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炒作“坑蒙老师”目的何在?
:武汉大学 新闻2007-9-20 【哲学在线编辑】
关于“武汉大学惊爆学术丑闻,邓晓芒学术不端坑蒙老师”一文的声明
近日,个别网站上出现署名为“高原草根”的文章:“武汉大学惊爆学术丑闻,邓晓芒学术不端坑蒙老师”(下称高文)。本着对学术事业负责的态度,哲学学院会同校社会科学部对高文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文所述与事实完全不符。现将主要不实之处公布如下:
一、高文称“邓晓芒在申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时,却偷偷隐去了在译著上花费巨量心血的合杨祖陶先生的名字,把全部成果窃为已有,在申表上的‘’栏赫然只填写自己的名字。”事实是:1、教育部社政司2005年12月印发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评审表》中根本没有“”一栏。2、从邓晓芒填写该表的档案看,申人的确只填写了“邓晓芒”三个字。这样填写,是与教育部社政司“关于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相符的。该通知第四款第2条明确要求,“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3、在该表的“合情况”一栏,填写有“杨祖陶”的名字及相关介绍。4、在该表“成果内容简介”及“初审意见(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中,前者涉及到的内容采用的表述一直是“本人与杨祖陶”,后者是“邓晓芒教授、杨祖陶教授”。
二、经查,“《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共三部)”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获奖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12月14日)上,主要研究者一栏内容为“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三、经查,“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年4月,北京)中,“《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共三部)”后的内容为“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四、经查,该项成果的奖金到帐后,立即在邓晓芒与杨祖陶两位教授间进行了平均分配。
五、经查,高文对杨祖陶先生的心理描写纯属捏造。
杨祖陶教授和邓晓芒教授两人的学术合作与师友之谊,一直被圈内人士传为佳话。高文对两位教授的描述充满了侮辱性的言词,个别网站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刊发此文,严重损害了杨祖陶教授、邓晓芒教授和武汉大学的声誉。武汉大学一贯注重学术的声誉,欢迎大家监督,但对于恶意中伤,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
2007.9.20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