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黎阳:北大学乖了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北大学乖了

黎阳

北大引进人才造假风波闹得正不可开交,突然来了篇张有学教授的《一个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看北大——丘成桐风波》,很替北大解围:指责北大造假是“莫须有”、“麦卡锡时代的闹剧”、“不拿出具体事实而攻击一大片的说法既不负责任又有欠厚道”。如果“北大准备公布引进人才的数据”,那不仅涉及“隐私”,而且是“真的没出息”、“毫无担当和毫无大学风范”、“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北大给长江学者的待遇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以我自己为例,下面举出一些隐私来说明在北大当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并没有特别多的吸引人之处。”如果还要追究,连这点血都舍不得出,那就要小心“以后国外学者们会更犹豫到国内短期或长期工作;北大和国内其它单位引进人才将会更困难。”“ 如果内斗烘烘,被人议论纷纷,也许我会激流勇退,提早结束在北大的工作。”

哎呀呀不得了,“北大引进人才造假风波”可不能再抓住不放了,人家“长江学者”都发话了,你给的待遇本来就不怎么样,再折腾我就不来了。吓跑了“长江学者”,这还了得?!这岂不是在破坏引进人才的战略大计?就凭这条,北大就可以振振有词上报中央:丘成桐的指责“影响极坏”,是“内斗烘烘”,已经动摇了中国引进人才的战略决策,所以必须立即压下去,全面封锁,否则就会破坏北大“创造世界一流大学”。

如果光看张教授的文章,还真够唬人的。可惜这个世界上偏有喜欢追根究底的,楞是不信邪。张教授的文章质问:“哈佛大学会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公开公布所有教授的资历、工作时间、成果、工资、等等?” 哈佛如何且不论,张教授所供职的密西根大学虽然不需要“为了证明自己”,却照样“公开公布所有教授的资历、工作时间、成果、工资、等等”。任何人都可以在密西根大学官方网站上得到该学校所有教职员工2003至2005年的收入。张教授这几年的工资“隐私”都被人查了出来,还给捅到了网上。(见附录:张有学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化学动力学家[附:美国薪水])(我按照该文给的地址一查,果然不假,而且都是EXCEL文件,下载查询非常方便。于是老实不客气,全部下栽存入数据库备考。)这真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了互联网,有了那么多关心中国、喜欢“追根刨底”的“好事之徒”,靠生花妙笔、如簧之舌来颠倒黑白实在不那么容易了。

张教授的文章说:“这两点不足以吸引我每年在北大工作两到三个月。”“教育部对讲座教授的要求是每年工作三个月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少于两个月。如果没有这半句‘特殊情况下不少于两个月’,我大概不会接受北京大学讲座教授的位置。”这两句话足以证明这位“长江学者”自己承认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到三个月。对照一下丘成桐的指责:“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全职教授在中国带学生做的都是一些二流甚至三流的研究工作,而他们在国外却是努力尝试着去做一流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时间问题,要在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点成果来,只有做二流或三流的研究工作不可,否则怎么能在短期内有一个交代呢?谁都知道要做出一流的工作必须要求科学家长期地参与到实际研究工作中,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才做成了他们的伟大事业。”张教授的话是驳斥了丘成桐的观点,还是恰好印证了丘成桐的观点?

如果光看表面文章,还真以为丘成桐的指责惹翻了一大批“长江学者”,犯了众怒。但仔细看看网上“好事之徒”捅出来的文章,才发现这么一层关系:“张有学教授: 198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闹了半天,原来是北大毕业生替母校打报不平,怪不得文章观点“一边倒”。当然如果仅仅是出于这种动机倒也可以理解。但从文章发表的时机上看,不能排除北大为了摆脱困境,故意找人当“托”,借“长江学者”之口说出自己说不出口、不便直接出面的话。从这个角度上说,北大还真学乖了。

附录:

张有学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化学动力学家[附:美国薪水]

