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醒醒吧中国房地产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引子

  当你步入城市,一座座摩天大楼高矗云霄,一排排商品房比肩接踵;或者久违后再次光临,一片片乡村瓦窑荡然无存,一栋栋商品房拔地而起时,你一定感叹经济发展的神速,可你试曾想过支撑这些高楼大厦、房产别墅的根基在哪里?是谁?是开发商吗?当你看到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26.11平方米 。超过了当初设想的3倍,其中,上海为 33.07平方米 ,北京为 32.86平方米 。而日本的东京只有 15.8平方米 。东京的人均GDP超过3.5万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DP刚超过5000美元,而居住水平却早已是东京的2倍!对此,你可能对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善而沾沾自喜,可是你试曾看到贫民真正拥有多少居住面积,富人拥有多少居住面积?是曾想过外国人的GDP上去了,为什么傻到不提高居住水平?当一个个农民在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可以扬眉吐气地享受城市生活,你一定会露出感激的喜悦,喜逢好时好政策;可是你是否窥视过以自焚抗暴的拆迁户的悲哀。当你吧嗒吧嗒数着一张张征地拆迁费,终于摆脱了面向黄土背朝天,可以潇洒走一回为所欲为,可以坐吃房租悠闲自得时,你一定会喜笑颜开;可是你是曾想过我们都不用劳动坐下来数钱,那我们的粮食商品谁来生产?也许你会说那怪你命不好、居住地离城市太远、没人看上你的地,还会安慰他们,在城市化、开发区、别墅的热潮中,你们迟早会加入我们的行列,经济发展这么快,你那个宝贝疙瘩迟早会有人挖掘,不用悲观!先老老实实为我们生产粮食吧!谁叫你还不发达?努力吧!方向已指明,有政府政策支持,只要你肯让出你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可是你是否进一步想过,如果有朝一日全部农民都让出自己的土地、住在自己的别墅,或者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楼房,坐下来数钞票时,我们的粮食商品谁来生产?耕地极度减少,粮食如何保障?当自己嘴一动、笔一化,哗哗钞票成千万,花园别墅几套套,二奶情妇任逍遥;土地收入节节高,增长速度频频创,面子工程年年增;当一个没上过学,或者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弄潮儿,腾云驾雾搏得土地,招几个农民工开发房地产,威武雄壮驱路虎,翻身解放富翁;或者游手好闲啃老去,洋房汽车尽拥有,喜气洋洋尽情享时,你是否视见《蜗居》、房奴的奔命者,是曾想过哗哗钞票来此哪里?也许你会说谁让你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没有权力?可是你是曾想过如果我们的土地卖完了、资源开发完了、不择手段当官了,我们的子孙靠什么吃什么?想想吧!勿要只图自己安乐逍遥,任何人都要为子孙着想,任何人都生存在社会、环境、群体之中,都离不开别人的存在,都要看看别人的境遇,不要为GDP冲昏了头脑。醒醒吧 中国房地产!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998年我国实行全面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目标是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商品房、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廉租房等形式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然而,时至今日,原来设计的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供应结构并没有实现,脱离了1998年房改方案,取而代之的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供给模式。住房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以房地产开发业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供给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地方政府为追求财政收入大规模增加拍卖土地,造成城市地价重构和整个城市房价水平连续上涨;一些开发商为追求暴利违规经营、官商勾结,滋生腐败,大量企业资金、热钱、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房地产成为投机产业,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圈地、囤地、囤房、假按揭现象严重,大量商品房质量差且不节能、不环保,腐败和收入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利益驱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地产调控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房价高涨、严重超越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力,公众对现行住房制度的极为不满;新建房屋高比例空置和炒楼现象普遍,为开发而开发的倾向明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为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去年年底中央下决心调控房地产市场以来,中央不断出台调控措施遏制房价,然而,我国房地产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房价问题,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体制,所带来的许多严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经济持续发展。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沉睡在“增长”、“发展”的喜悦之中,并没有预见其严重后果及其严重危害性,中国房地产存在着体制性系统性问题,迫切需要苏醒。需要大声疾呼:醒醒吧 中国房地产。  

  

  自由的分化、膨胀、浪费、污染  

  

  无限制的自由购房制,迎合和加剧了贫富分化,加大了房地产的需求量,使房地产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城市膨胀,城市压力增大,房产空置率高,资源浪费。  

  

