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之六)

2025-02-1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之六)

——参观昔阳县城红旗一条街

海空报道

2014年9月10日上午,老知青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昔阳县城红旗一条街参观。映入眼帘的毛泽东时代特有的红色印记,带给大家温馨的感觉,唤起了大家对毛时代的美好记忆,大家都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图片说明:

红旗一条街简介

“红旗一条街”原名上城街,是昔阳老城唯一的主街道,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街全长600米, 两旁建筑物曾多为单位办公、商业服务所用,后因新城逐步扩展,政府办公迁移,加之临街建筑年久失修,逐渐改变其繁华热闹之景象,使反映和代表农业学大寨时 期昔阳文化风貌的历史侧面受到损坏,并给居民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当年昔阳的辉煌和今日全县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的氛围不甚协调。有鉴于此,昔阳县 委、县政府于2010年决定对上城街进行恢复性改造,并将其列为政府当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整个工程采取政府主体、沿街单位住户出一点的筹资办法,共改造立面7000平方米,维修屋顶4500平方米;拆除人行横道12000平方米,拓展街道空间;拆除电力、通讯、网络等线(杆)30余根,与供热、供气管网一并入地;改原路面柏油铺设为水泥仿古防渗砖6500平 方米。尤其是立面改造十分注重把握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将原有的红柱子、女儿墙等代表性建筑构体恢复回来,将原来的一些 有代表性的商业等单位标识予以保留,将学大寨时期昔阳创造的大干快上、建设大寨县各种代表性元素进行恢复,从而形成了具有昔阳特定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独具 风格的第一红街。


▲老知青们来到红旗一条街


▲正门:红旗下的“农业学大寨”


▲继续革命,乘胜前进



▲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毛泽东思想万岁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新华书店


▲人民商场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思想万岁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工农兵舞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农业学大寨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人民食堂


以下组图:老知青们兴致很高,仿佛青春焕发,摆出各种姿势来。











▲青春焕发的老知青们

总结

大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像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宋立英这些神奇的模范人物,更是孕育出伟大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大寨人就是靠着有这样 的好带头人的领导和有着这种伟大的精神的激励,才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大寨确实不愧为全国农业学习的榜样,当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许多地方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步步靠近。可是,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强行实施和推广,随着对大寨进行妖魔化的愈演愈烈,我国农业的美好前景毁于一旦。痛心的现实令人撕心裂肺。

大寨人虽然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并没有被击垮。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中,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成立了大寨集团公 司,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当然,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寨的煤矿、水泥厂等企业相继被关停,其它一些企业也遭遇挫折,正面临转型的 问题。面对新的困境,现在的大寨人没有气馁,他们仍然像昔日的大寨人那样选择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了不起啊,一代又一代的大寨人!你们拥有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让山河重安排,也传承给了越来越多的其他中国人。在那个火红年代走过来的老知青们,也一直感受着传承着这种精神,他们经历了火红岁月的锤炼, 也感受到30多年改开的曲折,现在一致表示要在未来的岁月中,与大寨精神同在,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2014.9.16初稿

2014.10.20修改

标签:农业   知青   红旗   精神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