(文章网址:http://www.popyard.com/cgi-mod/npost.cgi?num=102865&r=0)

| 消息来源:中科院 |

张有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球化学专家,是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主要发起人,任首席主席,在实验岩石学、火山学、地球化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除了完成美国的繁重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经常到国内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访问讲学,为推动我国地球科学发展与对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有学与你谈人生道路和科研选题

演讲人:张有学 教授时 间:5月12日(星期五) 下午1:30地 点:电教104

张有学教授简介:

198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1982-1988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获加州理工博士后学位2005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Fellow,

S)。现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

张有学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化学动力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岩石学,火山学,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球化学演化。他曾主持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课题,发表论文37篇。1993年获美国地球化学学会的Clarke奖(美国地球化学学会的年轻科学家奖),1994年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年轻科学研究者奖,并被选入《美国名人录》、《美国科学家录》。

主办: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学工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会苏阳地空学工组06.5.10

附:$83,996.00: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有学教授收入考

先看一下张有学教授在北京大学官方网站的个人简介(http://sess.pku.edu.cn/persons/zhangyouxue.htm)

张有学(Youxue Zhang),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底至1991年7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从 1991年8月起,到美国密西根(也译为密执安)大学(位于美国密西根州的安娜堡市,AnnArbor, MI 48109)任教至今。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生职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北大地空学院讲座教授(兼职)。2006年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兼职)。

其在密西根大学的主页地址是:http://www-personal.umich.edu/~youxue/

读其《一个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看北大-丘成桐风波》一文,给人的印象是他的个人收入是隐私,不是公开的。这一观点好像也得到了部分人士的认可,但是可惜的是,张教授在密西根大学的工资收入,完全是在网上公开的,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密西根大学官方网站上得到该学校所有教职员工2003至2005年的收入。

http://errwpc.umdl.umich.edu/public/3/3/1/3314612.html

为方便大家,下面是张教授在2003,2004,2005年的收入摘要。

2003 Zhang,Youxue ASSOC PROFESSOR 72,543.00 (9-Month)2004 Zhang,Youxue PROFESSOR 78,896.00 (9-Month)2005 Zhang,Youxue PROFESSOR 83,996.00 (9-Month)

由此可见张教授收入增加还是很快的,2004年较2003年增长8.76%,2005年较2004年上涨6.46%。但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张教授的工资水平,看看他的收入在他的小环境里究竟是怎样。

我们以2003,2004,2005年的数据为基准,只计算Professor,Association Professor以及Professor的收入水平。小秘,技术人员以及博士后等不计在内,毕竟长江学者聘用的是正规研究者。

Name Title 2003 2004 2005Wilson,Jeffrey A ASST P 空缺 65,000 66,650Hendy,Ingrid L ASST P 64,000 65,600 67,000Poulsen,James ASST P 65,000 66,600 68,300Ehlers,Todd A ASST P 64,000 66,000 69,100Cruz,Maria C ASST P 60,781 65,997 70,317Becker,Udo ASSO P 71,000 72,600 74,300L,Carolina R ASSO P 67,393 74,384 76,484Van Keken,Peter E ASSO P 69,852 72,416 77,620Ruff,Larry John PROFESSOR 75,973 77,173 78,473Ritsema,Jeroen ASSO P 空缺 空缺 79,000Mukasa,Samuel B PROFESSOR 78,643 81,293 83,993张有学 PROFESSOR 72,543 78,896 83,996Stixrude,Lars P PROFESSOR 80,172 81,772 84,472Wilkinson,Bruce H PROFESSOR 81,643 83,243 84,943Lange,Rebecca Ann PROFESSOR 76,793 83,001 85,701Meyers,Philip A PROFESSOR 85,393 86,593 88,293Baumiller,Tomasz K PROFESSOR 80,568 82,193 89,149Lohmann,Kyger C PROFESSOR 87,843 89,043 93,143Van Der Pluijm,Ben A PROFESSOR 92,307 94,307 96,575Rea,David K PROFESSOR 93,500 95,100 96,800Essene,Eric J PROFESSOR 97,543 98,743 100,443Pollack,Henry N PROFESSOR 98,843 100,443 空缺Kesler,Stephen E PROFESSOR 98,543 101,193 102,893Walter,Lynn M PROFESSOR 99,493 103,593 105,293Fisher,Daniel C PROFESSOR 114,094 116,094 117,694Moore Jr,Theodore C PROFESSOR 115,443 空缺 空缺Van Der Voo,Rob PROFESSOR 117,875 119,875 121,575Owen,Robert M PROFESSOR 120,950 125,183 126,483Gingerich,Philip D PROFESSOR 130,042 134,593 138,473Blum,Joel D PROFESSOR 129,245 133,769 140,000Ewing,Rodney C PROFESSOR 145,500 148,000 153,100平均值 85,393 83,243 85,701中位数 90,861 91,817 93,802

