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房价笼罩下的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平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随着2010年元宵晚会的一生炮响,中国人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高房价的时代。如果不是网络上那个山寨晚会,中国人还以为进入了一个表演的时代,一个错别字满天飞的时代。是的,中国人总喜欢用“进入……时代”作为自己的开场白。“随着……的一声炮响,我们进入了……的时代”。至于省略号里的话,随便套,反正中国人早就进入了模板的时代。

关于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精英们早就强调过许多次啦,他们跟毛主席别的没学到,这条辩证理论足以成就他们哲学大师的地位。他们强调:刻意追求公平,那么就会失去效率;刻意追求效率,就会有失公平。许多年来他们一直反复强调着这条真理,乐此不疲的批判着大锅饭时代的那群懒汉们,要适当的拉开差距,这样才能有利经济的繁荣。(过几天是鞍钢宪法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精英们不知道如何掩盖鞍钢宪法下效率第一、公平第一的事实。)今年刚刚开始的两会,代表们一致将矛头指向了高房价,这下精英们也坐不住了,又开始强调社会公平了。而且来自官方的消息也把人看的是云里雾里的。住建部: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很大。那言外之意仍然是要涨,大概是这样的吧,要不印钞办公室那帮人就要“闲的蛋疼”了,物价和货币均衡,才能促进市场的繁荣。为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他们可是印了不少钞票。(我拙劣的经济学常识不知能否糊弄过读者。)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高房价笼罩下的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平?也不禁要问,精英们设计下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国。

曾经在延安老区的候车大厅外,和一个老农民交谈。他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听毛主席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时根本想不通,什么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全都实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到也做到了”。关于对未来的发展,毛主席和精英都做过不同构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存的现状就是精英们设计的中国呢?我想他们“永不止步”的“开拓精神”应该不满足于此,精英说什么也不会满足老百姓做牛做马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的现实的。精英们很可能还要继续拉大差距来刺激经济的繁荣。我们也不知道房价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合他们的口味。我曾经和新疆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关于房价问题进行过交谈,他说: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房子,被他们收了回去,后来说要房改,到头来还是自己掏钱买;在和杨凌的农业工作者聊天,他说:我们这点收入,也只能呆在杨凌了。记忆中,宁夏消费低,治安稳定,社会和谐,原本以为那里的人民最幸福。结果那里的人民说:我们的房价连续八年来全国涨幅排第一。上海滩的女人们,躲在防空洞里,还不忘给“乡下人”们来补补课,讲述上海滩的繁华和经济繁荣,把那些乡下人听的是一楞一楞的,就像狗看星星一样,他们很难想象,大上海一平米十二万元是什么概念。在和我的创业的朋友交谈时,他讲到:现在买房子是最划算的,也是最保值的,也是最适合投资的。看来房子问题成了不同人不同领域内共同的话题,甚至在一夜之间,国人是谈房色变。房子问题也成了不同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标准。现在的中国,不缺房子,缺的是肯为房子的献身人。为此去年精英也抛出了“买房就是最大的爱国”著名的论断。现在的诸多女性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嫁给有房子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我的高中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上学的时候,如果戴一块手表,那是非常时尚的事情,戴了表的男人更容易得到女同学的青睐。要命的是他们中的一个同学不但戴了表,而且左右手各戴了两块表。现在的情况也是,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女人被那些多“戴了表的人”给代表了。

健忘的中国人应该不会忘记前三十年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等福利保障的事实吧,精英们所一贯强调的前三十年“灾难”的事实难道就是这些吗?在精英们看来,最大的灾难莫过于是让老百姓拥有广阔的自由、优越的福利保障,而他们自己在剥削老百姓上没有一点权力和自由,而且动不动被老百姓扔进牛棚,贴上大字报。

