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捏造--看《历史真相.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的真面目
自欺欺人的捏造——看《历史真相.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的真面目(修改稿)
(引用资料来自网络)
本人网易博客:http://chutianguke.blog.163.com/
2010年10月6日 ,在【中华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坚决要求立案查处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的共和国第一案》,说:【 2010年10月4日 14时20:45分,网民胡正日在中华军事网中华论坛发表一篇题为《环球时报: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的文章,公开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的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该报告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我们现网上公开控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涉嫌侵犯毛泽东的名誉权和著作权的特别重大侵权行为;涉嫌诽谤、造谣、诬蔑等特别重大刑事犯罪行为;坚决要求由国家公安部立案侦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尽快查处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的共和国第一案。还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公道;还毛泽东亲属一个公道;还全国人民一个公道。】在该文章的引导下,我查找了有关资料,写成该文,以正视听。
其实,依据《著作权法》, “除《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其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讲话人享有。”,毛泽东阅定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著作权归毛泽东是没有必要讨论的,何况,毛泽东的著作是由毛泽东本人著述的。
据网上资料,《历史真相,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的作者是罗冰,故而《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不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写出的报告。
罗冰,是海外民运组织的一个写手,依靠拿中情局资助资金制造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的谣言为生。
一、《历史真相<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第一次抛出时间
《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抛出时间,是2009年10月4日。长征战士所述的“ 2010年10月4日 14时20:45分,网民胡正日在中华军事网中华论坛发表一篇题为《环球时报: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的文章,公开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的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只是时隔一年之后,在同一天,对同样事件的再次炒作。2009年10月4日反华反共势力在海外抛出《<毛泽东选集>真相》后,国内潜伏的右派们和政治精英们纷纷传播。在网上以飞快的速度炒作了一年,估计没有达到目的。今年国庆借他人之手再抛出来,是想进一步混淆视听,达到其丑化毛泽东的险恶政治目的。
二、《历史真相<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抛出的目的
显而易见,罗冰在2009年新中国60大庆的时候,抛出他的“真相”,对准的对象,就是遗像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毛泽东。今年再次抛出,仍然是针对毛泽东。
可以断言,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要私有化的政改还没有实现,关于毛泽东的谣言,一些人,就会没有尽止地捏造下去。
三、《历史真相<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是捏造的反共反毛材料
1、自欺欺人的捏造——共产党内文人活着不争死后要争著作权
根据流传的《<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以下毛泽东文章,被造谣者认定是有康生和陈伯达参入的著作:
(1)《论持久战》(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前者为毛泽东 1938年5月26日 至 6月3日 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实际上,这两篇文章都是由周恩来、张闻天、林伯渠、康生等起草,董必武也参加了修改,曾被定为党校的中心教材。
(2)《论新阶段》,毛泽东于1938年10月,代表中央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文稿是由王稼祥、康生起草的。
(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本文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集体起草的,后经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康生等人修改,曾被定为党校的中心教材。
(4)《新民主主义论》,此乃毛泽东于 1940年1月9日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文稿是由中共中央委托康生、陈伯达、艾思奇等人起草,经中央集体讨论定稿的。
(5)《改造我们的学习》,此文为毛泽东于 1942年5月19日 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文稿是由康生起草,经王稼祥修改的。当时是以中共中央学习研究组的名义发表的。
(6)《论联合政府》,此文为毛泽东于 1945年4月20日 在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文稿由康生、艾思奇、胡乔木等人起草,任弼时、张闻天、刘少奇等作了修改。
(7)《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 ),此文为庆祝中共建党二十八周年的专论,文稿是由中共中央集体起草的,主要执笔人是陈伯达、艾思奇和邓力群。
但奇怪的是,同样据《<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引证资料,“1956年11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康生曾提出《坚决捍卫毛主席著作光辉思想》的意见书,提出︰“党内有人企图否定毛主席的地位、否定毛主席思想是全党的指导理论”,为此于1956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做出决议︰(一)、全党要维护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权威; (二)、毛泽东同志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工作经验的结晶。”。康生和陈伯达成了毛泽东著作权的捍卫者。
这就令人很奇怪了——著作者康生和陈伯达都是秀才,为什么不维护自己的著作权,而要维护毛泽东的著作权?难道他们是不明白“政治著作即政治地位”的道理吗?而且,这两个人,都是被描述成无恶不作的阴谋家。
更重要的是,陈伯达是作为林彪集团主犯之一,他们是要取代毛泽东的,陈伯达这种理所当然的能够搞垮毛泽东的阳谋,为什么不搞一搞来抬高自己的领袖地位?1981年在审判他时,也没有以毛泽东的文章是他写的作为理由来粉饰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绩。
陈伯达、康生不断没有跟毛泽东争著作权的,而且在极力维护毛泽东的著作权,岂不怪哉?可见,在陈伯达、康生活着的时候,他们本身就知道毛泽东的那些著作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些文章本身就是毛泽东自己的著作。
2、自欺欺人的捏造——文人不争武人要争著作权
据《<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引证资料,1980年9月,习仲勋、谭震林、徐向前等五人向中共中央提出,再重新出版《毛泽东选集》时,应当做出澄清︰哪些是其他人的著作,哪些是中共中央集体的著作,哪些是中央文件。 这就让人奇怪了,习仲勋、谭震林、徐向前都是动枪不动笔的人的,怎么会对这样的“笔墨官司”感兴趣来了?
