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建议财产公示 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
人大代表三度提出议案建议官员公示财产
------------------
2008年03月04日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其博文《关于“官员公示财产”的第三次人大建议的说明》称自己从“百日活动”网友建言中,收集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并起草了“关于将官员收入申报制度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现已递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是他第三次提交关于公示财产的建议和议案。
文章引起热议。大部分网友支持王全杰的做法,网友“枫林晚”表示:“将领导干部申报的财产公示于众,是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和群众监督的最有效方式。”
网友“红叶”建议:“只要官员家里的东西价值在3000元以上都要公示,如字画、古玩等收藏品。”网友“断章曲艺”则认为:“公职人员应申报的财产,还应包括本人家庭成员的全部财产和已单独成立家庭的子女及其配偶的全部财产。”
针对一些网友质疑:“若全国所有公职人员财产都公示,岂不是浪费很多人力物力时间?”网友“月明星稀”认为可从处级干部以上开始监督,“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科级正职和副职的公职人员也应列为法定申报人,不同地区不同对待。”
据悉,王全杰的建议响应者不少。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给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国家机关和中央领导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制定《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布法》,得到了化学工业部原部长秦仲达等50名退休官员、学者及各界人士的支持。
也有网友怀疑措施的可行性。网友“宜兆”觉得“没用,人家可以定期给国外亲戚寄钱,那么多亲戚总不能一个个查清吧?”网友“红风车”认为“贪官不会报真实材料的,不如让纪委、检察院多查几个人实在”。(邓毅富 周伟涵)
关于“官员公示财产”的第三次人大建议的说明
尊敬的读者、网友和编者:
你们好!我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和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与数十位人大代表两次提出了“关于建立党政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议案和建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在本届人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十届五次会议)我向媒体作出承诺,“我若连任还提领导干部公示财产”,我为下届连任重提这项议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事不遂愿,2007年11月我被告知,不再提名为连任候选人。本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我的使命和承诺却未兑现,这使我寝食难安,欲罢不忍。于是在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以及大众日报社和烟台日报社等媒体的支持下,利用我离任前的100天内尚存的人大话语权,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将百姓的意见写成议案和建议反映给中央。我的“百日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响应,共收到了800多封信件,搜狐博客一日访问量达10万多次、评论1500多条。群众的建言来信浸透了忧国忧民忧自己的情怀,其事凿凿、其意切切、其情深深,使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侧面,使我每天处于感动、激愤和焦虑之中。大量人民来信呼吁重提关于官员公布财产的建议和议案,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来信者既有基层群众、也有党政高级官员和知名学者。在吸收广大读者、网民的意见的基础上,我起草了“关于将官员收入申报制度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并于2月28日即十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前6天,递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是我在本届人大第三次提交关于公示财产的建议和议案。今将建议全文发出,希望更多的读者关心此事,大家共同来促进这一利党、利国、利民的惠及百年的终极反腐的“阳光法案”早日出台。
2008年2月28日下午3点将“公示财产”等15件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有关背景情况请登录我的博客:
新华http://wangquanjie.home.news.cn/blog/;
搜狐http://wangquanjie.blog.sohu.com/ ;
新浪http://blog.sina.com.cn/wangquanjie2007
或直接上网搜索“人大代表王全杰”即可。
你们的朋友王全杰2008-2-28
王全杰,男,57岁,中共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现任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2月28日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15件建议文本
关于将官员收入申报制度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
当前在我国社会一些主要领域,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据报道,5年来仅各级纪委立案查处的就达80多万人,给予党纪处分的高达50多万人,而实际存在的腐败行为要比已查出的数量大得多。腐败的问题,已成为全国上下千夫所指、万民所恨的社会毒瘤,严重地削弱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遏止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聚敛财富,恢复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社会的信心,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应引起全党全民的充分重视。
