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小岗这一页
翻过小岗这一页
人间正道
安徽小岗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它以“大包干”之举毁掉了农村集体化,毁掉了历经20余年的人民公社。
2009年冬天,小岗村书记沈浩以非正常之死再一次把小岗村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的出名,是以一个年轻的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对小岗村困境乃至中国农村集体困境的思考。沈浩是安微财政厅干部,在他之前,已有3位外来干部就职小岗村。小岗村只有不到500号人的小村子,却连续享受派驻干部的待遇,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国家对这个小村庄的重视。然而即便受到如此厚爱,在沈浩来之前,小岗村民大都住在茅草屋里,连固定电话都用不起。沈浩以特殊的身份,为每户村民争取了2万元建房补助,才让小岗人住上了楼房。沈浩应该是个好干部,他一心谋划着小岗村的发展,推广蘑菇种植、建大学生实验基地、发展养猪场、种植葡萄园、建农贸市场、引进工业项目、开展土地流转,可这一切,都没有给小岗村带来彻底的变化,几年里,40几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屡次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屡次萌生退意,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可他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是一条死路,这种坚持要了他的命,有村民说,沈浩死前一天,是在喝闷酒,往死里喝。
经过几年的农村实践,沈浩对小岗村的问题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他曾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南街村考察时留言:“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然而,他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自然会遇到那些当年搞大包干的人的反对,更不会得到把小岗村视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上级政府的支持,如果小岗村走了集体化,那岂不是砍倒了改革的旗帜?可怜的沈浩,作为一个干部,假如从自己的政治生命考虑,他压根就不应该产生走集体化这样的想法,当他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他就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当他有了走集体化的行动时,也意味着他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搭进去。可以说,沈浩是个勇士,他用自己的生命,为私有化的农村改革敲响了丧钟。
小岗村的困境,说到底是私有化农村改革的必然结果:人心涣散,贫富悬殊,矛盾重重,发展停滞。这种结果,任何外力都难以扭转,因为他已失去了造血功能。很多有识之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考虑到小岗村特殊的身份,没有任何官员敢于揭开这层面纱,乌纱帽比真相更重要,因此就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小岗村,保住小岗村,就是保住一个并不存在的神话。
中国的农村问题的根本,就是一个分与合的问题。从社会大发展的角度分析,合是最有利的一个方向。今天仍然在坚持集体化的村庄已经证明了这一方向的正确性。然而这个方向又不是一个政治上的主流方向,甚至与政治方向是截然相反的,这将考验执政者的胆识,如果执政者能够在小岗问题上试水,敢于揭示小岗村的实质,那么中国农村的前途会面临一个崭新的前景。
联合国就南朝鲜天安舰事件发表主席声明后,中国外交部曾表示希望当事各方翻过这一页。“翻过这一页”这个提法很好,纠缠于一件可能对大家都会造成伤害的事情,莫过于翻过这一页。对于小岗村,我认为还是“翻过这一页”为好,小岗村早一天成为历史,中国的农村早一天获得新生。
2010-07-2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