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陈艳洪到陈国军,从仓库老鼠到老鼠仓库

2025-02-1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从陈艳洪到陈国军,从仓库老鼠到老鼠仓库


  1990年12月7日下午,在江西省萍乡市到莲花县的319国道坡崖下茅草丛中,一个砍柴的当地人发现一具尸体。经过公安调查核实,死者是为萍乡市上栗镇花炮总厂厂长陈艳洪开车的司机柳坤发。由此,全国首例重金买取杀手谋害举报人的案件曝光于国家级新闻媒体,并轰动一时。

  萍乡市公安局迅速侦破了这起案件。买凶杀人的案犯陈艳洪,实施杀人犯罪行为的叶继德、叶光余师徒二人,参与并策划、指使实施杀人犯罪行为的刘德泉相继落网。由此案牵出的贪污挪用公款和行贿、受贿、泄密等一系列犯罪行为也被一一揭发、披露,相关犯罪分子也被依法予以严惩。

  次年10月14日至17日,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判陈艳洪、叶德泉、叶继德、叶光余四案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时分别依法判处泄密犯易新田(系原上栗区镇党委书记)、李汝节( 系原上栗区公安分局秘书科科长)有期徒刑七年和四年。上诉后,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同年11月27日,陈艳洪、叶继德、叶光余、刘德泉四名案犯被依法处决。

  假如当年陈艳洪没有买凶杀人,贪污挪用公款和行贿、受贿、泄密等一些列犯罪行为是否会被曝光?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今非昔比。

  然而,在一个官商勾结的时代,在一个官商勾结的行政区域,单单依靠内部的权力而无外部、上峰与对立面的强大压力,贪污挪用公款和行贿、受贿、泄密等一些列犯罪行为是否会被曝光?对于一个理性的现实主义者,答案是否定的。

  贪污腐败往往倾向于发展为一种集团犯罪,因为权力集团内部,要消除彼此的疑虑,增加安全感,就必须将极为可能发展为对立面的权力掌握者拉下水,让彼此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并逐渐形成一种类似江湖规矩的或明或暗的分赃机制和晋身机制。一旦整个或大部分的权力掌握者被拉下水,成为犯罪集团对立面的,就只能是人民。而犯罪集团,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以人民为敌。这样一种集团犯罪,成为针对人民的集团犯罪,成为只想着如何更多的取之于民的集团犯罪。不能端掉整个集团,也就不存在正义,不存在所谓的反腐败。

  在陈艳洪的整个犯罪图景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发展倾向。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大大的公有仓库,仓库中有一只不算大的老鼠,日复一日的啃食着仓库中的粮食,还将不少的粮食带回去留待日后享用。为方便偷食粮食,老鼠甚至用卖掉偷来的粮食的钱,贿赂了仓库管理员。有一天,有人发现这只老鼠在啃食粮食并向仓库管理员报告了此事。仓库管理员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将此事告诉了老鼠。于是,老鼠又买通了两个人,将那个报告此事的人杀害。此事曝光,众声喧哗,要求消灭老鼠,严惩杀人凶手和仓库管理员。最后,老鼠成为死老鼠,其他相干人等也全部得到严惩。

  在全国,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公有仓库。这些仓库中,全都有着一只、两只或很多只这样的老鼠,有着接受了老鼠贿赂的仓库管理员。有一天,这些老鼠忽然不满足于这样一点点的从仓库中盗取粮食。他们觉得这样子,活得心惊胆战的。真可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同时也是极为大胆的主意:化公为私。将整个仓库,化归为老鼠所有。

  如何化公为私?

  如前所述,仓库管理员,收受了老鼠的贿赂,维护老鼠的利益,甚至巴结老鼠,完全听命于老鼠,唯老鼠是从。这不就好办了。有一天,一位仓库管理员召集了乡亲们在一起,对大家说:这仓库,不行啦!大家看,每天都拉进来这么多粮食,可有一天拉出去的时候,还不及拉进来的一半。不如改革吧!干脆将它卖掉,于仓库,于乡亲,都更好。听到仓库管理员说这话,很多人觉得事实如此,也就点头称是。卖仓库那天,来了不少人,但都是看热闹的。农场那些务农的乡亲,谁有那么多钱来买下整个仓库。没人买,这更好啊!仓库管理员这下子更高兴了。仓库管理员又说话了:大家看,这仓库,真是不行。拉进去的粮食,每天都在减少。这样的仓库,确实没人想要。换了我,我也不想要。看来只能贱卖了。

  于是,老鼠卖掉家里那些偷来的粮食,用这些钱,就将整个仓库买下了。乡亲们一糊涂,响应了改革的号召,这仓库里原为公有的粮食,也全部随仓库而归老鼠所有了。

  老鼠将仓库私有化以后,对大家说:以后大家有粮食,可以放仓库。那公家经营管理的仓库,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亏损粮食,是一种必然,而这私家经营管理的仓库,我敢保证是今非昔比。乡亲呢,都是些务农的,也不知道啥叫经济学,经济学都是些啥。但老鼠替乡亲保管粮食,虽然收费,却不会亏损。于是也就将粮食都放那了。

  刚开始,收费是很低的,老鼠几乎只够用这些收费来维持一家子的生活。后来收费越来越高,老鼠就建起了另一个更大的仓库。老鼠的收入越来越多。更多的更大的仓库随之建了起来。

  这只老鼠逐渐闻名全国。这个先进经验被官方表彰并推广开来,同样名之为改革。全国的仓库都开始闻风而动,改革,改革,全国都在改革。私有化的形式,并非个个仓库一样,有的私有化的形式,简单些,有的,也复杂了起来。有全盘私有化,也有部分私有化。

  在那些些闻风而动的仓库中,有一个叫做通钢的仓库。对于通钢内部有无老鼠,并无公开的信息依据,本人不好说。但通钢却是一个大仓库,仓库中的勤务工,都有三两万。有一只叫做建龙的大老鼠,想要将通钢私有化。

  建龙首度私有化通钢,并非全盘私有化,而且很不成功,冲突不断,甚至出现了巨大的亏损。连通钢勤杂工的福利水平,也大大降低。才三年多,建龙与通钢就分道扬镳。此后一月,通钢就大幅减亏。此后三月,通钢就扭亏为盈。

  摆在眼前的事实让通钢勤务工们发现并总结了一个道理:还是公家经营的好!

  2009年7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获知建龙将再度入主通钢的勤杂工,群情激奋,罢工示威。那日的详情,公开的媒体报道在网络上可以查证,不再详述。在那一天,一方要私有化,一方反对私有化。建龙所派出的一个叫做陈国军的建龙利益代表,最终竟被活活打死。在那一天,反私有化的通钢,通过悲剧性的群体暴力的方式,获得反私有化的成功。

  从陈艳洪到陈国军,从仓库老鼠到老鼠仓库。一个缩影。一个故事。在故事中,我们该当反思一下,所谓的改革,如果在实际中被歪曲为私家利益的实现路径,不过是意在发展一个建立在猖狂的集团犯罪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

标签:仓库   老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