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中还唱“东方红”——九月九日缅怀毛主席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心中还唱“东方红”  
——九月九日缅怀毛主席  
(组诗)  

九月九日九又重,年年“九九”忆音容。  
笑貌依然言犹在,心中还唱“东方红”。  
  
少年离家出乡关[一],寒秋独立湘江边[二]。  
胸怀亿万苍生事,中流击水想换天[三]。  
  
文字激扬斥方遒[四],粪土当年万户侯[五]。  
人类历史民创造,人民大众主沉浮[六]。  
  
十月吹来俄国风,五四青年反帝封。  
缔造组织党姓共,无产革命作先锋。  
  
地是根来枪是胆,夺取政权靠枪杆  
秋收时节举义旗,动地惊雷震天喊。  
  
义师改编在三湾,军队建设开新篇。  
支部建在连队上,各项工作政为先。  
  
三大纪律先说清,八项注意要严遵。  
人民子弟人民兵,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建党建立旨宗,军为人民党为公。  
群众利益是根本,贯穿路线始至终。  
  
山头鼓角山下旗[七],汀洲龙冈闽山碧[八]。  
游击战争弱胜强,“十六字诀”谁能敌[九]。  
  
遥想当年鏖战急,弹洞犹留前村壁[十]。  
会昌城外会昌山,指看锦绣好山川[十一]。  
  
堡垒拒敌“国门”外,五反围剿一次败[十二]。  
中央红军大转移,全军想念毛主席。  
  
死地求生抢湘江,七天七夜血未央。  
一战损失兵过半,老山界下心惆怅[十三]。  
  
遵义会议大转折,写下历史新一页。  
前锐再克娄山关,从头收拾金欧缺[十四]。  
  
狭路相逢勇者胜,飞越天堑夺泸定。  
主力北进向陕甘,陕北有个刘志丹[十五]。  
  
红色军师到陕北,山舞银蛇好大雪。  
沁园春阙江山颂,独领风骚千古绝[十六]。
  
窑洞挥毫论抗战,御峙反攻三阶段[十七]。  
战略藐视重战术,敌忾同仇兵万万。  
  
西北会师仅三军,偏隅边区图再兴。  
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发展百万兵[十八]。  
  
不忍百姓再涂炭,重庆虎穴去谈判。  
民族生息须休养,国共两军不内战。  
  
两种命运大决战,人先犯我我后犯。  
三大战役摧枯朽,正邪态势大转换[十九]。  
  
运筹帏幄西北坡,决战千里胜算多。  
进军全国令奋勇,捷报频传奏凯歌。  
  
百万雄师要过江,人民共和露曙光。  
筹建新国众家议,民主政治须协商。  
  
创业容易守业难,甲申三百祭周年[二十]。  
明末清初史可鉴,防腐反骄进城前。  
  
五星国旗血染成,大典开国天安门。  
义勇军曲震寰宇,从此站起中国人。
  
鸭绿江畔战火燃,唇若不保齿会寒。  
力断出兵军志愿,御外安内固政权。  
  
百废俱兴举百业,热火朝天搞建设。  
面貌日新月月异,举世注目新中国。  
  
发展经济保供给,“五年计划”始第一[二十一]。  
粮棉油钢国民计,艰苦奋斗靠自力。  
  
“十大关系”论国策[二十二],繁荣方针定“双百”[二十三]。  
社会主义旗三面[二十四],多快好省总路线[二十五]。  
  
农业以粮工以钢,两样在手心不慌[二十六]。  
科教文卫齐发展,和谐稳定写华章。  
  
中华民族当自强,不受外侮强国防。  
要有强大“陆海空”[二十七],发展“三弹”放眼长[二十八]。  
  
保卫祖国紧握枪,挖洞积粮备战荒。  
提高警惕戍边防,号召全民皆武装。  
  
外帝内资谋复辟,无产革命要继续。  
人民专政靠民主,群众运动无前例。
  
笔下字字划划殊,雄文篇篇句句珠。  
诗词书法谱绝唱,思想流传万世书。  
  
毛公思想广无边,得一可把天下安。  
若要江山固万世,民是地来民是天。  
  
览遍众山韶为峰,韶山出了毛泽东。  
中华上下五千年,谁可比他盖世功?!  
  
