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仍有失败的危险
中央现在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否坚持到最后、能否取得成功?我对此越来越不乐观。
8月23日,奥运会闭幕的前一天,河南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宣布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措施。内容包括:居民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房款比例将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适当提高,贷款最长期限可延长到20年至30年;住房公积金交付人在全省范围内,可异地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从今年9月1日起到2009年8月31日,各商业银行可对商品房购买者实行最优惠利率;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免除房地产交易契税;购买普通商品房可按一定比例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
此前,有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类似的刺激楼市销售的政策,可以预料,此后,还会有一些地方相继跟上,开始对萧条的房地产市场以救市的方式进行干预。但是,河南省的这一决策,无疑更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因为它不早不晚,正选在奥运会结束的日子推出。当大家都在把奥运会作为一道分水岭,观望和猜测政府在京奥之后将会对房地产业施以何种政策措施时(更紧?还是开始放松?),河南的这一行动,将对参与楼市博弈各方的心理预期产生重大影响!
有人说,这只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利益而采取的自保之策,手段不多,效果有限。中央政府在对待房地产市场问题上的态度至今没有动摇,各项主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仍在执行。因此,不必大惊小怪,大势所趋,无人能挡。
这种看法虽然令人宽慰,但是,却不能使人完全放心。事实上,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完全可能发生逆转,从而使绝大多数公众所盼望的以“居者有其屋”为目的的房地产市场的革命性转变再次化为泡影。
正在进行的这一轮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是迄今为止决心最强、力度最大,对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打击最严重的一次。中央政府之所以能痛下决心,好不留情的重拳出手,是因为最高决策者清楚的认识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联手打造的目前已经高度扭曲的房地产市场迟早会酿成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而危机的代价最后将完全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为避免最坏的结果,必须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将危机化解掉。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应该有足够的动力和意志将宏观调控贯彻到底,彻底解决已成尾大不调之势的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问题。毕竟,这是事关政权存亡的大事!
但是,中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担心,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空前的压力,这些担心和压力有可能使它在最后的关头举棋不定甚至做出后退的决定。我的判断,这种从现有政策后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很可能最后成为现实!
中央政府目前主要的担心在于,如果宏观调控最终使得房地产泡沫破灭了,整个楼市以崩盘告终,那么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房地产已绑架了中国金融、绑架了整个中国经济,这已是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的现实。所以,北京的房地产商任志强才会毫无顾忌的恐吓说:房地产垮了,先死的是银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的长达十年的萧条殷鉴不远,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就在眼前,这是决不能掉以轻心的。假如整顿房地产业的代价是整个中国经济的陪葬,那显然不是决策者愿意看到的。同时,在反通胀还是反衰退的问题上中央政府同样进退两难,通胀恶果固不可小觑,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也将会使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房地产业带动的上下游相关产业众多,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
这些担心也正是“救市”论者大声鼓噪、要中央政府改弦更辙的主要论据。他们极力推动在7月份的中央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对房地产业的紧缩措施开始松绑。但是,中央显然顶住了压力,做出了有保有压的决策,而房地产不在“保”的行列,这让“救市”论者大失所望。但是,正像大家都看到的,没过多久,这种论调现在又开始甚嚣尘上了。
“硬着陆“将造成车毁人亡,其必然的政策选择无疑是“软着陆”。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软,意味着政策由严厉变为温和,但温和到什么程度,以中国的国情,所谓口子一开,必将惊涛骇浪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离年底只有4个月的时间了,毫不夸张的说,这4个月将是中央政府承受压力最大、最容易动摇的时期。在调控中利益受损的开放商和地方政府将开始一场绝地反击,而且,这一回他们手中握有一张绝对的王牌!
可以预料,从现在起,开发商将会向地方政府释放这样一种信息:购房者在宏观调控引起的降价预期下持币观望,大批的房子卖不出去,这势必导致年底的时候无法结清建筑施工款,从而无法给成百上千万的建筑业民工发放工资,在工地上累死累活干了一年的民工如果领不到钱回家过年,一定会群情激愤,酿成事变。而开发商会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告诉民工们说:不是我们不给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使我们的房子卖不出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可以想象。而地方政府对春节临近期间可能会发生的社会骚乱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一定会向中央政府发出可能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警告,并且表示在不事先采取化解措施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对危机负责。鉴于中央政府一向把社会稳定看成压倒一切的大事,在这种情势下,最高决策者极有可能做出让步的决定。即使中央政府仍然坚持既定政策,地方政府也会为了避免可能的骚乱而提前未雨绸缪,这就是各地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纷纷出台“救市”政策的原因之一。这种“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将把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最终化解于无形。这就是我认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仍有失败危险的原因。
(2008年8月26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