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政治不该为不良资本所绑架
中国的政治局面从各种信号来看,将不得不面对重大转变的历史时刻。这既不是臆断,更不是根据道听途说的判断,而是依据走过几十年来的客观实践、且走到今天的发展进程而不得不要做出的历史抉择:我们不得不为庞大而畸形的资本市场而做出某种程度的政治让步和妥协。
中国政治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能承受的最艰难的时期,“内忧外患”这样的态势已经形成,为了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与和谐,任何执政当局都会采取渐进或激进的手段达到其目的的。虽然在当今和平年代,任何暴力和非理性的行为都将被社会所唾弃,那唯一管束“资本市场”这个狂奔的野马的手段在现在当局看来,做出政治上的调整是不多的手段之一,进而调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矛盾。达到“继续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近一个时期所开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实际上是为“转变”作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这是无庸置疑的。
从前一个时期的“黑砖(煤)窑”事件的频发、再到近来的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等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影响所受到的冲击,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它对于中国将来的走向起到的不仅仅是警醒的作用,同时,它对我们社会的稳定架构所起到的“破坏与重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对肩扛“社会主义”大旗近六十年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验证。是迈向“实用主义”的泥潭,还是重新诉求理想与信念?是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一贯追求,还是唤醒久已失去的良心与道德?这对我们社会来讲,更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讲,确是一道极严肃的“考题”!
自我们终结政治斗争为主的社会架构后,尤其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同时,我们苦苦追寻的经济发展模式似乎从大洋彼岸找到了出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朴素的实用主义哲学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纲领性方针。如果我们从国家的发展战略看,不无道理,这可以从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大跨步可以得出其坚实的成果。但如果从执政党的理论基础看,那是不是走向实用主义与机会主义并举的局面呢?这也是我们一方面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另一方面又是看到人间悲剧一幕幕出现的双重性。这一矛盾现象时不时地在人们面前交替上演,是福还是祸?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但严酷的事实是,我们在笑纳鲜花的同时,还要一次次收取结出的苦果!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总是在鞭挞腐败现象如何的同时,极力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里既有从原有的理论找寻问题的缘由,也有从现有的西方民主政治的观点来提出问题的根由。但实际上,我们从没有真正在“中国本土特色”上下足功夫,这也是中国的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封建的甚至是原始的残孽沉渣泛起,公开的挑战文明社会的底线。这些对于中国社会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我们可以从某一方面讲,是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但我们从没有涉及文化、人文等有损民族感情的雷区。这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止一次的在扶正与批驳儒家思想与孔孟之道的之间徘徊,似乎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契合点,来延续中华民族的香火。这种理想主义的畅想一直留存在我们的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时也给我们当今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实际上,我们在厌恶极端政治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加入到强化政治的队伍中来,无论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是标榜自由与民主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不把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给它的人民的,这是阶级社会所决定的,也是统治集团的利益所在。这不是惟某个人、某种势力所期盼的。如是的话,那不是庸才,也是愚弄百姓的说辞。在这点上,我们从历史上看是很清楚的。政治,这一永久的话题确实是残酷与现实的。
当我们站在贫瘠的土地上遥望西方强盛世界时,我们的政治家们看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所在;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学到的是“资本市场”可以撬动中国经济的大门;我们的百姓们听到的是“丰富的劳动力市场”振振有词声。一时间,我们抛弃了意识形态带给我们的“精神枷锁”,以一种“务实”的、“高效”的、“跨越式”的发展速度由农耕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本市场”的模式,这过程仅仅用了几十年,令世界所“瞩目”。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
当我们一次次的笑纳资本市场的“橄榄枝”的时候,当我们把曾经视“从头到脚都是带血的”的资本市场机制明门正娶的时候,一场中国式的抢滩战就这样打响了:原装正宗的带有“国字”号的正牌部队开始抢滩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杂牌军也紧随其后跟着赶来了;境外的兼有代理幕后背景的也不甘示弱,挥舞着大把银票向我们示好;就是那政府某些部门也被那光亮亮的“钱庄”的招牌搞得不知东西南北,竟也启用什么“社保基金”等参与其中… …。一轮轮一波波,中国的“资本市场”被彻底的激活了,中国久已留存的“潘多拉魔盒”被彻底的大开了,资本其原始性、其残忍性、其血淋淋的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抢先攻占滩头的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具有强烈政治背景的,具有某种利益背景相关人的代理集团与代理人们(既有国外的又有国内的),等等,开始在人们的头顶上或明或暗地耀武扬威,炫耀着“资本的力量”;创造了国家经济基础的那大部分人不是倒在滩涂上,就是根本没上岸;让一部分人先富后带领其他人富起来的良好愿景被击碎了;我们开始为“资本”买单了,我们开始为“资本”的神奇发酵而不知所措。
我们无意丑化“资本”的原罪,我们更无意排斥“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问题是,我们的“资本力量”是否真的能够驾驭“中国经济”了,是否如人们所言“裹挟了”中国的政治了,是否我们的权力机构成为“资本”的拎包者!
当我们一次次的高喊“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时候,当我们从经济活动中时不时地看到“官员”的身影的时候,当我们从一次次的从涉黑、涉恶案件中看到有些部门及官员深陷其中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政治架构被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政治地位被消弱了,我们的政治理念被淡化了。人们开始怀疑稳定的政治结构是否稳定,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平稳,等等。
强有力的政治架构应该在为经济服好务的同时,为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公平正义”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不是一味的对不良资本采取“暧味”的、“绥靖”的政策。必须严格的独立于“资本”之外,这是任何一个权力结构所必须的和必要的。如不能的话,它所造成的破坏力将是巨大的,且是不可逆转的。
山西黑砖窑事件带给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的不仅仅是羞辱,可怕的是我们有些地方政府机构全然成为演绎人间悲剧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法律与政权不可触及的地方吗?否!是简简单单的权钱交易吗?也不是!是我们的有些政府机构、利益熏心的官员们成为“资本”拎包者后的必然结局,是权力失控与政治失效的必然产物。
当年国民党政权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仰仗“四大家族”这一巨大的财团所创造的“资本市场”,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导致政权的瓦解。这一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探究!
在今年的两会上,当我们看到代表新阶层利益的代表们“大声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舆论和有些官员为这样“民主”高歌欢呼,但这些并没有通过真正民意所选出的代表委员们所反映出的现象确是和相对对称的利益均衡是极其相悖的,这种被涂抹上“民主”色彩的官商利益“均摊”显然是和民主的真正含义相差甚远的。当我们有些政府官员也在一同鸣冤喊话的时候,“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确实是被亵渎了。
我们的政治果真被“资本”所绑架了吗?我们果真要为被扭曲的“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鸣锣开道吗?我想一切具有良知治国理念、不忘政治信念的政治家们不会因此铤而走险、不会不考量政治家的历史责任的。
解决政治被“资本”绑架的出路在于:政治要体现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摆脱政治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尴尬地位,重新考量中央与地方的资本联系,加强改进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惟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同时,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各阶层利益群体的政治权力要得到充分尊重和行使。人民政府要严守信誉与责任,对不良资本挺直腰板要说不!约束有些地方官员及部门借用国家力量参与资本运作的行为!
我们的市场化进程如同我们前进中一个棋子,实现伟业切忌: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但此话说说可以,真正做到何其难,但愿我们有好运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