为了遏制党政官员的腐败,党和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早在199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规定》,1997年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2001年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规定》,2006年又出台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虽然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下了大的力气,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申报个人财产的法规,但是实际收效并不理想,某些领域甚至有顶风而上,愈反愈烈之势,这种现象现应引起我们深思。
为什么党政官员收入和财产申报了12年而成效甚微,甚至出现边申报边贪污,边贪污边提拔的怪现象呢?关键在于申报制度的本身仅仅是组织监督或机关内部监督,而恰恰是最有力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或称舆论的监督在这个最需要监督的节骨眼上出现了缺位!在现行申报制度中,其申报内容是对公众保密的,对其申报内容的审查监督仅仅是上级机关少数领导,而不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即使上级机关领导真的铁面无私、火眼金睛,但他对情况的了解总是有限的,因此其监督就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更何况其中不可避免的老上级老同事的人情关系呢?这就使申报制度陷入了人民群众所说的“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怪圈,几近形同虚设,其成效事倍功半是必然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引入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
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世界上最有力、最彻底的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而我国的宪法也赋予人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权,要想保证群众的监督权,首先必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而知情就必须开放媒体,将领导干部申报的财产公示于众,才能保证群众的监督。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一贯方针的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我党一贯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际上个人财产隐蔽得再好,也逃不脱千千万万群众无孔不入的眼光。如某官员有三处住房仅公示为两处,他的第三处住房邻居很容易对其揭发举报,而官员慑于群众的明察而不敢轻易以身试法、谎报瞒报。既然如此,把对领导干部的私人财产监督权下放给广大人民群众应是一种最彻底的反腐措施,这就是领导干部公示财产或公开申报财产。
官员财产的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王国,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官员公开申报财产的法律,并为世界上所有追求廉政的国家所效仿。目前已有包括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在内的近百个国家与地区推行了此项制度。该制度利用媒体的公开作用,将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一切财产、财务往来、收入与借贷情况,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全体公民的监督,难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抱怨说,即使换把椅子都要小心翼翼。世界各国经验证明,公示官员财产对于建立阳光政府,防止贪污受贿,遏制社会腐败是一种最有效的机制,被公认为是“阳光法案”和“终极反腐”的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国家在实施这项制度时,仅称为“财产申报制度”,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社会能见度高,新闻媒体呈透明状,申报的同时也就向媒体公开了。
从我党和我国的性质来说,我们更应该毫无顾忌的实行财产公示。我们国家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党政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行为光明磊落,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本身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我们还有什么私产不可向人民公开?连那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压迫人民、剥削人民、限制人民权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员都敢公示财产,我们受党多年教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还有什么可以向自己的主人隐瞒的?
无论从世界各国反腐的经验还是从我国我党的性质讲,我们都有必要将现行的“申报制度”发展为“公示制度”。这是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需要。国情、党情、社情,民怨、民心、党心都要求我们痛下决心,尽快推出这项被世界各国证实为行之有效的终极反腐制度。
为此我们建议:
1.人大常委会尽快组织专门班子,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财产公示法”,所有向上级组织申报的收入和财产,均应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开或通过有效渠道使人民群众得以查询。
2.与此相配合,全国强制推行存款实名制和账户实名制,股票和股权实名制,商业保险实名制,不动产交易实名制。每个公民拥有唯一的、全国通行的个人账户。个人实名以外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国内资产和海外资产,均为非法资产,均应无条件的归于全民所有。
3.在财产公开制度实施前半年应在全国设立退赃帐户,在全国推行不记名、有编号、存档案、可查证的退赃运动。对于退赃项目无论数额多少、来源如何,均受法律保护,赦免一切罪、错,永不追究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并无条件地为退赃者保密。
4.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遗产继承制度和财产赠与制度,领导干部公开申报资产应包括其直系亲属和所有家庭成员。
5.与国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阳光资产信息共同体,随时审核官员及一切公民的海外资产。
6.对于领导干部超出正常生活所需的资产,实施资产托管制度。官员在任职期间,不得参与资产的融动和经营。
