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中南海内幕》其实是侮辱朱德与周恩来等伟人
今天上午看凤凰网,看见《文革中老帅朱德遭软禁被赶出中南海内幕》,我浏览了一下,觉得是胡说八道,于是,我心平气和地转贴了一段文字,但是,他们不显示。下午再看,我又转贴,搞了几次,都不显示,我只好写这篇文章,在这里发表,以正视听。
我不用多说,请先看我以前的文章《抢建821厂的时代背景》,只要看看1969年的形势,自己一对照,就明白了,看看文章是不是造谣,客观上是不是侮辱了朱德与周恩来等伟人们!
附一:抢建821厂的时代背景
1968年,二机部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三线地区抢建一套“靠山、分散、隐蔽”的反应堆和后处理工程。
中央是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指示。
有资料披露,据统计,从1960年至1969年,由苏方挑起的各种边境事件有五千起。比如: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之前,新疆那边(苏方)曾经把我们的边民,一批一批地给赶走、煽动过去了,有六七万人,把牛羊也给赶过去了,虽然我边防部队制止,但他们来的人多。
1968年8月20日,苏联强行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粗暴干涉他国内部事务,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苏联已经准备依靠武力来解决意识形态分歧了。
1968年10月,二机部派李觉将军开始选821厂建设地址。
经周恩来总理同意,1969年2月25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建设821工程。
1969年3月上旬,中苏两军迎来更猛烈的交战。珍宝岛一战,苏军阵亡58人,受伤94人。中方阵亡29人,受伤62人,失踪1人。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批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抢建八二一工程的联合通知》。6月6日,(自辞元帅军衔的)粟裕大将与余秋里召集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落实该《通知》。8月15日,821工程“三结合”设计队在广元嘉陵旅馆开始工作。10月10日。现场正式破土动工。
战争可能一触即发,1969年10月18日之前,毛泽东、林彪已经撤离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中央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疏散到外地。边界谈判准备10月20日开始。中国领导人估计,这次可能谈成,达成某种协议,也可能苏方以谈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联谈判代表团到达之日,没准就是苏联动手之时,这是有先例的。
于是,18日,在苏州的林彪发布有关指示后,军委经办人员以林彪“一号命令”名义传达,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11月5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文(给成都军区),决定远在戈壁滩大沙漠的404厂2465名员工到四川。其中1735人到821工程参加抢建,家属随迁。接着,几千人分3批,3天之内乘火车出发,经过70多小时跋涉,到达广元地区,受到广元山区人民的无私热情接待。这些人,许多真实地住进了山民的牛棚、猪圈,当然,也有新房。他们没有埋怨,至今没有,而且,经常津津乐道!
附二: 文革中老帅朱德遭软禁被赶出中南海内幕
顾葆孜 《中南海人物春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阅读提示:当时朱德的身份还是中共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一个为人民大众当家做主,争取民众自由平等权利的委员长,竟然受到如此“民主的礼遇”!这不是极大的讽刺是什么?
(前面部分略,摘自凤凰网)
1969年10月17日 ,林彪突然抛出了一个“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全军立即随着“副统帅”的惊惶失措,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现在想想,纯粹是一场自己吓自己的闹剧。
打仗?世界大战那么容易爆发?
朱德接到这个紧急指示后,对康克清说:
“这里面有鬼呵。现在毫无战争迹象,战争又不是小孩子打架,凭空就能打起来的,打仗之前会有很多预兆和迹象。”
康克清问,估计会有什么鬼?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德这话说完没两小时,一个紧急电话打到朱德的办公室,叫朱德24小时之内离开北京,疏散到广东。
这比当年朱德在德国留学,遭德国当局驱逐离境的时间还要紧迫。
朱德接完电话,哭笑不得,将帅历来都是战争的天子,战场上的王牌,谁人听说过战争在即,却让身经百战的将帅们远离战争指挥中心?难道中央军委准备打一场不要将帅指挥的战争?
其中险恶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林彪就是利用这不能自圆其说的备战紧急疏散方案,把眼前碍手碍脚的将帅都支得远远的,他好在中央内部施展浑身魔力,更加青云直上。
诸多手脚,诸多方案,挖空心思,都是冲一个目的,他急切也必须去掉头衔前面那个“副”字!
朱德看着还没有从批斗中完全解脱出来的妻子,说:
“这次你和我一起走,一来我有人照应,再说我不放心将你一个人留在北京。以后他们会对你怎么样,很难保证。”
可是没有全国妇联军代表点头,康克清这位全国妇联副主席是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力的。
朱德果断地给周恩来打电话,事到如今,只有总理能帮助他了。
周恩来当即同意朱德带妻子同行的请求,并且说全国妇联方面由他去做工作。危难之中,是周恩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了朱德孤身一人流落他乡的悲剧。
朱德走得非常急促,连孩子们都不知道。
后来朱敏一直纳闷,此番境地的爹爹还会有什么紧急事情?
就这样,83岁高龄的元帅被林彪一号紧急命令送到了遥远的广东。
抵达广州后,朱德并没有被安置在城市里,而是用汽车送到了广州郊区--从化疗养院。而且规定他们不准随便进入市区,散步范围也不能超过疗养院桥头的警戒线。
当时朱德的身份还是中共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一个为人民大众当家做主,争取民众自由平等权利的委员长,竟然受到如此“民主的礼遇”!这不是极大的讽刺是什么?
和朱德一起疏散的还有许多老帅,陈毅到石家庄,聂荣臻到邯郸,徐向前到开封,叶剑英到湖南,还有那些一起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的谭震林、李富春等十多人也被“疏散”,统统限期离开了北京。
北京空了,北京上空的正气稀薄了。
然而,落难的将帅们却在遥远的他乡呼吸到清新且纯净的空气,享受了从来没有享受的宁静和清闲,忍辱负重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解脱。过着老百姓平常单调的日子。
可是时间一长,而且不知道这样平淡日子还要过多久?元帅们的心开始烦燥开始期望……因为元帅毕竟不是老百姓,他们的心曾经充满过将帅之气,曾经辉煌地搏动过,这样不平凡的心在平静中和寂寞中熬得好苦好痛好累,同时也煎熬得异常结实,如果再遇见狂风巨浪,这颗经历过出生入死、跌宕起伏的心,今天又经历了“冷宫”岁月,一定变得更有承受力。
1970年8月,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朱德和分散在天南地北的老帅们相逢在庐山,被历史抛到一边的老帅们虽说都是中央委员,却不知道上层的精神。他们已经一年没有回中南海,没有坐在中央会议桌前,既不清楚中央内部的事情,也不知道毛泽东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以为这次会议和以往一样,又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决然没有想到此次会议将成为历史又一个转折点。
这之前,朱德被通知回北京,原因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要开会讨论宪法,委员长不到场主持这会是没法开的。所以朱德有幸比其他老帅先一步回北京。这次朱德回京就再不肯进中南海住,而是在万寿路总参的一处房子里住了下来,和女儿、孙子们才有了团聚的日子,直到朱德1976年离世,他再没有进中南海居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