1980年9月的时候,胡乔木还在,邓力群也在,陈伯达也在,这些在的秀才不争,反倒要这些武人来争,是太不合常理了。
毛泽东活着时胡乔木、邓力群不争,你可以解释成害怕毛泽东而不敢争,但是1980年毛泽东已死,他们还惧怕什么?况且,此时中国大地上,正在掀起一场否定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潮流,如果毛泽东的著作是胡乔木、邓力群的,此时来争著作权,不是正合时宜吗?
这就更加显现出捏造者的本来罪恶面目和阴暗用心。
3、自欺欺人的捏造——活人不争死人争著作权
在2009年10月,《<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抛出来的时候,罗冰以为,陈伯达、胡乔木已经作古了,邓力群可能也作古了。而其他的涉及人物,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张闻天,林伯渠,王稼祥,康生,艾思奇,林枫,任弼时等,是在很早前就已经作古的。作者以为,在2009年的时候抛出这个材料,就可以浑水摸鱼了,因为此时连一个活着的证人都没有。但是,试问,这些作古的人如何来谈跟毛泽东“争著作权”?
其实,活着的人是有的,那个自命为毛泽东“私人秘书”并且一直在污蔑毛泽东的李锐,在2009年就活着。他当过毛泽东的秘书,为什么没有胆量说毛泽东的什么文章是他李锐给起草的?让活人李锐来跟毛泽东争著作权,不更有说服力吗?
李锐为什么不争?李锐恨不能吃毛泽东的肉,对毛泽东何其毒也!但居然不敢亲自指证毛泽东的某篇文章是出自李锐之手,难道李锐会良心发现而放弃了能够置毛泽东于死地的机会吗?李锐挖空心思丧失共产党人起码的道德水准一门心思要丑化毛泽东,怎么会放弃如此机会呢?这只能说明,在李锐当毛泽东秘书的时候,不断没有一篇毛泽东的著作经过李锐的手,而且,李锐恐怕连资料员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只是一个白吃饭的。同样证明,当毛泽东的秘书是一个很轻松的工作。毛泽东的所谓秘书,只不过是资料员和整理员罢了。
活人不争死人争,可能是反共反毛势力吸取了《毛泽东稿费真相》的经验,知道造谣是经不起活人出来说话的。“亿万稿费真相”在活人汪东兴和李银桥出来说话后不攻自破。
令人没想到的是,邓力群到现在也还健在。而且实际到邓力群的文章,也有一篇,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作为中共元老级的人物,邓力群什么时候说过《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主要执笔人是陈伯达、艾思奇和邓力群”?邓老不成的东西,你罗冰等凭什么胡说?难道是欺邓力群失去了话语权吗?
