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母亲和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主席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他的一言一行至今是世界各国学者探讨研究的主题,毛泽东能从湖南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中华民族一代伟人,谁是他的启蒙老师,谁是他的带路人呢?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师,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的慈母才是真正影响他成长一生的最主要人物,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1893年12月26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17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毛恩普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每年能收些租。湘潭有着在湘中很有点影响的米市,毛顺生善于经营,后来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在他父亲的经营下,家道蒸蒸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家庭。
毛泽东母亲娘家很贫穷,使他母亲在丈夫面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相反是父亲经常用封建男权思想呵斥母亲。毛泽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处于这样矛盾的旋涡之中,不可能没有判断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看到非常关爱自己的仁慈的母亲经常受到父亲那样对待,他对父亲的封建式的管理开始抵触。父亲为了发财致富,经常使用非常手段,不讲亲情、乡情、人情,无商不奸的印象从这时候产生;
在那时候的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毛顺生和大多数走上坡路的农民一样,试图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儿子,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精明的人。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1906年的冬至这一天,毛顺生设酒席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吩咐13岁的毛泽东帮着招待客人。毛泽东不愿意做这些事,父亲生气了,就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娇生惯养”,有反抗精神的毛泽东当着客人面反驳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毛顺生非常生气,举手追打。毛泽东便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声称父亲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在母亲的调解下,这个想让自己家庭富裕手段严厉,而对自己儿子一向心太软的父亲再一次在众乡亲面前向他的儿子低下了头,一场风波才和平解决。从此,毛泽东悟出一个直观的道理:在压力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毛泽东的胆量越来越大,附近一个毛姓农民,曾收下定金把猪卖给了毛顺生。过几天父亲派毛泽东去赶猪时,猪价已涨了。这个农民叹气,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还说少了几块钱对富人不打紧,对穷人家里却是个大空缺。没有询问老爸的意见,毛泽东听后就把这桩买卖退掉了。
同父亲比较起来,对少年毛泽东影响最深的人应该是他的母亲。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毛泽东大爱之心和大爱之行。
毛泽东11岁那年,毛顺生要买进堂弟毛菊生赖以活命的七亩田产,毛泽东和母亲的态度是一致的,都觉得应该设法周济毛菊生渡过难关,不应该乘机买他的田产。毛顺生却认为用钱买田是天经地义的事。母子俩的劝说自然没有效果,却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中共建政后,他多次对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说:那种少数人富裕的社会制度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堂兄弟,到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什么劝说都听不进去。
毛泽东的抗争与当时整个国家的反抗浪潮非常吻合。“我与之斗争的第一个剥削者是我的父亲”。后来的社会斗争渊于家庭斗争,正像他母亲的温和与善良一样,父亲那种封建地主不责手段侵害人民利益的形象,影响着他的一生。
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15岁那年,母亲病了,他还专程到过南岳衡山进香许愿。当时他未必懂得多少佛教的道理,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从小同情贫弱,乐于助人。
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病逝,终年52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样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毛是父母第三个孩子,前面的两个不幸夭折,使父母特别疼爱他;对别人特别苛刻的父亲对儿子却百依百顺,小时候,从不动一根手指头,实在看不惯,最多也就是骂几句而已。没有想到这样教育的结果却是儿子看不惯老子,看不惯老子对别人的态度。为最底层广大人民打抱不平的潜意识也许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根植于他的心灵,他性格中坚毅的正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
湖南韶山既不处于高山竣岭中,也不处于平原上。在毛泽东身上,既有山地人的传统:朴实、英雄意识,又继承了平原人的传统:热爱读书,特别是历史,擅长组织和关心世事;因为熟悉中国历史进程和近代百年的屈辱,毛泽东一生中表现的是特有的骨气和民族气节的精神,绝对忠诚自己的国家,绝不容许国家被世界强权侵凌玷污;
毛泽东无论大事小节上还是革命时期遭遇打击压制,都显得乐观、风趣、幽默、自信,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的伟人风度。毛泽东的一生的使命砸烂的不仅仅是封建制度,不仅仅是传统思想中所谓的“王道”统治,他以解放全人类、以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为己任,他要让处于社会底层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人变成管理和监督自己国家的真正主人,建立新中国时候从内心喊出人民万岁就是绝对的颠覆传统。因为全新社会秩序建立的不易,也因为旧中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三座大山”太过沉重,他为实现目的:人民当家做主,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得不选择前人没有的思想和手段,这肯定就会侵害一少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毛泽东和他伟大思想就必定成为这部分人的克星,死对头。
张羽能做的只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简单而做的:宣传毛泽东伟大思想.这是:我爱毛主席网,只希望得到每个普通中国人的真诚理解和支持,能逐步成为乌有的后继正义网络.
http://www.52mzx.com/bbs/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