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毛,不惜一切——国共精英的共识
为了反毛,不惜一切——国共精英的共识
陋县小民
先申明两个观点:一.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其实也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斗争,上世纪60年代末,国民党《中央日》和广播仍称共产党为“毛匪泽东”,便是明证;二.真正的共产党、共产党人是从不以精英自诩的,在国家危亡、国民党自诩党国精英之时,在延安,则是“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自觉地与人民大众融合在一起,始终是民众的普通一员。而精英则另有定义(见《毛主席挖了精英的祖坟》),毛主席也早有“高贵者(精英)最愚蠢,卑贱者(大众)最聪明”的论断。称共产党为精英,是对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亵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此文写到一半,因资料不继,打算回头写个小序,写成后,稍嫌冗长,就作了些修改和增补,加上标题,贴到网上。如此反复,就成了《毛泽东——智、仁、美的完美体现》和《毛主席挖了精英的祖坟》两篇短文,三篇互为印证,可以加深对精英们为了反毛,不惜一切、不惜卖国的丑恶行径的了解,也算是一个草民为毛主席、为共产党辩诬的微弱呐喊。
特此说明,权作小序吧。
一
1840年起,由于中国精英的糜烂,外国精英的贪婪,中华民族跌入了苦难的深渊,任人欺凌,任人宰割。1911年,随着清帝国的灭亡,中华大地更是军阀割据,分崩离析,生民涂炭。帝国主义也趁火打劫,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孙中山领导的无数国民党志士虽前赴后继、屡败屡战,终因无奇才导航,难挽颓势。
天纵奇才的毛泽东,初涉政坛,便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仰。1920年,年仅27岁,即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30岁,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日常工作。并根据大会决议,为了推动国共合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成为国共两党举足轻重的人物。
1926年3月20日,正当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制造了目的在于打击共产党人的阴谋事件——中山舰事件,成为国民党公开反共的一个信号。5月28日,见微知著的毛泽东为了信仰,毅然退出国民党,辞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职务。
面对蒋介石1927年制造的“4.12”大屠杀,在“8.7会议”上,他告诫党内“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9月9日,在湘鄂赣边区发动秋收起义,经过29日的“三湾改编”,创建了一新型军队,10月抵达井冈山。给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唯一正确的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从此,为了国家、民族和民众的利益,毛泽东始终站在精英集团的对立面,动摇着精英集团的根基,改造着精英意识。
无须讳言,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就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斗争,蒋介石始终把毛泽东视为心腹大患,无所不用其极,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再到毛泽东访苏途中,多次组织刺杀毛泽东的阴谋行动,认为一次成功即万事大吉。
而毛泽东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要改变腐朽的、反人类的精英思想意识,把推翻精英集团——剥削阶级,解放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终生不渝。而这也正是新老精英为了反毛,不惜一切的症结所在。
1927年6月,日本于制定的《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中提到:“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而在同年3月26日,蒋介石在篡夺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在上海公开表示与租界当局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与秩序。他通过界宣布:“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以期与外国精英媾和。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在上海精英——大资产阶级及上海青红帮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公然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草根百姓。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蒋介石委任张学良为国军将领,史称“东北易帜”。中国得以形式统一。
1929年,《田中奏折》被曝光。蒋介石对此危险信号置之不理,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对毛泽东领导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但豆、萁之争,给日本以可乘之机,致使日本在中国东北从容经营,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占领沈阳全城,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在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相继沦陷。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于1932年在上海制造1.28事变。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日,蒋介石集团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拒绝向上海增兵。南京政府也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中国驻军十九路军奋起反击,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终因孤军奋战,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9.18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共产党满洲省委、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就分别发表宣言,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事变的原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的罪恶目的和反动本质;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中国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抗日救国主张。并提出抗日策略和口号,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坚决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33年初,日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大举入侵华北,国门洞开,生民涂炭,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1933年2月,又对红军发起了第四次“围剿”,并在“围剿”失败后,于10月,又组织100万军队,向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在国共精英的共同作用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是国民党精英为了反毛,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惜一切、不惜卖国的初次丑恶表演!