4、自欺欺人的捏造——只有罗冰们能够看到中共中央绝密文件
在《<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这篇文章一开头,罗冰就提到“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 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根据该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 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为什么1995年的报告,到现在2009年才被罗冰抖落出来了?间隔了14年之久,可见如果有这个报告的话,这个报告肯定是个秘密报告。是秘密报告,罗冰是如何知道的?解释,一,可能罗冰是报告起草人。二,可能秘密报告是解密了。三,中共机关有人告密。我看,这三种可能都没有。
如果不是秘密报告或是已经解密的报告,就不可能只有罗冰查的到,而别人都查不到。但现在的问题是,只有罗冰一人能说出来了,没见别人说出来。而且,也没有见到罗冰们举证消息来源。只能证明材料是罗冰捏造。
5、自欺欺人的捏造——中共只考察毛泽东的著作而不见其他领袖著作被考察
为什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会去审核考证《毛泽东选集》的“真相”而不考察其他领导人的著作的“真相”?如果考察了,为什么只有毛泽东的报告而没有其他人的报告?
领导人配秘书,不是毛泽东独享的特权,中共其他领导人都有专门的秘书,当下的中共干部,是个领导就有秘书。而且不仅仅是中国这样,世界都这样。难道美国总统没有秘书?那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秘书的丑闻,又是哪里来的呢?
既然都有秘书,领导的著作就有可能是秘书写的,这个问题,就不是毛泽东所独有的。那又如何认定有关文章就是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人自己亲手起草的,而不是这些人的秘书代为起草的?或者他们如何就不能是别人代笔的呢?何况,毛泽东的笔杆子的力量,是在《湘江评论》时期就已经令大小军阀胆寒了的,毛泽东的文笔,不是后辈小子所能比及的。
如此说来,考察就是只专门针对毛泽东这一位领导人而做的考察。这种考察,也只能是罗冰一伙的臆造而已。这个报告,当然是罗冰一伙的捏造的。
6、自欺欺人的捏造——《毛泽东选集》里的部分文章的起草人
《<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著作权争议的举证,共有15条。这15条,是毛泽东著作的精华,只要否定了15篇文章,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根据,其下刀是何其的准确和毒辣。
但仔细差早历史资料,谣言还是不攻自破,捏造痕迹昭然若揭:
(1)以上所说的起草人是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的文章,都没有收入《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张闻天文选》,但收入了《毛泽东选集》里。足见他们活着时时认定这些文章是毛泽东著作的。
(2)1929年,周恩来根本还没进中央苏区,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之前周恩来一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不可能参加在1929年的红四军会议,更不可能起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文件。
(3)瞿秋白,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 1934年2月5号才回到瑞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中说是毛泽东于1932年1月5日写的一篇通信,在1932年1月5日实际瞿秋白已经失去了领导权力,是不可能1932年对军队发布指示的。
(4)刘少奇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进入中央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秋回国。他不可能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文件”, “《反对本本主义》,此文为1930年5月,由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文件。”就不能成立。而且,刘少奇进入中央工作,是在194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以前的角色,还够不上为中央起草文件的资格。
(5)邓力群在1945年后担任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榆树县委副书记,东北财委办公室副主任,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49年作为中央特派员参加了和平解放新疆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 后),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办公室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组长,《红旗》杂志常务编委、秘书长、副总编。可以肯定,1949年6月,邓力群不在中央工作,不可能分心分身来参与起草《论人民民主专政》。
其实呢,没有以上文章做引子,也真的看不出《<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的痕迹,因为不少文章出世时,有关人物就在毛泽东身边,就不能否认这些人参入起草的可能性,这就要感谢与我年纪一般大小的写手们和我一样对历史知识的贫乏,留下了不可否认的败笔。
四、捏造的官司——胡乔木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及其他著作权的争议
据网上有关资料介绍,1992年初,胡乔木在重病期间,曾对来探望的杨尚 昆、乔石、温家宝提出:关于毛泽东著作,党内一直有分歧,应当做出全面审核,哪些是毛泽东亲自著作的,哪些是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哪些是中 央其他同志著作的,哪些是在编辑过程中被牵强地肯定下来的。胡乔木提出:毛泽东著作中三篇名作(俗称《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甚至毛泽东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沁园春?雪》,即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并要求恢复用他胡乔木的名字。”,这是一段捏造的官司。