心中还唱“东方红”,追随毛公生死同。  
万岁万岁毛主席,是人是神是真龙。  
  
注释:  
[一] 毛主席《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10年)第一句为“孩儿立志出乡关”,此借用并将“孩儿”改为“少年。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时值17岁,正当风华少年。  
[二]、[三] 毛主席缅怀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经历所写《沁园春·长沙》(1925年)词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句。  
[四] 此借化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中“激杨文字”句。  
[五] 此直接引用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中句。  
[六]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中最后两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七] 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词中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句。  
[八] 此借用了毛主席描写井冈山武装斗争中的诗词中提到的几个地名。  
[九] 1929年4月5日,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红军第4军前敌委员会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将红军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将其称为“十六字诀”。  
[十] 此借化了毛主席《菩萨蛮·大柏地》词中“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句。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他受王明路线排斥,到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毛主席这首词写于1933年夏。他从事基层调研重返1929年春节期间发生过战斗的大柏地时,看见前村壁上还留下的弹洞,遥想当年,不胜感慨。  
[十一] 此借化毛主席《清平乐·会昌》词中的一点意境。词中有“战士指看南粤“一句。  
[十二]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前四次在毛主席正确的军事路线领导下都取得了反围剿胜利。第五次,由于“左“倾路线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堡垒”战术,红军接二连三失利,最后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开始了以后称为“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十三] 据史料,红军撤离苏区突围长征,受左、右、后三方面夹击,在广西全州以南湘江东岸激战七天。虽然渡过湘江,但却受重创。“湘江一战,损失过半”。  
大概是1987年,笔者读到当时一期《解放军文艺》。其中有两部关于湘江战役的中篇小说。印象中,其中一篇有一段描述,大意是,已经过了湘江的毛主席,站在如血的残阳所映照的老山界下,望着连绵的群山长叹了一声。此时的他,可能也确实无可奈何。“屁股”指挥脑袋。英雄无用武之地。   
[十四]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本欲经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建立川西根据地。因在川滇黔的一个三省交界处遇阻,中央政治局决定撤原路反攻遵义。红军前锐部队第二次攻克娄山关。以后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步步走出险境,发展壮大,正应了毛主席所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十五]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政治局两河口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当时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比较活跃,群众基础好。  
[十六] 1935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地区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为标志胜利结束了长征。数月后,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红军东征渡河准备工作的毛主席,眺望着满山的大雪。生在南国的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一口气写下气吞河山的万古不朽之作:《沁园春·雪》。1945年10月毛主席重庆谈判时,手书于柳亚子。传开后,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轰动重庆,震动全国。柳亚子评之为千古绝唱,其技艺、胸襟之高超为中国有词以来任何作手。  
[十七] 1938年5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到一年,毛主席写下了分析和指导战争的世界级经典军事理论:《论持久战》。他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英明预见抗日战争的变化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敌人进攻,我军防御阶段;敌我相持(峙)阶段;我军反攻,敌人退却阶段。《论持久战》批判了亡国论和速战论。《论持久战》的发表,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信心,对争取抗战胜利起了伟大的指导作用。  
[十八]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从开始长征,转战数省,经过万水千山,历尽艰险,在陕北吴起镇会师,所剩兵力不到3万人。到1945年抗战胜利,共产党所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力的军队兵力发展到了130万人。“边区”:指陕甘宁边区。  
[十九]1948年6月(三大战役前)国民党兵力365万人,共产党兵力280万人。1949年4月(三大战役后,渡江战役前)国民党兵力204万人,共产党兵力357万人。  
从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主席在军内、党内的领导地位,在他的领导下,不到14年的时间,一支长征结束时不足3万人的军队“打”成了300多万人,这应该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讲的出来的“硬道理”。  
[二十] 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这一年,郭沫若写成一篇史论结合的《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在文章中歌颂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并沉痛地总结了起义的失败原因。指出起义“在过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是李自成以下的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把明室的专制和腐败接受过来,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在战略上、组织上、作风上都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终于酿成历史的大悲剧。  
非常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主席一直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非常重视。他在读了这篇文章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这篇文章引出了更多的思索。在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不久,毛主席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别提到这篇文章,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以后,1949年3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会报告上,毛主席提出了要预防党内的骄傲情绪和糖衣裹着炮弹攻击的问题,再一次为全党敲了警钟。  
[二十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二十二]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其中论述了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等等。  
[二十三] 1956年4月28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二十四] 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二十五]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二十六] 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农业提出“以粮为纲”,工业提出“以钢为纲”。毛主席有个说法,大意是:手中有粮,喜气洋洋 。手中有钢,心里不慌。  
[二十七] 毛主席说:“中国是个大国,要有强大的陆、海、空军。” ——《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54年10月18日)  
[二十八] 毛主席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1958年6月21日)  
  
  
后记:  
原作于2008年9月9日毛主席忌日前夕,首发于毛泽东博览七星社区。时值今年今日毛主席忌日,在原作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补充,以作每年今日缅怀。   
  
  
  
  
  

标签:毛主席   二十   红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