二
早在井冈山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连续粉碎了江西敌人的4次“进剿”,湘赣两省敌军的3次联合“会剿”,但远在上海的海归精英却认为山沟里面出不了马列,为了证明自己的洋血统,不惜撤消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委员、前委书记等职务,以他们的“正宗马列主义”遥控掣肘,造成“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两次重大挫折。
在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排除党内精英——上海中央的干扰,使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范围达到二十一个县境,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五十万,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条件。至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范围扩大到30多个县,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取得很大成绩,主力红军扩大到约10万人,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亦有很大发展。
第四次反“围剿”时,共产党上海精英已部分进驻中央苏区,他们排斥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致使彭德怀首战失利,在赣州城下牺牲3000余人,幸赖毛泽东及时解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之后,周恩来、朱德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虽付出惨重代价,仍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架空毛泽东,全面控制了中央苏区的党政军大权。他们一切唯洋人之命是从,对毛泽东的主张,条件反射般一概否认,致使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中央苏区便四面告急。醒悟后的顾作霖悲愤地对天长呼:“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回毛泽东思想!”然而,如此呼天之语,也未能惊醒共产党精英的良知,终致红军严重削弱、中央苏区沦陷,被迫进行长征。
在志向已定,智愚有别之后,人仍有几个档次——为做事而做事,为做事而表现,为表现而做事,为表现而表现。毛泽东是为做事而做事的楷模,而博古之流则是为表现自己,至多是为表现而做事的傻蛋,是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典范。
这是共产党精英为了表现自己,为了反毛,刚愎自用,不惜一切导致的第一次悲剧!
三
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对此颓势,毛泽东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相忍为党,相忍为国,“仙人指路”,为红军规划出突围路线,并在湘江危急之时,在风雨飘摇中,以他巨人的臂膀,再一次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为中华的崛起保留了仅存的能量,在蒋介石精英集团的绞杀中,纵横捭阖,迅猛燎原。
如果说博古之流是为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正确而反毛。那么张国焘的反毛,则完全是为了权力私欲,而施行的一次无耻的“逼宫”。众所周知,在党内,张国焘把毛泽东视为唯一对手。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一方面军损失惨重,张国焘依仗雄厚的实力,公然向党中央要权(毛泽东在江西时期,虽然功勋卓著、威望甚高、一呼百应,但为了党的利益,为了自己的信仰——共产主义事业,在极不公正的待遇下,始终奉行党指挥枪的原则,维护了党的团结)。对此小人行径,为了不使党的总书记一职落入张国焘之手,毛泽东不计名利,主动让出红军总政委一职,在表面上达成了一致。
党中央于1935年8月已发出《八一宣言》,明确提出了北上抗日的主张。张国焘虽然窃取了红军总政委一职,但对党的最高领导——总书记一职仍耿耿于怀。9月,武力解决中央的阴谋失败后,裹协左路军重过草地南下,另立中央。南下途中,付出重大代价,红军由南下时10万之众锐减为4万余人。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后,又命令红四方面军掉头西进,以其在河西找一安身之地。11月5日,张国焘电令渡河部队迅速西进,造成既成事实,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名河西部队为西路军。过河后,又不服从中央统一调度,左摇右摆,贻误战机,导致西路军2万余人全军覆没,张国焘本人也于1938年4月背叛自己的信仰,加入蒋介石精英阵营(后转投美国),专司对付共产党的工作。
四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反蒋抗日的呼声此起彼伏,两广事件、福建事件相继发生。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当此之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战的策略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出于各自阶级的利益和对局势的观察,制定了优劣迥异“全民抗战”和“精英抗战”的国策,优劣已由历史作出了公正的评判,毋庸赘述。
抗战伊始,国民党“精英”军队即得不偿失、一触即溃,撤往西南大后方与日寇对峙,以保存实力。共产党则以尚处劣势的武装力量,大踏步挺进敌占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全力与敌周旋,钳制着60%的日军和95%的伪军。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蒋介石不愿坐视人民力量的发展,对日怯敌退避,态度暧昧,反共磨蹭频发,不断制造流血事件。
1940年8月,彭德怀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但也过早地暴露了共产党的实力,日寇抽调重兵,于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对华北地区实行残酷的大扫荡,使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三去其二,损失极大。