1、胡乔木自己的观点
胡乔木复读者耿庆国信:我六十年代以前从没填过词
耿庆国同志:一月十日来信收到。你在毕业后决心服从国家的分配,到党最需要的任何地方去,搞一辈子革命和建设,这个志愿很好,祝你成功地实现你的愿望。 你对于我的几首词感觉兴趣,因而问起我以前写过的能不能发表。我告诉你吧,以前我没有写过词,这次发表的是我初次的习作。以后可能还写一些或发表一些,但这现在还不能决定。当然,我以前曾经读过一些词,作过一些初步的研究,否则是不会一下子就写出来的。词这种文学体裁很特殊,严格地说来是已经过时了,要学习写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以便掌握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我并不鼓励你认真去写它。你写的几首,热情是有的,但是对于文字的掌握还没有“过关”,有不少词语用得不恰当。比较起来,末一首《渔家傲》文字通畅,但是情韵还嫌有些不够味,需要更多的精练和抒情化。我想,你有了这份革命的热情,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写不写词,或者写得好不好,这对于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青年来说并不重要。我近年由于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能工作,也因此才有时间学习这些东西。虽然它们的内容完全是革命的,没有旧诗词中常见的那些坏东西,但是无论如何,如列宁所说,写革命都不如实干革命更为有趣。不多谈了,祝你顺利地完成你的毕业论文。
胡乔木
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2、毛泽东给胡乔木改诗
《胡乔木诗词集》第204-205页,《胡乔木传》编写组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05月第1版,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1998年第六期(总第119期)《随笔》里许敏歧的《毛泽东对胡乔木<词十六首>的修改》,记录了毛泽东为胡乔木修改并推荐发表十六阕词牌的一段往事。
时任《人民文学》诗歌编辑的许敏歧收到了一个大信封,信封里是胡乔木《词十六首》的打印件,大约是送给毛泽东主 席指正的,上面毛泽东用铅笔做了多处改动,并在稿件第一页的边上写了“送交诗刊发表”几个字。
许敏歧记下了其中修改的八处。
胡词:“万里风云会,不用百年期”,毛改为:“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引用了“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的典故,较之空泛的“百年期”,其气魄不可同日而语。
胡词:“谁与我,吼风奇剑,灭此生光”(第二句与《沁园春》词牌不符,疑有脱字),毛改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许敏歧这样评价道:胡毕竟是一介书生,“吼风奇剑”也好,“灭此生光”也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愿望。毛泽东···“舞倚天长剑”用的是艺术夸张,但每个字的后面,考之于当时,证之于后来都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
从上面两处改动,我们可以看出,《沁园春·雪》中流露出的那种气魄,是胡乔木所没有,而是毛泽东所独有的。
就气度而言,毛泽东我行我素的气度也是胡所不具备的。如胡在描写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几阙《菩萨蛮》里用 “神仙万世人间锁,英雄不信能偷火”,来体现中国人打破核垄断的精神,“不信”二字包涵了不信邪、敢闯敢拼的意味;毛改之为“英雄毕竟能偷火”, “毕竟”两个字,更写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心和对封锁的轻蔑。胡词:“攀山越水寻常事,此生不晓艰难字”,“不晓”二字已经很妙了,毛改为“英雄不识艰难字”,又平添了几分任意所之的境界。
至于胡词:“算千古繁华,长埋泪血”,毛改为:“长埋碧血”,化悲痛为悲壮;胡词:“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犹污半面妆”,毛改为“西子羞污半面妆”,化被动视角为主动视角;胡词:“十里长安道上,火树映风旗”,毛改为:“十里长安道上,火树映红旗”,明快之气跃然纸上,足以见毛泽东和胡乔木在炼字功底上的高下。
由此可见,现代一些所为揭密者,称《沁园春·雪》乃胡乔木为毛泽东捉刀,其下作水平绝对是在当年蒋介石的文化爪牙之上的。
3、毛胡风格比较
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胡乔木晚年曾批露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本是他早年所作。巧合的是毛主席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而胡乔木也于1992年驾鹤西游了,至于说他生前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更是死无对证了。
有人说胡乔木在他的一本什么书里明确提过这种说法,而也有人说,翻遍那本书也没有找到。反正那本书我是没有看,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沁园春·杭州感事》
毛泽东—————————毛泽东———————胡乔木
1925年————————1936年 ———————1965年发表
独立寒秋,—————北国风光,——————穆穆秋山,
湘江北去,—————千里冰封,——————娓娓秋湖,
橘子洲头。—————万里雪飘。——————荡荡秋江。
看万山红遍,———望长城内外,—————正一年景,
层林尽染;—————惟余莽莽;——————莲舟采月
漫江碧透,—————大河上下,——————四方佳气,
百舸争流。—————顿失滔滔。——————桂国飘香。
鹰击长空,—————山舞银蛇,——————雪裹棉铃,
鱼翔浅底,—————原驰蜡象,------------金翻稻浪,
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秋意偏于陇亩长。
怅寥廓,——————须晴日,-----------------最堪喜,
问苍茫天地,————看红装素裹,----------有射潮人健,
谁主沉浮?—————分外妖娆。--------------不怕澜狂。
携来百侣曾游,————江山如此多娇,-------天堂一向喧扬,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笑今古云泥怎比量!