该表已经按照2005年收入排序,由此可见,张有学教授的收入既未达到平均值(相差近10,000美元),也未达到收入中值。对于一个已经50余岁的科研人员来说,并没有处在一个很好的同年龄收入水平。而美国大学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少数族裔的薪水天花板,这完全取决于你和系主任等人的讨价还价,你觉得自己值多少钱,就可以要求多少钱,如果觉得系里给的薪水太少,完全可以应聘到待遇更好的学校。目前张教授薪水上涨较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始基数小。

在这里解释一下9个月工资的含义。美国大学基本上暑假都很长,3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教师是没有薪水的,但如果你有自己的项目,有充足的funding,可以在自己的科研经费里为自己开工资。如果没有,那对不起,或者自己不拿钱白干,或者去休漫长的假期。显然,作为地质系这样一个清水衙门,是较难找到为自己开3个月薪水的额外经费的。我猜测这应该是张有学教授应聘长江学者的一个较重要动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捞点外快,名利双收。

我们来以小人心里列举一下张教授的应聘动机:

1,增加收入:“密西根大学认为我在北大的“工资”属于生活费,不属于额外收入或额外工资。”这笔长江学者的工资,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不要缴税,真是不赖。

2,减少开支:每年免费回国旅游一次。张教授对零零总总的差旅费用还是较看重的,“即如果我以科研出差为由到北大,每个月从密西根大学(即自己的课题经费)不需要收据(但住房需要收据)拿回的报销费用要多于我从北大拿到的“工资””。让我们把小人心理发挥到极致,北大终不会让长江学者自己掏腰包付来回机票钱吧,而机票又已经在密西根的课题经费里出了。。。比较纳闷的是,既然租房会在密西根报销,张教授没必要住进北大的贫民窟吧?在北大附近2500元/月应该可以租一个较好的一居室,合美元不过$315。要知道,在美国开会订旅馆一般是$100左右每晚(优惠价),开个四天的会就$400了。既然这么替自己省密西根的科研经费,可见张教授还是很有吃苦精神的,经费也是较不充裕的。

3,搜罗学生:“在北大工作有助于吸引北大最优秀的本科生到密西根大学上研究生。”

让我们来看看长江学者到底能干什么, “如果没有这半句“特殊情况下不少于两个月”,我大概不会接受北京大学讲座教授的位置。”每年两个月,到底能干什么?你有什么理由拿比别人高的工资?

“要求的产出(如教课与论文数)与提供的经费(科研费+“工资”)的比值远大于美国的该比值”。唉,谁都知道这个产出是什么:“The research of the authorsis supported by NSF grant xxx, and part by 中国长江学者计划.”国家能得到的,就是这半句话。这半句话真的这么值钱?

“如果内斗烘烘,被人议论纷纷,也许我会激流勇退,提早结束在北大的工作。对我而言,除了浪费了一些时间之外,失去的并不多。”确实没什么好失去的,无论张教授,还是北大。

标签:教授   北大   美国   大学   学者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