百团大战也激恼了蒋介石。为了限制共产党的发展,抗战开始,蒋介石只给了共产党一个军的编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第十八集团军),也就是27个团的编制,一夜之间,发现八路军已有100余团的强大力量,他处于精英集团的立场而不是处于国家、人民的立场,能不惊慌失措吗!但对深入华北敌后的八路军,他鞭长莫及(且乐于让日本人替他清除),便欲根除华东屏障的新四军,在百团大战尚未结束、日寇对八路军疯狂复之时,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在皖南对新四军发动突然攻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罹难。对此,周恩来发出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哭天之声。
顺便说一句,在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屡立奇功,但由于缺乏全局意识,也造成了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1930年2月,毛泽东帅主力挺进赣南之时,彭德怀执行极左路线,冤杀了迎接毛泽东上井冈的王佐、袁文才;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时,为了迎合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违反毛泽东的主张,首战失利,在赣南城下痛失3000余将士,幸赖毛泽东及时解围,才免遭更大损失;这次擅自组织的百团大战应是皖南事变的一个诱因;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曾对抗美援朝时的彭德怀有一个评价(大意):不听话的彭德怀按照北京的意图指挥战争,美国军队就焦头烂额,如果按照自己的意图指挥战争,美国将军就笑了。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人的胸怀、眼光和智慧是有很大差别的。彭德怀是个优秀的将才,而毛泽东则是一具备王者风范的领袖人物。
五
应当明了,蒋介石的抗战底线是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即承认日本在东北及华北的占领;而毛泽东的抗战底线则是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引出了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琉球群岛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系中国东大门,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3个小王国,公元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明朝册封,官民往来十分频繁。此后,该群岛又形成了统一的琉球王国,但仍向明王朝朝贡。1609年,日本用武力征服琉球,但琉球国王仍受中国册封,一直延续到清朝。日本统治者十分担心琉球归并于中国,于1872年,强行废琉球王国为琉球藩,进而于1879年吞并琉球藩,设置冲绳县。期间,遭到琉球人民多次的、各种方式的反抗。
1943年11月22日—26日,开罗会议召开,11月23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斯福对蒋介石说:“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蒋介石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25日,罗斯福再次对蒋介石说:“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蒋介石茫然无对。罗斯福又补充道:“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介石最后答复:“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罗斯福心里明白了:蒋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岛。蒋介石对琉球的态度,让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
由于蒋介石坚持不要琉球群岛,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提到“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开罗会议结束后,蒋介石自惭形秽,严防消息泄露,叮嘱王宠惠:“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说了。如果有人问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尽管蒋介石对王宠惠千叮万嘱,王宠惠还是向极少数国民党高层披露了此事。但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杂志、图书一提到琉球问题,都说无有根据,故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未提琉球群岛的问题。
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占领琉球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扶植日本为其亚洲战略服务,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将琉球诸岛交给日本。随后,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蒋介石不要琉球群岛,日本深受其益,美国亦获大利,唯独中国深被其害,埋下千年隐患。今天这一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态势,以及各种资源的纠纷,都拜蒋介石所赐。
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记者司马桑敦得知美国政府要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时,满怀悲愤,披露了此事。引得蒋介石亲自出面辩解。他在一次国民党的高层会议上说:“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认为琉球是我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罗斯福两送琉球群岛被他拒绝之事,他却一字未提。