恰同学少年,————惜秦皇汉武,------------算繁华千载,
风华正茂;—————略输文采;————————长埋碧血;
书生意气,—————唐宗宋祖,————————工农此际,
挥斥方遒。—————稍逊风骚。————————初试锋芒。
指点江山,—————一代天骄,————————土偶欺山,
激扬文字,—————成吉思汗,————————妖骸祸水,
粪土当年万户侯。——只识弯弓射大雕。———西子羞污半面妆。
曾记否,——————俱往矣,————————-谁共我,
到中流击水,————数风流人物,——————舞倚天长剑,
浪遏飞舟。—————还看今朝。————————扫此荒唐。
可见毛主席的这两首沁园春,无论是写作的风格,手法,气势,还是通篇的布局结构,简直都如出一辙。
一九六五年一月,初学填词的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词十六首”,一九六五年九月又发表了“诗词二十六首”,一共四十二首,其中只有这一首“沁园春”。就是这首《沁园春·杭州感事》,胡乔木发表前还请毛泽东给他作修改,他的这首词的最后三句原为:天与我,吼风奇剑(此处应为五字,胡乔木手稿漏写一字),灭此生光。毛主席将最后三句改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我看完这首词,觉得也就是最后那句“扫此荒唐”还可圈可点。
4、胡乔木请教毛泽东,江青因胡打搅毛泽东休息生反感
1965年元旦这天,《人民日报》登载了胡乔木的《词十六首》,这是他第一次以旧体诗人的面目展露于世。而这组词的发表,就是毛泽东亲自安排的。
为发表和转载胡乔木的《词十六首》,他分别给《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的负责人吴冷西和刘白羽写信:“请在新年( 一月一日 )发表为盼。”“此件已送人民日报于 一月一日 发表,你们可以转载。”发表前,毛泽东还两次对胡词作了修改。诸如,在胡乔木原作中,《水调歌头·国庆夜记事》、《沁园春·杭州感事》、《菩萨蛮·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原子弹爆炸》三首的结尾,分别是:“万里千斤担,只用一愁眉”;“天共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魔尽凯歌休,濯缨万里流”。毛泽东分别改为:“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魔倒凯歌高,长天风也号”。毛泽东在修改过程中,还两次指示康生就胡乔木的词同郭沫若商酌。
胡词发表后,毛泽东还同其他中 央 领 导人谈到他的看法。1965年1月20日,陈毅就给胡乔木写信说:“那天在主席处,主席说,乔木词学苏辛,但稍晦涩。主席又说,中国新诗尚未形成,恐怕还要几十年云云。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供你参考。”
胡乔木显然受到莫大的鼓舞,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不久,又写了二七首词,呈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又是两番修改。第一次修改后,于 1965年9月5日 批示道:“这些词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赞成你改的这一本。我只修改了几个字,不知妥当否,请你自己酌定。先登《红旗》,然后《人民日报》转载,请康生商伯达、冷西办理。”又在扉页上批道:“有些地方还有些晦涩,中学生读不懂。唐、五代、北宋诸家及南宋好些人写的词,大都是易懂的。”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胡乔木自己改了一遍,然后又呈送毛泽东。 9月15日 ,毛泽东再次修改批示道:“删改得很好,可以定稿。我又在个别字句上作了一点改动,请酌定。另有一些字句似宜再思再改。如不妥,即照原样。唯‘南针仰’一句须改。” 胡乔木词中有“干戈掌,南针仰”两句,毛泽东改为“干戈掌,方针仰”,并加注说:“不使人误以为仰我南针,故改。”胡乔木词中有“文武双全劳动好,营地乐,胜天堂。”毛泽东改为“胜家乡”,并在一旁批注:“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类,不可多用。”
胡乔木送请毛泽东改词,引起江青大为不满。她当面对胡乔木说:“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从此,胡乔木的诗词创作也就戛然而止了。
江青对胡乔木诗词创作的“干扰”,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于胡词的关注和修改,用心何其深重。所以,胡乔木晚年在出版《人比月光更美丽》的后记里特别写道:自己的诗词“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
1965年7月,就在毛泽东修改胡乔木诗词前后,元帅诗人陈毅也把自己的几首五言律诗呈寄给毛泽东修改。毛泽东改了一首《西行》,于21日写了那封著名的谈诗的信: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5、胡乔木1941年任毛泽东秘书,不可能有诗词给毛泽东在1936年来改用
《泌园春·雪》是毛 泽东1936年2月写的,而胡乔木是1941年2月初才由王若飞介绍到毛主席身边当秘书的。在胡乔木当主席秘书时,泌园春·雪已经写了5年了。
6、胡乔木女儿否定胡乔木写《沁园春.雪》
胡乔木之女:我的父亲写不出《沁园春.雪》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说《沁园春·雪》是你父亲写的?
