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难忘舅舅的话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难忘舅舅的话

在我们那儿有一句俗语,叫做“穷顾穷顾”。意思是穷邻里亲戚之间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以前的人是如何“穷顾”,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对现今时代的“穷顾”,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在我看来,穷人之间的帮助不在钱上,因为穷人缺的就是钱。他们相互照顾和帮助主要是在出力干活上;只要不饿肚子,庄稼人还是有力气的。我们家的亲戚大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亲戚之间也是经常帮忙的。你有事情了,我就去帮忙做一下;我有事了,你就来帮忙做一下。“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懂事了。从那时起,亲戚之间虽然还能“穷顾”,但大家还是尽力自己做事情。大家都要拖家带口的,为别人家做事情多了耽误了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来头。这种事情与古时候的“穷顾”是不是有一些区别,我是不太知道的。

我的舅舅离我家很近。从我小时候就知道他有时候给我们做一些事情。当然,当姐姐,我和弟弟长大了时候,也给他帮忙。这就是穷顾吧。因为都是穷人,没有多少钱,相互之间在钱上是帮不了大忙的。

我的舅舅比我大十几岁,已经五十几岁了。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一个女儿,出生于1989年春,小的是个男孩,也十八岁了,出生于1990年冬天。舅舅是母亲的唯一的弟弟。他是我的外祖父母的三个孩子中的唯一的男儿。舅舅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他是勤劳的,很少闲着。他总是早起晚睡,按时把自己的农活干完。农闲时,他也会找一些建筑小工的活儿。他是节俭有加的。他抽烟很多,是农民自种的烟叶。他也喝酒,是很便宜的。他不注重饭菜的花样,甚至色香味。他强调的是要吃饱,要吃硬实的饭,比如要吃馒头。他也不注重穿衣。他很少买衣服的。有一些衣服是我们穿旧一些的。由于常年累月地干农活,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灰土土的。但是,他是读过几年书的。他于1975年读完了的我们那几个村联办的初中。说实在的,他写的钢笔字还是比较好看的。而我这个“上学好”的人写的字是很差的。听他的语气,他是一个要强的人,比如说当时比他学习好的人没有几个。是不是那样,我不能肯定。也许是吧。还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论死理的,如我们要孝顺老人等。如果我们在对待母亲的事情上做错了,他会让我们挨鞋底的。但因为他读过一些书,他又是对一些时事是了解的。他说过的一些话,过去了许多年,我还是有印象的,只不过现在的理解与当时的理解有了差别罢了。

我在读大学期间,有一次在寒假里去看我的外祖母。我的舅舅谈起了改革开放的事情。他说D是罪人,他让中国人民每人平均背了一万多元的外债,中国人一辈子也还不完的。那时改革开放也十几年了,年轻的我感觉那时比我们小的时候强多了。我自己还上着大学,认为自己真正理解了“不应闭关锁国”,对他的话也就不以为然。现在,我们中国背的债是不是还完了,我们不得而知。几年之前,在预备了一段时间后,中国与WTO打成的协议正式生效。在农业完全开放之后,舅舅说了一句话。他说过几年后城里人就会发生吃不上饭的事情。那时,我已经做了几年教师,从报纸等媒体上也“知道”了中国已经打赢了一场“双赢”的战役/战争。就对他说的话不太认同,我就想中国人是不会笨到那种程度的。时光荏苒,我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很快就要奔向“不惑”。然而,到现在才渐渐地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我不知道舅舅具体有什么样的信仰。不过,他说他是信仰唯物主义的。几年之前,我的姨妈皈依了神(可能是西人的上帝)。我回家的时候,舅舅对我说了此事,让我去见姨妈一下。她大体上是信起了上帝。最后我也没弄清是不是正宗的耶稣教,天主教,抑或是东正教。她说信了神之后身体不再象以前那样这里痛那里痛了。对于这样的事情,我是无话可说的。姨妈已经五十几岁了,出了很多力气干农活。她是一个要强的人;好要强的人是容易生气的。结果,就落下了一些病。当她的两个儿子都立业成家之后,她信了神。据她说,人在世上的所作所为都是很渺小的和微不足道的,这利益那利益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她和姨父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假如她很早就信教的话,她可能就不会拼死拼活地过日子了吧。然而,她是在把儿子们供完之后才信神的。对于她的皈依宗教,她的儿子们不勉强她,不会强硬地不让她信。我作外甥的,也不好说什么。其实,我也说不了什么。在我舅舅去那里的时候,她也向她的弟弟介绍的神的“万能”,让他也信。但是,舅舅坚持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是不会信鬼神的。

舅舅和我的舅母种着十几亩地,其中有别人的一些。在农村里,一些年老的人没有能力种地了就会把地让别人种着。像我舅舅一样的人认为当农民就应该种地,尽量多收一些粮食,通过卖粮换一些钱。然而,据他说,每年种地的收入也就是几千元。现在,生产资料价格疯涨的情况下,不知收入如何。2005年春天,我的表妹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刚开始做糊火柴盒的活儿,后来她学了几个月的缝纫技术,然后也去过宁波服装厂打工。不知今年去了哪儿。许多农村的女孩子打工的时候比较俭朴,除了生活费之外很少花钱。我的表妹小小年纪可能已经给我的舅舅寄回家一两万元了。然而,他们家要想攒钱还是很难的。舅舅的儿子去年开始读高中,据说一年要花五六千元,甚至七八千元。对于这样的花费,我是感到吃惊的。

舅舅说现在还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他想的是当他的儿子要考上大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弟弟们能给他一臂之力。我大学毕业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因为一切都要靠自己来,日子总过得紧紧巴巴的。让我感到愧疚的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给我的舅舅“压岁钱”之类的表示。回家的时候,也就是给他买一点儿酒和点心之类。没有钱的人是没有能力大方的。如果按“月收入不到3000就是穷光蛋”的标准,我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光蛋。拉家带口,总感到攒钱很难。每月的开支也让我感到不小的压力,而且,总让我这个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农村娃感到“忘本”和犯罪。即便如此,当舅舅说要是他的儿子考上大学时需要我们这几个外甥帮忙时,我这个最长的外甥还是点了头的。但是,我又想了,照这样走下去,上大学又有多大的不同呢?现在上大学首先要交不菲的学费,毕业之后又难以找到工作。上大学对贫苦的工农子弟来说不是两难的境地吗?我们两口子都在学校里挣工资,如果我们没有失业之虞,给舅舅一些帮助,我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在现在这种形势下,谁又能保证不会失业?

去年暑假回家时也见到了舅舅,说起了英语,他的话又让我吃惊。他说到本世纪末汉语要成为历史,大家都要用英语交流。我是学英语的,还获得了英语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现在也在大学里教这玩意儿。人们所接受的是要尊重世界上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的观点啊。然而,我也拿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我的舅舅啊。近百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舅舅是不信教的,他说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还是吗?

标签:舅舅   一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