7.加强反腐败机构的建设,参照“联合国反腐公约”规定,建议我国受理官员财产申报的机关应与政府机关相互独立,实行逐级垂直领导,最高机关应直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
8.修改“刑法”中对“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的处罚规定,加重对官员瞒报资产的处罚;立法重奖公民对官员隐瞒财产的举报行为。
9.由于我国在官员收入透明化方面积弊甚深,实行公示制度,必然触及许多既得利者。为减轻“阳光法案”的实施阻力,建议采用先易后难、先上后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法,如(1)先从省部级以上的官员做起;(2)先从人大任命的官员做起;(3)先从官员任前公示或参选前公示做起。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推广到全体党政官员。
只要我们真正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舍弃本属身外之物的既得利益,真心改革,痛下决心,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形成一个利及子孙、惠及百年的根本性的社会制度。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和历史的使命。公布我一个,取信千万人,作为人民公仆的党政官员何乐而不为之。
全国人大代表 王全杰(代表证号1216)2008-2-18
王全杰:届满之前更忙碌
庄永廉 检察日报
王全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到今年3月,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任期届满。
在一些人眼里,他是个“怪人”,为了当好人大代表,辞去董事长职务;每次视察之前他先去暗访;眼看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届满,他“面向百姓,百日征集行动”。对此,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别有用心”,他都一笑置之。
5年的参政议政经历,使王全杰非常珍惜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职务。
问及5年来的感受,王全杰的思维跳跃起来,语速很快,饱含激情的讲述里浸透着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吸引人随着他的思绪走进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
百日倒计时网络征民声
该以何种形式告别自己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王全杰的想法与众不同——面向群众开展“人民代表百日征集意见行动”。
2007年11月22日,他在博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本届人大任期即将结束,我的代表职务进入最后100天倒计时,蓦然回头,发现代表的话语权是如此的珍贵,而自己5年来为百姓做事太少,有愧代表职务”,“疚愧自责、使命感、紧迫感一起袭来,常常彻夜难眠。为充分利用这宝贵的100天,尽可能将更多的民意反映到中央,为民代言,为国献策”,他开始向省内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欢迎省外的群众参与。
出乎意料的是,此举引起强烈反响。搜狐网把他的博客放到首页,截至2月29日,博客总访问量达107842次、评论1742多条,收到电子邮件1024封,纸质信件40封。
“在届满前征集民意,有没有人说您在作秀?”
“有呵”,王全杰哈哈一笑,“但绝大多数信件都是表示赞成并提出建议的,只有两条说我在作秀,说我是不是害怕不能连任,赶紧作秀好争取民心。”
“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有些情况他们并不清楚”,王全杰爽朗地说,“其实,我恰恰是在得知自己没有列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后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王全杰看来,广征民意,是代表分内的工作,最平常不过,没想到会成为网络热点。不过,他最高兴的是,收到了很多有分量的建议,字里行间殷殷切切,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一位在东京大学医学院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刘博士发来建议信,呼吁立法保护我国基因资源与民族生物安全。信中说,我国因为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因素,成为名符其实的基因宝库。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以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怀着不同的目的,对中国人的基因资源进行掠夺与研究,造成我国基因资源大量流失。他希望王全杰呼吁国家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保护国人的基因不被流失。
山东一位县长兼县委副书记也发来了建议信,建议在全国取消地级市,全面实施“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针对农村人多地少的国情,想方设法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等。
“从目前梳理的情况看,10%以上内容是关乎全局性、代表性的问题;50%至60%提的是个案;20%至30%是发表看法。很多意见建议很有价值,对于共性的东西,将作为建议提出,提交给全国人大;对于涉及某省的某些事项,将提交给某省人大。”王全杰承认,整理这些意见建议,很耗精力,现在有7个志愿者在帮他梳理来信,他自己也经常熬到凌晨两点多,睡不着觉,但他认为“值”,“当代表就得干点实事,否则就是渎职”。
调研之前先暗访
王全杰做事的认真劲、强烈的责任感,从何而来?
有个细节,让记者寻出了些许脉络。
王全杰祖籍河南,出生于农民家庭,兄弟姐妹4个,从小父母双亡。“在那个年代,女子能识文断字的很少,因为舅舅办私塾,母亲受熏陶成为识字的女性。我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如果现在活着,也是百岁老人了。”王全杰很敬佩母亲,那个年代,给孩子起名字,都是长富、发财、水根等,“但是我母亲受窗花的启发,给我们4个起的名字与众不同,全真、全英、全中和全杰,就像贴在窗户上边的窗花,从里看、从外看都是一样,表里如一,做人也是一样呵。”
王全杰把母亲的期望刻在心里,做人、做事踏踏实实,从不懈怠。他这股认真负责的劲头,在2003年“演变为”一次惊人之举。
2002年,王全杰被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以科技界代表推荐作为候选人提名,当时他身兼四职:全杰皮革有限公司企业董事长、山东全杰皮革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导师。王全杰认为董事长一职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在2003年2月毅然辞去了该职务,离开了自己辛辛苦苦10年创办的价值上千万元的公司,并向员工宣称,为全力做好代表工作,自己要“六根断净”,决不回头。
