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胡主席接见郭台铭说起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从胡主席接见郭台铭说起

  最近有点烦,因为最近得到一个消息,就是在最近的一次胡主席接见台湾商界人事的场合上,我心目中尊敬的胡主席竟然对富士康科技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表示感谢,使得我大跌眼镜,并越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对现在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资本的流向,以及中国在这里面的地位还有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作出我个人的分析,也许不正确,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批评和见解。

  在我的心目中,胡主席是继毛主席之后中国的又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当然这篇文章不会影响我对胡主席的看法,只是人无完人而已,也许我的看法本来就不正确。2003年之后,胡主席在中央从权力的不稳固到通过内政,外交,还有军事方面的大手笔(我从05年开始观察,具体的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说了),现在已经占据了中国权力的初步的核心地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施展他的施政纲领,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看出来了,现在则是越来越明显,而且胡主席是中国希望,是继毛主席之后的中国的又一红太阳,这里做一点个人的预言,在胡主席的任期内,中国将实现对改革的再改革,也就是《世界是平的》书中提到的零售性的改革,实现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而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全面的复苏与发展,并将实现中国在军事力量突飞猛进的发展。最近的6.25讲话可以看出,文章提到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显然与以前的提法有微妙的差别。这次讲话将会有划时代的巨大意义。

  大家都知道以血汗工厂出名的富士康,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在300位以内,而且还在快速提升名次,它在台湾发芽,在中国大陆土壤上崛起的全球五百强之一的大公司。台湾在企业的运营,在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思想,以及实践和对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上,都有相对于大陆有绝对优势。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和地理上的接近是比外国企业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前我一直认为很有希望的海尔没有进入而富士康进入五百强,这个现象里面有一些对于中国文化,价值观,社会风气,人文素养,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因为个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细致的思考分析,并形成体系。

  富士康是融合了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低廉、国际强势资本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在9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90年代后期改革越来越对少数人服务的缩影,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的缩影。富士康的崛起和发展,是国外强势资本扶持台资企业并通过台资企业获得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再现,因为西方强势资本与中国文化鸿沟太大,而富士康的台湾人和中国本是同文同种,所以这样就可以通过富士康即可以实现大比率的利润,而且还能通过富士康抵消掉中国本土企业熟悉中国本土市场的优势,从而压制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

  业界有一句话就是富士康进入那个行业,那个行业就会哀鸿遍野,这里的哀鸿遍野不是世界市场的哀鸿遍野,而是中国企业的哀鸿遍野。从富士康与偌基亚在手机行业展开全面的合作之后,这个合作是富士康为偌基亚做代工工厂,中国的手机品牌全面衰退,偌基亚全面占领了低端市场的同时继续巩固在高端市场的优势,现在的偌基亚越来越强,而国产手机则是面临生存危机。通过代工,富士康也是取得了飞速发展,在05年进入500强,后来名次直线上升。现在索爱显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在与富士康全面合作之后,业绩也是很不错。通过为西方强势资本做代工,郭台铭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稳居台湾首富,现在正谋划进入中国的政界并施加影响力,上面提到的胡主席的接见时的场景就有所端倪。

  上面提到的是西方强势资本对富士康的扶持,还要提到今年年初,美国一位助理国务卿对富士康进行了低调的访问,也许这里面有更深的玄机,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学术界和政治界联系及其密切,这位国务卿以前是某个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美国现在的政府对中国正在实施全面的软攻势,西方希望中国永远从当他们的廉价的代工者,而富士康无疑就是理想的人选,通过扶持一个打到一片,在经济上实现以华制华。90年代的时候,思科总裁访问华为,希望华为充当他在中国市场的低端领域的代工者,而思科则占领高端市场,看看,西方人打算的多好啊,可是华为就是不信这个邪,在经过了鲜血淋漓的搏斗,华为从一个不太好景占领低端市场的中国企业,发展成具备与世界级王牌企业包括偌基亚在内搏斗的实力。设想如果当年有某一家台湾企业充当思科在低端的代工,那么华为就是本事再大,可能也是前途未卜,在低端他要与代工的台湾企业竞争,在高端等待他的是有几百年工业经济技术积累的世界级的王牌企业,崛起,谈何容易。好在我们的华为现在已经崛起,已经经得起大风大浪,而且现在已经开始生产3G手机,以后我决定等华为的3G手机在中国市场销售之后,我要买一部华为的3G手机。