“(琉球群岛)非当事紧急之事”,那什么是紧急之事?当然剪除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是他的紧急之事了。
六
抗战胜利后,1945年9、10月间,中(国民党)美双方曾就中国派遣日本的占领军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
最初,美国希望中国派出一个军官兵,并由全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担当此任。但蒋介石当局却不同意。因为新一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战斗力数一数二,他们更多地从战后与共产党的关系考虑,早已决定派遣其到东北去担任接收任务。他们更希望把这精锐之师用在“刀刃”上,与共产党抗衡,所以只答应派遣一个相当于混成旅编制的5000人的部队。
后来,美方坚持至少要派一个师,蒋介石当局才决定派出一个人编制的师,最终选定陆军第67师作为中国驻日占领军。次年4月,开赴海防集结待命。5月27日,师长戴坚带先遣队飞赴日本。7月下旬,国民党当局电令占领军先遣官员迁往东京,取消了中国驻日占领军的计划。而67师则被派往国内反共战场,在山东成了粟裕的盘中餐。
蒋介石为了一己之利,放弃了中国军队对日实施占领。对他来说,当时最迫切的问题仍然是与毛泽东的中共的战争,要把全部兵力都投到内战之中。即便如此,也仍未能挽回他早已注定的、最终失败的命运。
七
从古至今,蒙古高原上有多个游牧民族和部族繁衍生息,中国宋朝时,蒙古人迁入。13世纪初,蒙古人成吉思汗统一了所有蒙古部族,其后建立的元朝包括现在中国的大部、蒙古高原、朝鲜半岛等。后来满族统治者建立清朝。漠北、漠西蒙古部族也逐渐成为清朝的臣属。
沙俄从16世纪开始经营西伯利亚,开始与外蒙古地区往来,但也仅限于商业贸易。1854开始觊觎蒙古。并在与清政府签订的众多不平等条约中,均有涉蒙条款,直到民国期间,不断策划蒙古独立。
列宁曾说过,要把沙皇掠夺的中国土地全部无条件还给中国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外蒙古将自然回归中国。并于1924年5月31日签订的《中苏协定》,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
可惜天不假年,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病逝。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的策划下,外蒙古政府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11日,美、英、苏联三国签定《雅尔达密约》,其中规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保持”。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仍是为了反毛、反共,决定在苏联不援助中国共产党等条件下,接受《雅尔达密约》。并于1946年1月5日,进一步承认外蒙古独立。
杜鲁门指责蒋介石:“我请阁下执行雅尔达协定,但我未曾请阁下做超过该协定之让步。”对蒋介石抛弃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深感不满。蒋介石在国民党的中央会议上也说:“承认外蒙独立,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
1949年1月,毛泽东非正式地试图通过米高扬向苏联提出要求,“毛泽东说,他认为外蒙和内蒙可以联合起来并入中国版图”,但遭到拒绝。1950年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再次与斯大林讨论外蒙古问题,仍无结果,终生引为憾事,以致在回国途中,途径乌兰巴托,也不愿下车一望。
这是蒋介石精英集团为了反毛,不惜卖国的又一例证。
【以上是在两个阶级阵营的斗争中,资产阶级精英及所谓的共产党精英反毛的拙劣表演。建国后,两个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交锋,留待后续。】
结论
在作结论以前,让我们来听听林彪是怎么说的,他一生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见证了50余年的历史,他的话应该最具权威性: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依靠、更加相信党的领导,中央的领导,毛主席的领导。这样,我们才更容易克服困难。而且事实证明,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那么,弯路会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难会要小得多”。
“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
“正确的东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毛主席思想。毛主席的优点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
“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因此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党更需要团结,更需要跟着毛主席走。这样,我们党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小的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好起来,更加强起来。”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毛泽东以他博大的胸怀,始终关心的是国家和广大的民众的利益;以他的无私和洞悉古今未来的渊博,始终代表着正确和真理;以他的执著和坚韧,始终代表着正义和力量。有人说人类最难得的,是权力和善意的结合。而毛泽东则集悲悯的圣心、无敌的王气、超凡的智勇于一身,这是他成功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之幸,是全人类之福。
而国共精英们不知廉耻的表演,则让人们看清了,他们始终是站在个人立场,为了一己私利或为了自己的小集团、一部分人的利益,耍一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小伎俩、小聪明,尽管他们一再地装裱和抬高自己,说自己如何为国为民,但仍如蒋介石所自白的“实在是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
在中国,毛泽东是一个人是否爱国的试金石。一个人如果反毛,必是汉奸或准汉奸,对于反毛干将,秦桧的跪就是他们的榜样;对于反毛小丑,李志绥就是他们的下场。他们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