胡木英:不是。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
(2010年10月7日修改,原文于10月7日发于网易和,网易没有显示出来)
附文一:
【中华论坛】坚决要求立案查处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的共和国第一案
公开举报人:长征战士
2010年10月4日 14时20:45分,网民胡正日在中华军事网中华论坛发表一篇题为《环球时报: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的文章,公开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的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该报告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我们现网上公开控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涉嫌侵犯毛泽东的名誉权和著作权的特别重大侵权行为;涉嫌诽谤、造谣、诬蔑等特别重大刑事犯罪行为;坚决要求由国家公安部立案侦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尽快查处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的共和国第一案。还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公道;还毛泽东亲属一个公道;还全国人民一个公道。
一,1995年的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并不是原始证据,长达四十四年后的所谓“审核及考证”,对<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认定不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不具有充分的证明力。而且涉嫌诽谤诬蔑人民领袖毛泽东,涉嫌作伪证。应依法追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涉案人员,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联合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二,中央书记处应将这份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及其相关资料交国家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由国家公安部立案侦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裁判。
三,该报告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因此,必须立案重点查明以下事实:
(一),认定“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是哪十二篇?认定依据是什么?证据是否真实、合法、关联;
(二),认定“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是哪十三篇?是由谁起草的,哪年、哪月、哪日起草的?在什么地方起草的?有谁能证明?是否有草稿原件及经修改的原件证明?
(三),《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有一百三十五篇全部是由中共中央哪些其他领导成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哪些成员以及毛泽东的哪些秘书等起草的?应一一提供中共中央起草文章领导成员的名单;提供中共中央办公厅起草文章成员的名单;提供起草文章的毛泽东的秘书名单;提供每位起草人起草文章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四),分别提供以下“起草人”:瞿秋白、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艾思奇、陈伯达、康生、胡乔木、陆定一、杨献珍、邓力群等,以及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有关班子的成员起草文章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五),提供周恩来起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六),提供瞿秋白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七),提供刘少奇起草的《反对本本主义》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八),提供张闻天和周恩来起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九),提供周恩来、林伯渠、王稼祥、康生、陈伯达等人起草的《实践论》(1938年5月)、《矛盾论》(1937年8月)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毛泽东“只是作了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提供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为了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张闻天、周恩来作了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一),提供由周恩来、张闻天、林伯渠、康生等起草《论持久战》(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董必武参加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二),提供由王稼祥、康生起草的《论新阶段》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十三),提供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集体起草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后经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康生等人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四),提供由中共中央委托康生、陈伯达、艾思奇等人起草《新民主主义论》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经中央集体讨论定稿的”的原始证据。
(十五),提供中央委托周恩来起草的《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 1941年3月18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1941年5月8日 )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董必武也参加了部分意见”的原始证据。
(十六),提供由康生起草《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经王稼祥修改的”的原始证据。
(十七),提供由林枫起草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陈云、李富春等人参加了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八),提供由康生、艾思奇、胡乔木等人起草的《论联合政府》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任弼时、张闻天、刘少奇等作了修改”的原始证据。
(十九),提供由中共中央集体起草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 )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提供“主要执笔人是陈伯达、艾思奇和邓力群”的原始证据。