精英在总结了前三十年的“灾难”后,设计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法和计划,最典型的莫过于关于如何刺激人的积极性。关于人的积极性和人性的问题,毛泽东时代的改革家和现在的精英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毛泽东时代的改革家们认为,哪怕是敌人,也是可以改造成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在毛泽东时代,精英们也是在长篇的悔过书掩盖下做了一回人,但当他们成为“人”后,却又将中国人民变成了鬼,一个任劳任怨的鬼,一个在为房子而奔波一生的顺民。他们为中国的老百姓包办了高房价,只有这么做,才能足以让那些大锅饭时代的懒汉们“甩开臂膀创大业”。精英们不但在经济领域内这样做了,而且在其他领域也照搬了美国老大哥的一些经验。

为了防止前三十年的“灾难”再出现,精英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面对老百姓对高房价的质疑声,精英们说,这是前三十年余毒造成的,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中国人最初听到改革,把掌声拍的可是震天价响,现在一听到改革,把脑袋摇的拨浪鼓般震天价响。他们不知道精英们到底要改成啥样子才算成功,可以说他们是确确实实体会到精英给他们带来的改革利益。回顾三十年来精英所取得的成效:在文化领域,引进了洋奴哲学,推行了爬行主义;在文艺理论方面,摧毁了那些没事就和群众、农民瞎搅和的县、市文艺部门,引进了周杰伦、张柏芝、杨丞琳等一批人民艺术家;在医疗体系内,产生一批像方舟子等人民的科学家,率先走在革命的最前列,揭露了中医伪科学的事实,对西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逐渐瓦解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立和健全了全民高医药高治疗费低效率体系;在教育改革方面,孔庆东老师有段精彩的论述:虽然说1977年之后清华没有培养出什么一流人才,仅靠校长带头念错别字以表示言论自由,但凭借着毛泽东时代培养出的朱镕基、胡锦涛、蒯大富等英杰,还可以旱涝保收30年。再说近年来又是法轮功第一大本营,两位数的博导都给李洪志老师当着护法,专门跟科学发展观对着干,前途何其远大,将来李老师引着美军打回来,清华必是剿共司令部所在地啊!怎么会开始跟天津五大道重庆解放碑的妓女一样,到处派送小广告呢?毛泽东时代的清华,是以一流工科大学为特色,为社会主义培养造就了数以千计的工程师、技术员。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科技工作者普遍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从他们中,走出了很多领导干部。而1978年后,清华再也没有培养出一个名字响当当的人,不但没有朱镕基胡锦涛,连一个蒯大富水平的人才都没有。孔老师的话难免有点不负责任, 回顾教育改革,虽然再没培养几个朱镕基、胡锦涛、蒯大富等英杰,但是每年都会向美国、日本、西欧等不发达国家输送大量的人才,精英的这种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和无私的国际精神是谁能与之媲美的?

再回到房子的话题里来,面对高房价的现实,老百姓的反对声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下精英自己也慌了,屁股着火了。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美国这个曾经对中国侵略最少,对中国帮助最大,体制最完善,制度最健全的老大哥身上,企图能从这个老大哥身上再引进一些先进的经验来。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英勇的中国人去救世的途中而在英国的讲台上所遭遇的一幕吧。在借鉴了美国经验、西欧经验、日本经验、新加坡经验,然而在房子的问题上,不知道精英们还能想出啥趟来。反正无论是接受哪个经验,精英们就是不愿意接受前三十年的经验,倒是美国人自己跑来借鉴。在曼斯菲尔德写给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信中讲到:从上海到西安,从北京到昆明,大量证据说明这个制度的持久力……实是,毛的论点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政治动荡。这些动荡被看作必须的,其目的是从这个制度中清洗掉那不断发生的“特权上层”的倾向。这就是文化革命的意义所在……住房是一个城市一个样,村与村也不同,但和旧中国比,大多数住宅是很不错的。到处在建造新屋。处处有证据说明对清洁整齐的重视。仅仅摘录几段文字,也不愿意再摘录下去了。精英们口口生生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单单从他们的老大哥美国人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出,精英们的房改计划还是有待完善,中国住房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及更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要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消费、投资、观念和分配体系等方面。

标签:精英   他们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