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茅于轼的精英统治是窃国言论

2025-02-1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对于茅于轼先生的言论我从前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后来就没太在意。毕竟七老八十的人了,昏聩就昏聩吧,你不想再理他。但是最近看到茅于轼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们和拥毛派的区别》使我不得不说话。中国对老人向来尊敬。既是犯了错也是七十不打,八十不骂。但是茅于轼文章的这次表态,确实是十足的窃国言论。主张精英统治的茅于轼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是知道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宪法条文里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诸位看了宪法中的文字哪一条是茅于轼先生主张的精英统治?茅于轼就是还想着让精英们当人民的青天大老爷,精英替民做主。说茅于轼的精英统治主张是窃国言论不为过吧。

附文:

我们和拥毛派的区别

茅于轼

我们与拥毛派的区别在于:

我们要帮助低收入者致富,扎扎实实做脱贫致富的事,提倡致富光荣,保护穷人,同样保护富人。

拥毛派的主张是起来造反。剥夺富人,共他们的产,富人都是剥削者,都有罪,要打倒他们,连他们的子女也一样要打倒,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让穷人当家做主。

前一方法不能迅速见效,只能缩小贫富差距,而且社会的贫富区别将长期存在。

后一方法可以立竿见影,消灭社会的收入差距,但最后是大家都变成了穷人。吃大锅饭的制度是缺乏效率的。

前一方法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缺乏号召力,要靠理性思维,逐步推进。

后一方法能够激动人心,一呼百应,但对社会是灾难。

我们反对穷人当家作主(除非是精英),赞成精英管理国家。要选最有才能,有远见卓识的人来管理国家。但是这些精英必须为广大群众的利益着想。

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从穷人治理逐步转变到精英治理,但是他们治理的目标并不完全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目标,掺杂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这是问题之所在。

如何选出既公正又有能力的人成为国家的领导人,永远是一个大难题。各国有自己的办法。这就是政治制度。

在此附上我的一篇关于茅于轼先生的旧文——

如果茅于轼有一颗正直之心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廉租房不应该有厕所的主张很是新颖。茅于轼先生也是自称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人。好像是一个大善人。不是吗?政府建廉租房,富人来购买怎么办?茅先生突发奇想,廉租房不建厕所,富人不就不想买了吗?多么的为穷人着想!多么为穷人办事!但是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个鬼点子是那么诡异。为什么?我认为,他主张的办法好像少了点什么?缺少的正是为穷人主持正义的心。也就是茅先生少了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具备的正直之心。在茅于轼先生看来穷人吗,人穷就应改志短,穷人就应该认命,为了住上不被富人看好的廉租房,就应该放弃住房有独立厕所的权利。不然就是我这样伟大的经济学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有不建厕所的下策了。不为穷人办事吗?我连不建厕所这样的歪点子都想到了,可你们就是不领情。

前文我说了中国现在的社会生态最缺少的是正直的人心。许多人自称是为穷人着想,但是说话办事少的是将己心比人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直的人会换位思考。假如茅于轼先生自己是穷人,他愿意住那没有厕所的房子吗?如果茅于轼先生不愿意,那为什么替穷人出此下策?如果茅于轼先生自己愿意,那么中国人的人穷志不穷又该怎样讲?中国人自古就认为,人穷穷的要有志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是正直的君子所不齿的。从猫论开始这个做事的原则被许多人背弃。茅先生有怎可独善其身呢?不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论有无厕所,有房子住就行。正是实用主义的庸俗化,使社会道德沦丧。即使是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古人讲,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是什么?是不是人伦?是不是公平正义?即使是人七十岁了,可以从心所欲了但是并不能伤天害理。是不是这样?

茅于轼先生是不是想一想可否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廉租房里真正住穷人,廉租房真正为穷人解难。先生最好还是从书房里走到穷人身边。相信一回群众。办法其实很简单,国家规定廉租房就是给穷人建的,监督权在穷人。出台一个收入多少的标准,让穷人监督。如果符合入住标准的人没有房住,而不合标准的人住了房子,那么没房住的人就可去法院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控告,胜诉房子就归他住。政府让不合条件的人住了房,追究办事人员的责任。法院也要秉公办案,营私舞弊着开除,永不再用。

办事情看你的决心有多大。真正想办成一件好事,你就得有决心。决心比信心重要。正直的人心比黄金更可贵!

附文二:从尧舜到毛泽东——看中国政治逻辑的变迁

题记:最近看了俞可平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一文。作者说道“革命终于走到自己的对立面,革命开始吞噬革命者自己。”等观点看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深感作者立意狭小,眼界不远。只看到了新中国六十年,而没有看到中国五千年的政治逻辑变迁。由此而作此文。

中国的政治思想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在遥远的尧舜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圣人治世情节的源头。尧舜的禅让一直是千古佳话。黄宗羲的《原君》也从尧舜说起。中华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就是中国政治的雏形吧。尧舜就是那个时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为民兴利除害。而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帮助,形成最原始的赋税。尧舜的禅让制显然没有把天下管理的这个公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但是到了夏禹把王位儿子启,中国就开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权成了历代帝王谋私的工具。赋税也不再是用来保证公权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种权力利润。供管理者享受。

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说法出自何人已无从考究。但是这个说法却成了历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理由。尤其儒家的主张,就是承认帝王私有天下的合理性前提下,才要求帝王再行仁义的。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君为主的政治体制。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恰为这种统治权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君主时代,人民能够期盼的就是出明君.贤相.能臣为民做主。而明君.贤相.能臣的时代并不多见。许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死活。儒家的仁义并没有束缚住君王的贪欲。原因就是以一己之私形成的天下大公本身就是个悖论。私天下后的仁义最终成就的是假仁假义。百姓不堪忍受而反抗,打倒一个旧皇帝,产生一个新皇帝。所有农民起义者最后都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最后背叛了起义的初衷。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把天下就看成了自己的一份家业,世袭的传给后代。这个时代两千多年,实质就是社会管理权相对私有的年代。这个本应公有的社会管理权仅在不同姓氏间转换。而这个转换又是以流血为代价的。皇帝毕竟一个人,要管理国家就的依靠官吏。从秦始皇后中国形成的就是以君为主的的官国体制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垄断了社会管理权。

然而历史到了毛泽东这里改变了。毛泽东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逻辑:人民当家做主,干部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个政治逻辑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就是邓小平后来概括的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没有公有制能存在人民当家做主吗?不能。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人人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不是任何私人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如果公有财产不占主体,国家人民公有财产都被瓜分了,国家的主人成了雇佣劳动者,还是什么国家主人?

怎样保证人民共有财产不被瓜分?就需要一个叫共产党的党来领导国家,维护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就是要共产。坚持人民共有财产的全民所有制。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呢?专政就是防止有人复辟私有制,破坏公有制。

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拥有劳动成果,按劳分配生活所需。

人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的。人们怎样做思想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按逻辑顺序排一下四项基本原则里第一位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思想谁来坚持?可见排第二位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干什么?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君主社会里君主私有天下,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党争。结党营私妨碍君主体制。而人民当家做主如果没有一个核心集体领导,各顾各的乱了套?所以要共产党领导。共产党立党为公,不营私利。最后才是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前者实现不了社会主义道路。

标签:穷人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