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分析的补充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对网友“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的分析的补充  

  

  以下五条是摘录的网友对庄重老人文章的分析,不才不敢掠人之美,摘录如下:  

  

   1. 关于新华社,《新华社史话》刘云莱,新华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p111紧接着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1948年11月6日 又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这次战役的道任务,是由华东总分社、中原总分社、华东野战分社、华中分社、中原野战分社及豫陕鄂野战分社等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次战役道复杂多样,涉及面广,发搞数量较大。据华东野战分社的统计,从 1948年11月11日 到1949年1月底,共收到分社记者和各支社来稿。一千五百四十七篇,向总社发二百六十七篇(共十八万字),向华东总分社发三百四十篇(共二十三万多字),绝大部分被采  

  

  用。里面没有提到庄重文章中提到的“华东前线分社”。   

  

   2.新华社总社发出的广播,如果邓岗等人要学习,也应该记录广播原文进行学习,何来“对照原稿学习”?粟裕没有向政治部、新华社分社的领导下达任务,而是向一个记者下达任务。粟裕是否会将毛泽东电原件给一个记者看?根据《毛泽东军事文集》,该电的签名是军委,不是毛泽东。一个记者,是否有能力把握战场全局,是否有能力在此基础上写出如此广播稿?粟裕是否会先签名,再让记者咨询张震的意见?  

  

   3. 按照毛泽东的电,粟裕应该把广播词发给毛泽东、中央军委,经中央修改后再播发。但粟裕却偏偏要先发给新华社总社,再转毛泽东。而且,庄重又加上一段,事情又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个新华社记者,没有按照粟裕命令,通过新华社渠道把稿子发到新华社总社,而是用华野的电台,把稿子发给军委三局,军委三局电话口头传达到新华社,稿子名字《劝杜聿明投降书》。那毛泽东几时对稿子进行修改,把“劝”改为“敦促”?难道新华社孙书明记录下之后,再传给毛泽东?还有,新华社播出如此重要的稿子,没有从中央那接受书面稿件,反而是电话记录? 淮海前线怎么会给新华社总社发稿?这和《新华社史话》中的记载,好像不符合。应该是战场记者向自己的直接上级分社、支社发稿。   

  

   4.毛泽东电文要求粟裕每隔3、5天,“根据战场具体情况”就起草一个广播稿。既然庄重有了一次如此成功的经历,之后有没有再写? 既然稿件上有粟裕的批示和签字,那就是档案文件,电台必须留存。不可能让庄重取回。如果庄重重新抄录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庄重在文章中,说的是“第二天上午,拿了原稿回到前线分社编辑部”。   

  

   5.至于庄重自己说手稿无法找到,离天方夜谭也不远了。新华社分社的历史档案资料,是不是由南京军区管理?上世纪的某一年,到底是哪年?轻装备战,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档案部门把档案密封在一个山洞里,后来山洞居然找不到了?这实在太过离奇。  

  

   下面是我自己的补充:  

  

   1、以毛主席之伟大,会把一篇小文章的著作权据为已有么?据我所知,八大告这么重要的文件毛主席在谈话中坦承:是秀才们写的。一篇小小的劝降书会放在眼里?再说那篇广播稿是以两个野司的名义写的,并没有自己的署名。  

  

   2、从“敦文”的内容来看,庄重老人如果是在前线搞通讯工作的应该也是了解的,这样的文章他完全能够写出,也许写的比主席还要精彩。问题的关键是当时我方广泛的开展了劝降活动,一个手握洋铁筒的普通战士也会说出个子丑卯酉,他们的现场发挥或许比庄重老人的文章还要活泼动听。庄重老人当年应该写了不少广播稿,这些稿件都是随写随播或是不用写就开播的,那时的形势和人的思想或许想不到留下底稿以备验证是不是被主席掠为已用了。庄重老人真是细心,不但留下了底稿,还藏在一个山洞里了。或许一百年后,被后人挖出来成为文物。那时毛泽东的名字或许还会有人提起,可是庄重老人也许就和在下一样荡然无存了。  

  

   3、那时主席有多么的忙,要管的事多得数不清,淮海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杜聿明这样的大人物才会亲自给他写“劝降书”的,以主席的文化水平完全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事。粟裕要向主席汇请示的事很多,军委的电台也很忙,他会上一篇“劝降书”让主席修改?  

  

   4、庄重老人据说已经是92岁的高龄了,就算他老人家身体好,头脑清楚,可是这么大岁数的人叙写自己的经历,会有多大的准确性?他的一生经历丰富,还会把六十多年前那时那会的事记得跟真的似的,实在是天才呀天才。  

  

   5、有人说毛主席的“沁园春”是别人写的,这个“劝降书”也是别人写的,毛主席要是这么一篇小小的文章都写不出来,让下面上一篇再修改几句据为已有,他还能指挥那么一场大的革命并取得胜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能耐的人听他的指挥,他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真拿毛主席当作现在的某些领导了?  

  

   6、当年赫鲁晓夫曾说斯大林在地球仪上指挥了卫国战争,已被当年多名苏军将帅回忆录不攻而破,现在的赫鲁晓夫们故意连常识都不顾,随意拿主席说事,真的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标签:庄重   新华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