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标准,保证了党的组织特别是中央领导核心的纯洁和统一。据统计,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二十八名,全部成长于毛泽东时代;其中有二十七名大学或高中学业结束后的第一份职业是工人或技术员、农民,有多名下乡知识青年或在被污蔑为“牛棚”的五七干校生活过;他们是真正从群众和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极具平民情怀的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小时,即对抗震作出部署或飞临抗震第一线,和灾区人民及救灾人员零距离,使多少人热泪盈眶、力量倍增?这样的被境外媒体誉为世界各国“想学也学不来的总理”,之所以诞生在中国,不正是因为中国具有毛泽东政治遗产这一独特条件吗?
毛泽东留下了一个无比优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地震,其强度为建国以来地震强度之首,到昨天19时为止,已造成34000多人死亡,240000多人受伤,还有大量人员失踪,重灾区达到100000平方公里,无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经济损失无法估量。抗击惨烈的灾情,没有举国体制不行;而没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举国体制只能是空话。无论是数百趟运送抗灾人员和震区重伤员的专列,还是无数源源不断运往灾区的药品、食品、各种抗灾抢险设备等;无论是以最好医生和设备接受救治近60000名伤员的四川省内外诸多大医院,还是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活跃在震区的医疗和防疫人员,都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而在完全私有化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毛泽东留下了一支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次抗震救灾,传诵着无数个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他们在地震发生不到4小时就陆续赶往灾区,总计动用兵力近100000人;他们在漆黑的深夜伞降在震中汶川;他们在大雨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连续急行军21小时、行程90公里前往重灾区北川;他们把自己带着的干粮送给饥饿的灾民;他们将唯一一架大型直升机也投入抗灾……而人民也给予自己的子弟兵以无限的信赖与关怀:多少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听到战士的声音,信心倍增;多少人看到战士象看到亲人一样泪流满面;多少人自觉地给子弟兵送饭、送水……所有这一切,只有在以“党指挥枪”为建军原则、以从人民利益出发为最高宗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做到。
毛泽东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影响了中国民众,使之成为一个空前团结和自信的整体。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自私、散漫、懦弱和愚昧成为普通国民的人格标签,许多仁人志士痛心疾首。鲁迅先生,曾沉痛地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先生一语中的,而“改变精神”的重任却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完成。他们以思想政治工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不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育出无数英雄人物,而且使见义勇为、先人后己、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等思想成为民众普遍的价值观。这次救灾,全国各地的献血长队,雪片般的捐赠款物,络绎不绝的奔赴灾区的队伍,自己的亲人生死不明却去抢救他人的回乡民工,父母和女儿在地震中遇难却投入救灾的公安干警——数不胜数,可歌可泣!而一位父母在外打工、为救同学负伤、名为陈浩的中学生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出了这一切的真缔:“老师教导我们,要有雷锋精神。”
汶川地震,民族巨痛;抗震救灾,千秋壮歌!当我们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所作所为而骄傲的同时,对带来这一切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不禁涌起深深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