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0个省市已出台国有资产证券化目标 监管层已将其当政治任务对待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核心提示:《华夏时》记者梳理资料发现,目前已有20个省市出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的目标,初步估计,未来5年将有2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国金证券研称,监管层已将国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定位从“一个好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一项必须的政治性调整”,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影响是实质性的。】

  

  “国有资产证券化不能一哄而上”

  

  本记者陈岩鹏北京道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正在提速,从去年IPO重启第一波上市的陕西煤业,再到刚刚上市的中国核电,据说下半年还有中国核建这样的巨无霸,资本市场能否承受之重

  

  《华夏时》记者梳理资料发现,目前已有20个省市出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的目标,初步估计,未来5年将有2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国金证券研称,监管层已将国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定位从“一个好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一项必须的政治性调整”,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影响是实质性的。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能够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是国企改革的良方,但不能一哄而上,应该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持续向上的市场才能够保证国有资产持续地证券化。”7月2日,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对《华夏时》记者表示。

  

  5年20万亿

  

  监管层已为国有资产证券化开了绿灯。日前,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这是央企改革升温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且,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将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去年1月IPO重启后,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通道才被打通,而此前一年多时间,国有资产都没法上市。”肖毅敏对本记者说。记者注意到,IPO重启后,已有数十家国资控股的公司上市。

  

  尽管今年以来,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速度加快,但仍难以完成既定的任务。一位不具姓名的央企人士对本记者说,现在还存在资产证券化率低于30%的央企集团,比如南方电网的资产证券化率仅为0.79%。

  

  这并非个案。此前国资委曾设定2015年央企资产证券化比率为80%的目标,如果该目标实现的话,则意味着今年将会有12%的央企资产证券化,按照目前央企资产总额55万亿元的统计数字核算,也就是超过6万亿的资产将要上市。

  

  另外,地方国资也在争先恐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据一位不具姓名的国资专家介绍,保守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这个增量相当于截至2013年底A股总市值的22.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个省市提出了未来国有资产资产证券化的目标比例,各地区提出的资产证券化比例目标一般均在50%以上。

  

  “目前国有资产资产证券化率只有这个目标不到一半的水平,也就是说,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提升空间至少应该是目前的一倍。”一位国资委人士称。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按照上述国资委人士推测,未来5年将会有13万亿的地方国有资产上市。

  

  国企改革良药

  

  在肖毅敏看来,资产证券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正常趋势。他认为,国有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就是上市,通过证券化改变“一股独大”的格局,实现股权多元化,这符合国企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也认为,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各地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举措,各地尤其强调加快国企上市步伐。

  

  事实上,国企已走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数据显示,2013年底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GDP已上升至123%,已远高于负债率90%的国际警戒线。

  

  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今年前4个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亿元,同比下降6%,利润总额7040.6亿元,同比下降5.7%,而负债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11.2%。

  

  民生宏观分析师管清友表示,国资证券化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催化剂。国资证券化因其拥有上市融资的属性,改革阻力较小,且通过增资扩股,将直接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

  

  此外,借用资本市场严格的外部监管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混改,国企整体上市后将直接促进国企盈利能力不强的核心问题——政企不分,通过国企公司治理的提升改善其盈利能力,实现顺利去杠杆。

  

  证券化路径

  

  黄群慧认为,从实践上看,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基本是三类:一是通过非公开发行、并购重组等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二是整体上市,三是借壳上市。

  

  据介绍,资产注入后可以加快集团的同业整合,增强主业发展的竞争力。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核心资产,可以整合集团下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突出的资本平台。

  

  “在控股大股东短期内实现整体上市尚有困难时,通过注入核心资产,是提高控股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的快捷手段。”上述国资专家称。

  

  而对于没有任何上市平台的国企集团,资产证券化出路可能在于国资委层面主导下的跨集团资本运作。

  

  管清友表示,提高国资证券化率的根本途径是整体上市。其途径包括国资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国资控股公司的主业资产上市、国资控股集团多元化经营业务分别上市以及对已上市企业收购或定向增发借壳上市。

