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旧文:我们处在金融大危机前夜吗?
讨伐“金融危机”这个“老鼠会”
2002年夏天,何新在《香港商》发表了如下一篇反主流的文章。何新指出:靠非法集资,也就是用虚拟投资概念炒作集资的所谓“庞氏骗局”(也就是最近被揭露的“麦道夫骗局”)或者俗称“老鼠会”的骗钱方式-------这就是美国新经济的全部秘密。
中国的传统的“会”是这样的:一个亲戚办大事没钱,于是亲朋好友建立一个基金,集体分期付款,个人轮流享受基金。譬如婚礼、建房的礼金等等……但是随着“资本”这个核能的介入,一切传统的壁垒都被破除了,传统的乡村式消费逐渐向世界顶级消费靠拢,不但礼金攀比成风、不胜其累……“会”也完成了国际联网,礼金不够婚礼、房价,就再做一个大联欢会,邀集重量级亲朋好友把各自的礼金、房产、预期工资都填补到这个无限美好的“未来预期”之中,……然后互相效仿,形成无穷三角债连环,于是实现了“共产主义”六合彩:赌博联盟^>:{}
这样诚实劳动积累的财富与巧取豪夺形成的财富就混淆视听起来,理性的生产——需求平衡演变成世界性的疯狂掠夺……
我们处在金融大危机前夜吗?
(2002年7月发布于香港商)
我在2001年9月出版的《思考: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一书前言中曾预断:
“种种迹象明确显示,我们的确处在爆发新的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危机的焦点将集中在日元——美国——欧元的汇率上。
如果美元暴跌,引致美元泡沫崩破(这泡沫大得惊人),就必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大突变。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突变具有不可避免性”。(见该书序第4页)
近几个月以来,美元兑l4种主要货币汇率均趋贬值,创1987年以来之最,但美元走贬尚未见底。近几周来,美元兑欧元汇率急剧贬值,已贬至2001年1月I9日以来的最低点。美元缘何如此走弱,其未来走势如何举世瞩目。
直接触发此次美元下跌的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不如预期,美国国际收支和财政赤字剧增,公司丑闻频仍,导致投资者抛售美国股票和债券,美元需求萎缩。
但是,导致当前国际金融形势急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一年来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产。而表面原因则是一系列公司丑闻的爆发。其实,公司丑闻发生的原因是制作假帐,而公司假帐之所以会影响股市,是因为作假帐虚营利的目的正是为了从股市套现。
这一事实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秘密。其营利机制不是来自实体经营,而是跨国金融市场的资金直接套取。包括欺诈性金融掠取。
近10年来,美国对外资的依赖已达空前程度。目前,外国投资者手中至少持有美国2/5的债券和1/4的公司债券。
外国投资者即使不单纯抛售美国的债券,而仅仅减慢他们增加持有美元股票的速度,美元汇率也将下跌。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看似如日中天,资本流入日增,美元不断升值。
9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罩上了“新经济”的光环。十年来美国经济靠炒作“新经济”(“知识经济”)吸引外资。关于知识经济、新经济的意识形态炒作,关于新经济已彻底脱离旧经济及经济周期循环的神话广泛流行。
据说新经济(如硅谷神话)的机制是:“高劳动生产率导致股票价格上升,导致新经济领域融资更加便捷,导致信息行业投资上升,导致劳动生产率无限提高。”这一公式大体可以概括充斥于当时美国主流媒体的所谓“新经济循环”神话。“新经济”下的高投资回及与此相伴随的股票证券市值的持续攀升,给国际投资者带来收益无限上涨的乐观预期,从而不断吸引外资大量流入。
这种外部资金流入支撑了极具美国特色的独特债务经济。(这种美国特色债务经济的重要表征,就是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和国家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奉行强势美元政策的目的,也是保持低通胀率以及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根据美国专家的估计,美国每天必须接收13亿美元的外资,才能支撑得住其巨额贸易逆差。这数字只要稍减,就必会降低美元的币值,同时会升高进口的价格。
强势美元与巨额资本流入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美元坚挺导致外围人投资加大,而外国人的投资又有助于保持美元坚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部资本流入美国。
因此,近年来的美国股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老鼠会,老鼠大搬家式地吸引来似乎源源不断的巨额国际资金。
但是,过去两到三年间的形势变化改变了人们对新经济的看法,也改变了美国金融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关于“新经济”已使经济周期消失的臆说不攻自破。而NASDAQ市场出现戏剧性暴跌和持续两年以上的低位徘徊,也彻底颠覆了关于新经济的种种神话。近期美国后院发生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都不是孤立现象,其实都是整体国际金融危机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问题是,美元必然下跌这一基本趋势,将继续进行。美元最终会以较缓和形式作软着陆,还是会突然发生“黑色”灾难式的暴跌
一旦美元突然暴跌,则显然将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巨大灾难。如果外国投资者从美国大量抽走资金,就有可能引发美国股市的崩盘。美国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则世界其他股票币物也将受到激烈冲击。世界性的股票价格猛跌,将会更深层地打击近年来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打击企业界和消费者的信心,从而将世界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一个巨大变局。
那么,1929——1930年席卷世界的国际金融风暴是否又要重现呢
(《香港商》, 2002年7月10日 )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