  《世界是平的》的这本书中提到,通过高速的交通网,发达的通讯网为基础的代工(外包),西方可以用更多的资源巩固他在高端领域的市场,这样剩下的低端业务就由发展中国家竞争,谁的成本低来谁更好地为发达国家服务作为取舍因素,这样美国就可以从容的面对全球化的挑战,赢得更多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中只有通过为发达国家代工才能获得相对优越一点的条件。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当然不愿意接受。可是,现实是我们的政府却在加速这个过程。

  《世界是平的》的这本书中提到一句话,大体意思就是针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已经找到了应对之道,作者没有说出来,不过,我认为他们应对的方法就是在经济领域通过扶持台湾或者国内代工企业实现以华制华,让中国的精力消耗在内部的恶性竞争上,而美国则做收渔利,就象西方某个智囊说的全球化中国只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且这些面包屑,大部分都被特权阶层以及包办资本获得。

  可以说,地方政府也充当了富士康崛起的助推器。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开始放权,让地方在经济发展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先是经济特区,后是沿海开放城市,一直到现在的全面的对外开放,开始的时候就是90年代中期之前,发展的确是体现在老百姓的钱袋上,饭桌上,老百姓也热心的拥护改革开放,中国的媒体经常出现的正面的词语就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改革开放以来,以及南巡讲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字眼。可以说,90年代之前的改革是成功的,或者至少是有正面效果的,这个时期的后期在家电领域出现了许多强势企业。但是,在90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宣传口号没有发生变化,但内容实质却在不知不觉中变质了。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甚至居民的住房改革,政府也开始放开。

  政府的退出,让利益既得利益者可以肆无忌惮的横征暴敛,贫富差距迅速扩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开始倒退。改革的前提是允许部分人的财富增加,其它人的财富不能减少,而事实上部分人财富增加,其它人的财富相应减少,说明改革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富士康的代工领域正是90年代后期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迅速崛起。

  由于中央政府的放权以及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全面实施基础性的、以发展中国所有老百姓能力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显然不符合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目的。而这种“政绩”,正是毛泽东时代低消费高积累发展模式积累了的巨大能量的释放。在我看来,毛主席时代的工业化建设在国力的提升上,比改革开放后要大的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被西方媒体吹捧,于是自己认为自己也牛比了,中国与美国着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政治蜜月期,而在改革前西方对中国诋毁还来不及。现在中国的学者特别是主流经济界法律界学者,总是把改革开放前后截然分开,当作正面的反面的教材,这样不利于我们全面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更好的道路。

  当毛主席时代积累的巨大的工业能量释放完,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从什么地方寻找经济发展的动力?此时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活跃了,他们大声对我们说:我们手里有法宝。由于普通存在不懂经济的官员,所以官员对这些经济学家言听计从,经济学家一时也是炙手可热。于是中国出现了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商品化。为了发掘教育的巨大的消费潜力,挖掘人民看病的消费潜力,挖掘人民的住房消费的潜力。并通过对外来资本的优惠政策,所谓通过吸引外资拉动经济的发展,及通过出口退税的力度的加大,所谓通过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的真实面目。

  通过这三辆马车,我们贡献了环境,免税少税,对民族工业的不公平待遇,和劳动者备受外资压榨盘剥(有一种说法是通过外国人为中国培养人,部分同意),最后实现了财富天平倾向外国人(大部分的利润)、与资本结合的政府(一小部分利润)、买办资本。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行业完成了肮脏的资本积累(小部分利润),最后是老百姓获得极少的财富,还要将所有的积累交给买办资本来换取住房,医疗,还有教育。

  富士康是无疑是当地政府政绩工程的理想合作者之一,媒体频繁的出现地方领导人接见国外某著名公司领导人、参与某某大公司的奠基等等,无疑成了电视新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却很少看见政府接见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企业家。我们的民族工业基础薄弱,要发展就要持续的投入,扶持。相比而言,扶持国外或者台湾的比较成熟的跨国企业比起内资企业更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获得政绩,升官发财,不自觉地充当外资的买办来分一杯羹。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富士康们充当国外强势资本的帮手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崛起,血汗工厂开遍了华夏大地,而民族工业却发展受到无形的制约。

  也许我们再这样下去,最后结局是成为一个政治上表面独立,经济是殖民经济,政府的存在只是因为他们符合美国人利益,来管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实质上是殖民政府的脚色。我相信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我相信胡主席是以领导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己任的领导人,我们的政府现在缺少能为政府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智慧支持的社会工作者或者社会学领域专家的强力支持,这个是我现在最担心的,希望胡主席不要象朱总理一样被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欺骗(我仍然很尊敬朱总理)。

  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民族工业能够在世界市场长风破浪,引领潮流……。并以此文献给中国的一些不懂经济的政府官员(不包括与资本势力形成联盟或者被资本俘虏的政府官员)。

标签:中国   发展   通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