  

  但不管怎样,20万亿资产进入证券化进程的快车道,这无疑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巨量冲击,最近股市的大幅下跌,某种程度与此相关。

  

  “国有资产证券化不是简单的改革,不能搞一哄而上或大跃进,上市规模太大会影响股市健康发展,会打破市场平衡,把多头市场葬送掉。”肖毅敏称。

  延伸阅读:孙锡良:请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明确的解释及法律界定  

  孙锡良 · 2015-05-18 · :

  

  如果我没有猜错,资产证券化是否可能变相将各类资产实现自然的私有化。

  

20个省市已出台国有资产证券化目标 监管层已将其当政治任务对待

  

  最近两三年,中国改革的新名词越来越多了,改革的新手法也越来越多了,很多金融产品让老百姓并不那么清楚明白,很多改革举措也离老百姓似近而远,也就是说,很多改革是在老百姓半梦半醒之间就拉开了,等多数人开始明白一点内涵的时候,改革又开始换档。

  

  我个人感觉这样下去不行,改革的“神秘化”对中底层人而言不是好事,最简单的道理是:你不明白,就无法有效参与,无法有效参与,就不可能享受到公平的改革收益,而真正享受高比例改革红利的是极少数人。

  

  2015年以来,“资产证券化”开始频繁被提及,并被率先纳入到地方债的置换和国资改革的流程,另外,人民银行官员建议将按揭贷款的资产也实行证券化处理,虽然方案还没有提出来,但是,我是深感不解和不安,因为据了解,国家未来改革的一项主旋律就是资产证券化。

  

  问题来了,既然资产证券化是改革大势,那么,它至少总比足球改革要重要一些吧如此重要的改革是不是已经提交到“国家改革委”进行讨论过事实上,如果各类资产都走证券化之路,其流转的总值必定比股市资产要高,股市有专门立法,资产证券化改革有没有必要先行立法目前的证券法肯定不能涵盖这一重大新改革。

  

  我觉得政府至少要向老百姓讲明以下几点:

  

  其一、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一提证券,不管它属何种类型的证券,最后总是要做到可交易,可流通,至于在哪一级市场流通并不重要。而一旦所有的资产都可以交易流通,那我必须要问:哪一部分人在流通的市场中能力最强这种强大的“资产流”最后会流往何处

  

  如果我没有猜错,资产证券化是否可能变相将各类资产实现自然的私有化。

  

  其二、资产证券化的改革红利到底是什么如果说这项改革的目标只是为了缓解债务危机,那肯定不属全面改革,顶多也就是局部和短期的应对性改革。但是,如果政府有将全国各类资产逐步证券化的想法,那必须强调这项改革的最大红利是什么,它能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实质性好处

  

  其三、资产证券化的庞大改革是否有必要让百姓了解操作步骤到目前为止,中国能够清楚明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的人绝对不会超0.01%,大概90%以上的人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新概念,这样的改革适合全面推广吗实事求是地讲,我也不了解所谓的资产全面证券化是个什么东西,因为既无法律条文,也无政府公开的操作规程,似乎只是由几个部委和人行就代为处理了,令人费解

  

  其四、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包含哪些方面从目前看,单独的国民个体肯定是无法参与的,可参与的主体中除代管国资的部门以外,其它法人主体是不是都可以参与外资可以参与吗如果参与主体不设限,从长期看,最后的资产分类还有公私之分吗很想弄清楚操作细节是怎么规定的。

  

  我提出这个问题并非反对改革,也不肯定资产证券化就是恶草,而是想弄懂资产证券化这一项国家级改革的内涵和详情,希望让全国人民都平等地参与到改革大潮,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够了解自己必须从改革中获得哪些红利,希望全国人民能共同承担改革的风险和责任,如果人民是糊涂的跟随者,他们就不是改革的关系人。

  

  只有一简单的请求:将政策清晰化,让政策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

标签:资产   证券   改革   国有   上市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