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杜导正要导向资本主义全面复辟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杜导正要导向资本主义全面复辟

岳求珍

《中国新闻周刊》的陈晓萍最近采访了《炎黄春秋》杂志社的社长杜导正。访谈录就发表在“生活文摘”2008年4月25日笫十版。题目是“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 。

《炎黄春秋》从前年的所谓“西山会议” 以来,连篇累读地、连续组织发表了许多最大胆的、最出格的、违反宪法的反动文章。除了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批判和声讨之外, 主流媒体一直没有反驳。当局采取了“既不支持, 也不批判” 的默许态度。他们自己也说领导对他们是“少有的宽容” 。

按说杜导正们应该庆幸了。其实他们并不满足, 还说不够宽松。所以,杜导正又通过专访造势。他的用意是不是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主流媒体公开表态支持他们; 打压互联网上的不同声音; 只允许他们一家之言。这才是他们要营造的, 只有他们自己满意的“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 。

杜导正为什么这样狂妄、这么急不可耐呢?他们总是感到私有化还不彻底;只有经济上复辟, 而政权上的复辟行动太慢, 一个腿长, 一个腿短;总之, 一句话, 他们还不满意。主要是要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不是导正, 而是要加快把改革开放彻底导向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邪路。仔细看看他的访谈录,就看得更清楚了。

一,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导向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权主义),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由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转变。这是人们公认的历史事实,已经载入了《宪法》和史册。可是杜导正把这一切都一笔抹杀。他把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导入了旧民主主义。请看,杜导正在访谈录说:

“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民生主义),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民权主义),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请看,在杜导正的眼里,中国推倒三坐大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统统被一笔抹杀了,完全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而且还没有完成,还正在要解决民权主义的问题。这是多么谎缪!多么卑鄙!多么无耻!

这是对毛主席、对共产党、对无数革命先烈和亿万人民群众的莫大侮辱和讽刺;是妄图把中国革命的历史拉向倒退!一直要退到旧社会,要资产阶级来领导,来专政。而人民群众重新回到受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杜导正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然在组织上加入了共产党,在共产党内混了几十年,但他们的世界观还是资产阶级的,他们在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或者说在思想上完全没有入党。一旦土壤、气候、环境条件适合;或者一旦其政治野心澎涨到一定程度,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就会表现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括号中的内容是笔者加注的。下同)

二,把解放思想完全导向推行私有化的邪路

大家都知道,解放思想经历三次大讨论。每次都不是被“不要问姓社姓资,不要问姓公姓私” 压制下去;就是被“不争论” 给镇压下去, 不了了之;或者是被三个“有利于” 的政治大帽子给压制下去了。因而,改革变成了消灭公有制;推行私有化。把公有制企业污篾的一无是处:什么“铁饭碗养赖汉” 啦,什么“产权不明淅”呀,什么“烂苹果” 啦,“冰棍” 论呀!非卖光、完全消灭不可!结果资产阶级重新出现了、发展了;资产阶级思想泛滥成灾;正象杜导正所说的中国目前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官员腐败;贫富悬殊;治安不好;道德滑坡” 。而杜导正却说“这些问题的出显正是改革开放还不够,还不够彻底” 。这不是在胡说八道,就是在胡言乱语!

如果谁还对杜导正所说的话有任何的怀疑,那么请看杜导正的举例说明。杜导正说:“比如说土地问题” ,“我倒主张可以搞永佃权……,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拥有永久的使用权,这个权利可以继承也可以出卖或转手。”杜导正还把国有企业统称为垄断企业,说“国家很多资金往里面投,这是一个无底洞,一般说来,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效率相差好几倍” 。杜导正就是要推行私有化,不仅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土地也要实行实际上的私有化,这个用心不是非常明确,非常清楚吗!

请问杜导正, 土地实行了私有化,国有企业也都实行了私有化,改革就彻底了?你就能保证目前四个方面的问题就能完全得到解决了?官员就不腐败了?贫富就不悬殊了?治安就好了?道德就不滑坡了?真正是异想天开,胡说八道。我们可以说, 那就会出现 资产阶级更加发展, 资产阶级思想更加泛滥, 官员更加腐败, 贫富悬殊更大, 治安更加不好, 道德滑坡更加不可收拾的状况。这是必然的。不但如此, 而且会日益更加严重。

三, 把政治改革导向完全剥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 推行私有化, 实行消灭国有企业, 己经给了资产阶级(非公经济)许多优惠政策; 实际是优待权。如经营权、雇佣权、剥削权……等等;剥夺了人民群众的许多民主权利。如劳动权(下岗、待业、买断工龄);如耕者有其田的权利(失地的农民、不得不外出谋生的农民工);本来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人人有份的。完全私有化后自然丧失。现在承包土地的农民, 如果永佃或永久使用,出卖或转手后,亦将变为无地农民完全进入劳动市场成为雇佣大军成员。这样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必将被剥夺贻尽。

杜导正说, 目前中国经济改革虽然存在问题,需要深化, 他不太担心。他认为现在矛盾的焦点是权力过分集中, 导致了权钱交易, 出现了权贵政治, 官员腐败就是这么来的。他在这里是打着要“民权”的旗号,要向党和政府要权。说到底就是鼓吹资产阶级的超阶级的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就是要否定无产阶级专政, 否定党的领导。妄图实行资产阶级的所谓宪政, 三权分治, 军队的国家化等等那一套, 也就是西山会议上白色造反所讲的“台湾模式” 。