这样的举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王全杰自有主张:“国家并不缺少我这样的老板,人大代表的使命比一个企业重要得多,代表责任大如天,当了代表就要尽心尽力,投入进去。”有了这样的信念,他的履职总是与众不同。每次调研、视察,别人都是按照安排统一行动,而他不这样做,除了“规定动作”,另有一套“自选动作”。
2006年春天,驻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约40人一行要到滨州市视察,这次视察其实一个月以前就安排好了,王全杰觉得此行可能收不到更多的实际效果,便在集体视察的头一天早上,单独去滨州考察。
那天,天很冷,风很大,王全杰转了一天,独自走访了滨州市沾化县沿海滩涂、盐碱地、芦苇滩,访问了村民、群众,最后到当地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当天晚上回到滨州市后,王全杰彻夜未眠,写出了两三千字的关于如何利用滩涂、芦苇解决宾州污染,如何利用生物、植物技术净化制革业、造纸业污染问题的建议。当他把这些建议提给时任滨州市市长安世银时,安市长十分感动,“滨州的滩涂有100万亩,如何处理工业废水、污染,如何利用滩涂、芦苇滩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份建议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呵。”从此,两人成了至交。
2007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三,正值春运期间,济南铁路局邀请20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这也是早已安排好了的事情。一看这情形,王全杰又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当晚7点多,他赶到济南火车站,“我去了候车室、母婴室、贵宾室,又去了售票室,当时8点多正是售票高峰,我亮明了代表身份,问问大家对春运有什么意见,好记录下来。”结果,100多人把他围了起来,向他反映情况。其中,黑龙江籍的一位旅客提出,能否通过手机短信订票的办法,解决买票难的问题。
第二天,在代表视察座谈会上,等大家发言得差不多了,王全杰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车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今天下午有代表视察时,售票室把窗户全都打开了,但是昨晚售票高峰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窗户没有打开;春运高峰,候车室应保证开水供应;建议实行手机短信订票……”王全杰的“连珠炮”令大家十分惊奇,没想到他提前来了个暗访,摸清了底数。济南铁路运输部门态度很诚恳,当即向他致以谢意。
“当代表得干点实事,不要怕揭露真相,我经常到农村去、到老百姓中间去。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为百姓说话。”5年来,他接待群众信访近百次,撰写调研报告14篇,大到反腐败、发展核电、城市拆迁,小到社区改造、街道整治、为民工讨工钱、厕所管理,大事小事他都挂在心上。
“明察暗访要付出很多辛苦,不影响科研吗?”王全杰坦言,科研要搞,7个研究生也要带好,为处理好这个关系,他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两者都不误。
份份建议针砭时弊
在王全杰的履职生涯中,有个数字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5年所提议案建议67件,件件“颇有锋芒”,“锋芒”所向,均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王全杰冲击波”。
“你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官员,你的个人财产就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的监督。”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他再次提交了关于建立政府官员任前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此前,2005年全国两会上,他曾联名数十位代表提出过该建议。
“为什么党政官员收入和财产申报了12年而成效甚微,甚至出现边申报边贪污,边贪污边提拔的怪现象呢?关键在于申报制度本身仅仅是组织监督或机关内部监督,而恰恰最有力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或称舆论的监督在这个最需要监督的节骨眼上出现了缺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引入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并建议人大常委会尽快组织专门班子,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财产公示法”。
不约而同,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也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出建议:应该把“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必须申报家庭财产及年收入”的规定列入公务员法。
但有人表示反对,让官员在任期内公布财产涉及面太广,可能会从法律上涉及个人隐私,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短期内很难办到,王全杰驳斥说:“操作困难不是理由,晾晒官员家底不应这么难,我们整天为反腐败的良策而焦躁,现在面对良策却又不愿运用,很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他相信,中国一定会形成一个惠及百年的财产公示制度。
也是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王全杰提出“从源头遏制豪华办公楼”建议,迅即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整治违规楼堂馆所,他给出了“断根”的解决办法——强化人大对预算控制与监督,要将政府部门提交的预算报告书向全社会公布,履行公示程序,人大在广泛听取公民意见后,对其进行审议并付诸表决。
2006年两会,他提出了关于限制一次性筷子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当年就将一次性筷子加征5%的消费税和10%的出口税。一周内,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价格涨了50%,日本朝日电视台和NHK电视台漂洋过海来到烟台采访他,日本电视台评论说:“中国人大代表确实能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已近5年,届满交班时间越来越近了,我能给下届代表留下些什么呢?”在博客中,王全杰提炼出代表履职十戒,“一戒不读书、不看报;二戒不作为、不履职;……七戒不调研……”供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考。
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再次修改的“关于将官员收入申报制度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连任的人大代表能予以支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