(二十),提供“胡乔木提出:毛泽东著作中三篇名作(俗称《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甚至毛泽东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沁园春· 雪》,即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并要求恢复用他胡乔木的名字” 的原件;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二十一),提供“关于毛泽东生前四百七十多篇著作,一共有二百五十多篇不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或作修改的” 的原始证据;提供其中“有二百五十多篇不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或作修改的”实际起草人;提供起草时间、地点;提供真实、合法、关联的人证、物证等相关有效证据。
四、查实“1985年2月,中共中央党校十二名主任级教员及二十五名学员联署向中共中央、胡耀邦提出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若干著作是其他人的著作问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也提出“是否在《毛泽东选集》再版或重新出版时,作出适当的更正、阐明”的相关事实。按中央领导批示指出的:“这是一股逆流” “党内一直有人要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出在领导层”,“党内右倾思潮发展到了危险的地步”的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事件,依据党纪国法,严肃查处。
综上所述,我们坚决要求依法立案查处涉嫌侵犯毛泽东的名誉权和著作权的特别重大侵权行为;坚决要求依法立案查处涉嫌诽谤、造谣、诬蔑等特别重大刑事犯罪行为;坚决要求由国家公安部立案侦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尽快查处涉嫌诽谤诬蔑毛泽东的共和国第一案。还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公道;还毛泽东亲属一个公道;还全国人民一个公道。
附文二:
历史真相;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党校《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 1/125
分享
标签: null
日志原文:http://xinliyouganchen2.blog.sohu.com/135030555.html
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根据该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各种书信、电报、文件,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解放区」只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四十年代后半期,「东北解放区」有了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大陆建政后,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 1951年10月12日 出版了第一卷, 1952年4月10日 出版了第二卷, 1953年4月10日 出版了第三卷, 1960年10月1日 出版了第四卷。 1951年10月12日 出版第一卷时,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在书前冠有「本书出版说明」,说︰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收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过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从这个出版说明,不难看出,整个《毛选》的定稿,是毛泽东亲自参与了的。既然如此,选集中的每一篇文章当然都是毛泽东本人认定是自己的著作无疑了。
中共官方宣布的对《毛选》审核、考证结果。但是,四十四年后,经过中共有关部门的审核、考证,却发现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著作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其他领导成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这是上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的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所披露的。经审核、考证、查证,《毛泽东选集》中的若干著作,分别由以下人士起草︰瞿秋白、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艾思奇、陈伯达、康生、胡乔木、陆定一、杨献珍、邓力群等,以及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有关班子的成员。该报告披露的对《毛选》一至四卷中若干著作审核、考证结果如下︰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此文为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的部分,是周恩来起草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中说此文是毛泽东于 1932年1月5日 的一篇通信,实际是瞿秋白写的指示信件,由毛泽东,滕代远、周逸群在红军中宣讲的。
《反对本本主义》,此文为1930年5月,由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文件。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选》称本文为毛泽东于1936年2月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的,实际上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由张闻天和周恩来起草,由毛泽东出面在红军大学的演讲稿。
《实践论》(1938年5月)、《矛盾论》(1937年8月),《毛选》说这两篇论文都是毛泽东写的,曾由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作过讲演,实际上是由周恩来、林伯渠、王稼祥、康生、陈伯达等人起草的,毛泽东只是作了修改,就成了毛泽东写的了。
《为了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此文为毛泽东于 1937年5月7日 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总结报告,但文稿实际上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张闻天、周恩来作了修改。
《论持久战》(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前者为毛泽东 1938年5月26日 至 6月3日 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实际上,这两篇文章都是由周恩来、张闻天、林伯渠、康生等起草,董必武也参加了修改,曾被定为党校的中心教材。
《论新阶段》,毛泽东于1938年10月,代表中央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文稿是由王稼祥、康生起草的。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本文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集体起草的,后经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康生等人修改,曾被定为党校的中心教材。