  现在的房产政策是只要你有钱,不管你是那方人士、不管你拥有几套房、不论你买房的目的,都可以无限制的自由购房,这样有钱人就可以在全国各地买房,就可以拥有几套房产,就可以炒房,以房赚钱,这样以来,房屋的基本功能沦丧了,成为了投机产品、成为了财政及城市建设的支柱、成为了财富的象征、成为了家业,这种定位进一步加大了房地产的需求量,促使房价不断攀升,体现着贫富差距,而且进一步加大着贫富差距,房地产市场难以供需平衡,始终供不应求,房价上涨,房地产利润可观,加剧了投资冲动,城市成为了宅基地,不断膨胀:6车道8车道,三结构和四结构以及多结构的立交,三环、四环、五环不断扩张,交通还在堵塞,水资源匮乏、气候变异、垃圾处理、环境污染,城市管理成为社会问题,城市压力苦不堪言 ,城市膨胀病显现。200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 km 2, 2006年达到 km 2,年均增长7. 0%。同期,城镇人口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年均增长3. 9%,呈现出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的特征。然而,购下的房子一年住不了几天,空置率极高,2003年全国空置房面积达到1. 25亿m2,空置率已达到2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0. 0%的警戒线。一面是高空置房,一面是消费不起的众多的缺房者;另一方面,城市旅馆生意冷淡,空置房的物业照常营业,造成了资源浪费,购房者住的几天节省的费用,往往不抵物业费。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在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当前的住宅资源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7%,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  

  

  膨胀的城市人口密集,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和废弃能量,超过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环境被污染和破坏,据媒体道,淮河流域十年来虽投入了六百亿元治污,但淮河下游近六成的水资源已经无法利用。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淮河沿线新增城市群过快,人口集中过速,新增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远超治污所取得的效应,从而加剧了淮河污染。无视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增长,已引起我们的关注,注入了科学发展观,但是,房地产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膨胀、社会稳定、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潜伏危机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沉睡在辉煌之中的人们还没有觉醒,但愿科学发展观能够在房地产发展中得以贯彻,能够早日引起人们的警惕,使中国的房地产走向理性,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苦涩的欢喜  

  

  投资、政绩、收入、GDP、外快冲动,欢喜的背后却是忧伤。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刺激了房地产开发冲动,房地产商暴富了;土地招、拍、挂,一方面使政府获得巨大的土地收入,大搞城市建设,经营城市,城市发展成为地方政府政绩最为明显的标志牌;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成为稳赚的主导产业,地方GDP上去了,数据政绩有了,风光了,有钱花了。一度要让地产离开支柱产业的上海,2009年,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一项,就收入了675.7个亿,还只是2009年到账的土地出让金,由于地产商拍卖土地后分年付款,2010年还有一大笔资金即将入账,而一年前经上海人大审批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是393亿,最后的实际收入整整高出了71.9%。土地收入又不进入财政预算,权力也大了,用权、搞建设还可以捞外快,可以拥有几套房产(房地产成为行贿的标的物),可以养情人,四海为家。多美啊!何乐而不为?然而,这些风光却是建立在圈地、暴力拆迁、《蜗居》的奔命、银行风险集聚、流民增加、“城中村”出现、治安难度加大、内需不振、生活焦躁、腐败之上,以房养政,以房养建的资金最终掏此百姓,而百姓似乎是自愿掏。顺应利润、政绩冲动的土地批租,以“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土地管理法》总则)"疯狂"地圈地,把全民、集体祖祖辈辈所有的土地资产的租金收入当作自己当政的收入,让后届政府面临无地可卖的困境,直接威胁耕地的减少,利益驱动千方百计逃避检查监督,使之控制难度加大;私利的驱使,政府的一纸文件就成为了“公共利益”,美其名曰顺应政策城市化;为了利益,被征地居民不搬,就暴力执法,公检法齐上,如果违抗,就是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逮捕,搬迁者与执法者,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因此,只见“钉子户”“暴力抗法”罪,不见“暴力执法”罪,因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出现“自焚”抗拆的悲剧。百强县邳州被指卖地生财、暴力征田,邳州“中南海” 的豪华是用土地换来的,雇农民铺草规避检查,自从2007年被国土部点名批评后,2009年再次被土地部门列入黑名单,10月,国土部曾对邳州150个疑问图斑进行抽查,合格率98%,顺利通过验收。事过两月, 1月7日 ,邳州运河镇河湾村发生征地血案,一名22岁村民在护地时被当场刺死,此事引发中央和江苏省领导关注,目前已有70多人归案。 1月15日 ,邳州赵墩镇彭湖村一处建筑工地上遮盖着黑色伪装网,目的是躲避国土部遥感卫星的检查。招、拍、挂巨额收入补偿给农民的寥寥无几,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却被“圈走”了,虽然 1999年1月1日 开始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提高了补偿标准,每亩补偿最高达到年产值的30倍,但是土地产值是由地方政府确定的,只要把平均亩产值降低,征地费用就降下来了。而得到补偿住上新房的坝头村民称很不适应,原来可以养猪养鸡,住进楼房后成了“四不像”。   

  

  购得新房、住上新房者欢天喜地,而其建设者——农民工却卷曲在窝棚内搞建设,抛下老人妻小留守,留守儿童成为社会问题,“妻离子散”以至于有人提出农民工的性提案,而遇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春运”成为了“年梗饭”,让政府头痛,如果遇上春节下雪,旅客滞留、有家不能归,那真是雪上加霜。  

  