杜导正说权力集中产生腐败,这是一种误导。过去在战争年代, 党政军三位一体, 可谓权力高度集中,就不存在权钱交易、官员腐败的问题;建国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权力也是相对集中的,比战争时期的权力高度集中,相对缓和一些,虽然有极少数腐化变质分子,但并没有如今这样严重的腐败。可以毫不挎张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私有化和私有制的推行,随着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官员腐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受贿贪污的数额越来越大,(从数万到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贪污腐败官员的职级越来越高(从县处级、到地市级、省部级、人大政协、中央政治局级高官);受查处的党员、干部受处分直至判刑、处死的人数和案件起数日益增多;生活糜烂发展到性贿赂、包情妇、养二奶(多的由多人到十多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真正是古今中外创记录,闻所未闻!这种状况杜导正难道说不知道,不清楚?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腐败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权力过分集中……等,这完全是说谎,转移焦点,好推行私有化。其根本目的是全面彻底的复辟资本主义。

岳求珍 2008。4。27。于北京

附:

《炎黄春秋》社长: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

本刊记者/陈晓萍


2008年04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

  2007年12月,甫到广东上任的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在广东提出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掀起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其实这个被称为“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在更早的一年就有了预热。

  2006年12月28日,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的文章在《北京日报》发表,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敏感的海外媒体认为,俞可平的文章拉开了新一轮思想讨论的序幕。

  一个多月后,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政治学教授谢韬的一篇长文《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在《炎黄春秋》杂志发表,掀起了一场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讨论。

  当“思想解放”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的时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前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

  中国新闻周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的理解有三次。第一次是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第二次是1991年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争论,你如何理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杜导正:汪洋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任的广东省委书记,带头大声地频率很高地呼吁新一轮思想解放,广东的一些报纸,用很大的红字在头版连续刊登这些讲话。有人猜测,这是不是有什么背景,有什么来头。我认为这些讲话在十七大报告里面都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胡锦涛近一个时期的讲话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汪洋的讲话)就是贯彻这些精神,这就是中央的支持嘛。

  中国新闻周刊:思想解放应该在哪些层面展开行动呢?

  杜导正:我把汪洋的讲话概括总结起来,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要想继续前进,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前提就是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也是从思想解放开始的,我称它为三大工程: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包产到户,三大工程的前提就是真理标准讨论,不搞真理标准的讨论,如果还是“两个凡是”,怎么搞冤假错案的平反?怎么包产到户?所以大前提是思想解放。

  当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大造舆论,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讨论了一年多,思想一下子解放起来了,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不是以曾经的决议正确与否、毛泽东的哪句话为标准。标准最后归结为老百姓,归结于人民,归结为实践,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这一次,汪洋反复重提小平1992年著名讲话的口号: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我是高度赞同汪洋的讲话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2004年开始,对市场化改革路径又有反对的声音,有人提出暂停市场化改革,是否可以说这也是这次思想解放的一个背景?

  杜导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又遇到了一个坎,如果这个坎过去了,我们国家将会进入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民主的时期。如果这个坎过不去,停滞了,那么现在出现的矛盾就会爆发,会很危险。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理解这个坎?

  杜导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建设总体是很成功的。当然,中国目前有许多问题,我总结为四个方面:官员腐败;贫富悬殊;治安不好;道德滑坡。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改革开放还不够,还不够彻底。

  比如说土地问题,实际上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20年不变、30年不变,但是,农民如果发现承包的土地下面有矿产怎么办?不太好搞,我倒主张可以搞永佃权,就是包产到户的土地,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拥有永久的使用权,这个权利可以继承也可以出卖和转手,这个问题专家可以研究吧。还有垄断企业,国家很多资金往里面投,这是一个无底洞,一般来说,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效率相差好几倍。

  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树立了“实践”标准;第二次思想解放讨论,树立了“生产力标准”。有学者把前两次思想解放理解为“还利于民”,第三次思想解放被理解为“还权于民”,树立“以人为本”标准,包括重新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尊重民众权利。

  杜导正: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

  中国新闻周刊:前两次思想解放侧重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比如实践真理、姓社姓资,这一次侧重利益调整、制度革新、改革成果让百姓分享。但问题是,这一轮思想解放如何才能不流于形式?

  杜导正:现在中国主要的问题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所言,“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就像一个人瘸腿走路一样,一个腿长一个腿短。

  目前中国经济改革虽然存在问题,垄断的问题,非国有制企业的支持问题,农民永佃权问题,这些都要需要深化,但这问题不大,我个人认为不用太担心,现在矛盾的焦点是,权力过分集中,这就容易导致了一个问题:一边是票子,一边是过度集中的权力,两边一结合,就产生了权钱交易,也就出现了权贵政治,官员腐败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也就是说出现的问题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那么这次思想解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何在?

  杜导正:新一轮思想解放,发展政治民主是第一步,发展政治民主的第一步是先要放开舆论,要首先在我们党内,然后是国家,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更加宽松的舆论氛围。

  这个提法我有充分的根据,胡锦涛今年2月1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

  所以这是很现实的,通过进一步放开舆论,进一步促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治民主。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这个。

标签:问题   思想   中国   解放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