《新民主主义论》,此乃毛泽东于 1940年1月9日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文稿是由中共中央委托康生、陈伯达、艾思奇等人起草,经中央集体讨论定稿的。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 1941年3月18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1941年5月8日 ),《毛选》称这两篇均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的对党内的指示,实际上是中央委托周恩来起草的,董必武也参加了部分意见。
《改造我们的学习》,此文为毛泽东于 1942年5月19日 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文稿是由康生起草,经王稼祥修改的。当时是以中共中央学习研究组的名义发表的。
《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前者为毛泽东于 1942年2月1日 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后者为毛泽东 1942年2月8日 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林枫起草的,陈云、李富春等人参加了修改。
《论联合政府》,此文为毛泽东于 1945年4月20日 在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文稿由康生、艾思奇、胡乔木等人起草,任弼时、张闻天、刘少奇等作了修改。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 ),此文为庆祝中共建党二十八周年的专论,文稿是由中共中央集体起草的,主要执笔人是陈伯达、艾思奇和邓力群。
《毛选》著作权的争议从未中断,综观以上各篇文章,完成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不是毛泽东写的,最后都变成毛泽东写的了。就这一点来说,毛本人是知情的。因为最后成书时他本人是亲自审定过的。这就构成「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当然,那个年代,无论是毛本人还是其他任何执笔者的头脑中,都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尽管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文责自负,君子不夺他人之美,应该说对上述侵权行为还是有道德上的规范和约束的。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关于毛泽东著作的署名问题,在中共内部也是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争论的。早在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对这一问题曾有过以下两点非常不合情理的决议︰
一、凡是有毛泽东同志演讲的、由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审阅的文件,在编印时要用毛泽东同志名义;
二、凡是过去已由毛泽东同志名义发表的著作,一律不再更改或增加其他作者的名字。
1956年11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康生曾提出《坚决捍卫毛主席著作光辉思想》的意见书,提出︰“党内有人企图否定毛主席的地位、否定毛主席思想是全党的指导理论”,为此于1956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做出决议︰
(一)、全党要维护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权威; (二)、毛泽东同志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工作经验的结晶。
1980年9月,习仲勋、谭震林、徐向前等五人向中共中央提出,再重新出版《毛泽东选集》时,应当做出澄清︰哪些是其他人的著作,哪些是中共中央集体的著作,哪些是中央文件。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党校十二名主任级教员及二十五名学员联署向中共中央、胡耀邦提出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若干著作是其他人的著作问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也提出“是否在《毛泽东选集》再版或重新出版时,作出适当的更正、阐明”。对此,李先念、王震、宋任穷等人作了批示,指出︰“这是一股逆流”“党内一直有人要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出在领导层”,“党内右倾思潮发展到了危险的地步”。王震当时为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在党校党委会上破口大骂︰“谁敢否定毛主席光辉的一生,谁敢反对毛主席著作,就撤他的职,开除他的党籍;谁敢当我面否定毛主席,我就用枪来回答。”(见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简报》)
1992年初,胡乔木在重病期间,曾对来探望的杨尚昆、乔石、温家宝提出︰关于毛泽东著作,党内一直有分歧,应当做出全面审核,哪些是毛泽东亲自著作的,哪些是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哪些是中央其他同志著作的,哪些是在编辑过程中被牵强地肯定下来的。
胡乔木提出︰毛泽东著作中三篇名作(俗称《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甚至毛泽东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沁园春雪》,即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并要求恢复用他胡乔木的名字。
1993年6月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曾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过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毛泽东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份是《关于胡乔木和其他人士对毛泽东著作的意见的处理》。前者披露︰经过五年来的工作、访问、考查、翻阅、核实关于毛泽东生前四百七十多篇著作,包括讲话、报告、会议决议、论文、电报稿、社论、按语与批示等,一共有二百五十多篇不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或作修改的。其中有一百六十多篇报告、讲话、电文、社论是由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中央秘书局(办)和中央工作人员起草完稿的。毛泽东仅仅对部分报告、讲话作过审阅或批上“同意”,“好”或签上“毛泽东”三字。 1994年1月18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就上述报告曾作过三点批示:一、中央一贯认为,《毛泽东选集》中的理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革命工作的结晶,不是个人的。
二,审核、考证《毛泽东选集》原稿的作者、原稿部门、发稿时间与场合的工作是必要的。
三,一些情况以内部掌握为宜,以免引起混乱和争议。
而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于今年六月中旬又提出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中共中央书记处今年七月二十 一日又作了三点批示︰
一、维持原有的决定是正确的,一旦更改会有大的影响;
二、《毛泽东选集》中的理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革命工作经验的结晶;
三、审核、考证结果资料存档留作参阅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