  购得新房、住上新房者也乐不起来,负债成为精神枷锁,据一份公布的调查告显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指数最低。进城打工者,为了攒钱购房,只有窝居在“城中村”,郑州市三环路以内的城市建成区内共有119个“城中村”,涉及10余万村民及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有钱可赚的“城中村”,不断建房出租,租住者被“蜗居”了,生活质量下降,本村房屋出租者本身,也难逃其境,虽然可以坐地收租,却让子女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难于就业,成为了“啃老族”,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此乃走向犯罪的心里基础。子女管理成为头痛事;“城中村”成为城市流动人口、贫民低收入者的聚集地,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道路泥泞、交通拥堵、危楼林立,“城中村”管理成为社会问题;出租者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了挣钱的机械。  

  

  昂贵的代价  

  

  一面是城市的迅速扩张,一面是劳动者辛辛苦苦挣的收入都用于购房,资金被回笼了,转换成政绩,转换成过热的经济,占用了绝大多数社会财富。成果由富人、政府享受,普通劳动者、贫民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省吃俭用,内需不足,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富人钱赚钱,越来越富了,穷人奔命省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城中村”村民坐收房租,却长期置身脏乱差拥挤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为子女的教育头痛,值得吗?一旦经济衰退,打工租房者少了,还将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为了护卫自己的宅基地,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暴力拆迁成为社会问题,引发了群体事件及社会的不稳定。不堪重负的“城中村”环境恶化、资源紧缺、治安混乱。城市流动打工者无法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政治权益等方面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演变,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边缘人,另一端却是留守的孤寡老人、无人管教的儿童、荒芜的耕地,钱是赚到了,然而,老人的泪也哭干了、子女弃学了、犯罪了。 “啃老族”的出现、甘为情妇二奶的盛行,贪图享乐、不负责任、不劳而获,威胁着民族的未来。  

  

  果与愿违  

  

  为了保障我国居民的住房,我国的房地产改革确立了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商品房、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廉租房等形式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然而时至今日却发展成为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为主体供给模式,脱离了1998年房改方案,原来设计的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供应结构并没有实现。经济适用住房一方面成为了当权者以权谋私的工具,另一方面屡遭批评,甚至边缘化。为解决职工住房解困实行的单位集资建房,沦为国有单位的福利分房,掌权者房子越建越大,随着工作的变动,往往拥有几套房,成为了套取国有资源为小团体和个人牟利的工具,房改走向两个极端:强势者享受“准福利分房”,弱势者被逼购买高价商品房。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购房者能够买得起房,国家实行了房贷优惠政策,却被投机者用于投机房地产;为了积累购房资金而建立的公积金制度,却成为掌管着的权力、成为其腐败的摇钱树,为投机者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公积金却无处使用;为了购房困难者的居住问题,政府承担起了责任,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  

  

  沉痛的思索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的确解决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但是也暴露了不可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事与愿违,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思索:为什么我国的房地产改革事与愿违?为什么市场化带来了这么多问题,付出了如此沉痛的代价?难道成果由富人、政府享受,贫民就应当付出生活代价?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就是自由无度的房地产惹的祸,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觉醒吗!中国人真的富裕到可以购置几套地产?可以不断扩充广场、绿地?可以走上八车道?可以享享清福,不用进行基础投资?富裕的钱真的无处投?为什么不投向生产性产业?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我们警惕吗?反思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顺应改革?还是看到了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而大力发展?改革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是否实现?实现得如何?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是否存在被利益集团绑架?为什么我国的“住房需求”如此旺盛?推动大跃进式房地产业的机理在哪里?市场化为主导的住房供应模式与人们收入水平匹配?居住问题的解决与提高分别是谁的责任?我们能只顾自己的政绩、面子,而无视百姓的生存状态吗?在城市化的过去和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的城市化问题研究透了吗?城市化的建设资金该如何筹集,难道只有卖地一种途径吗?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是什么关系?如何摆正这个关系?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什么关系?在确立户籍改革的今天,更应该搞清楚这些问题,否则,单纯的以房定户,就可能成为利益集团的福利,顺应贫富分化,贫民很难享受其成果。为什么房地产年年调控,年年上涨?通过控制房贷、征收物业税,能抑制住房价吗?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不改变土地批租制,房地产价格就永远降不下来,因为这样市场化的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只能升,不可能降;房地产商总要将这部分利润转嫁到购房者头上,否则,赔本的经营,他不会干。如果强制干预房价,使之降到正常利润,但是正常利润到底是多少、能定出来吗?即是如此,降下来的也只是房地产的高额利润,高房价依然存在。有人建议改土地批租制为土地年租制,这样的确可以立竿见影降低首购价,但是总房价还是没有变,只是将总价分摊到每年,并且是购房者终身负债,终身房奴,他能住得舒心吗?有人建议增加土地供给,殊不知在无限制的自由购房的现体制下,房地产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只要有人有钱,就有市场,增加土地供给,对于降低房地产价格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得想想,单方面的遏制房价能见效吗?高房价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清楚,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使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保障人们基本居住并不断改善,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标签:房地产   土地   城市   成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