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略说中国的九大危机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略说中国的九大危机

  

   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危机可以概括为九大危机,这九大危机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它们依次是:……信仰危机→生产关系危机→道德危机→法制危机→环境与资源危机→安全与心身健康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生产力危机……。

  

  
我用虚线表示危机的起点与终点具有同一性,但两端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回归、叠加、重合,而是超越(跨越、飞跃)是质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义上的螺旋形运动(见图一);如果将两条虚线重合就如同粘合了一张纸条的两端,我们得到的是个封闭的圆圈,是黑格尔的没有飞跃和质变的“正”“反”“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总也跳不出去的那个历史怪圈(见图二)。

  

  
----------
一、生产力危机;
二、信仰危机;
三、生产关系危机;
四、道德危机;
五、法制危机;
六、环境与资源危机;
七、安全与心身健康危机;
八、经济危机;
九、政治危机。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
图一

  

   --------
一、信仰危机;
二、生产关系危机;
三、道德危机;
四、法制危机;
五、环境与资源危机;
六、安全与心身健康危机;
七、经济危机;
→→→→→→(中国现阶段所处的位置)
八、政治危机;
九、生产力危机。

(生产力的破坏与毁灭)
==========
图二

我在图二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之间中标出了中国现阶段所处的位置—— →(中国现阶段所处的位置),为什么没在图一中标呢?下面我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简要地说几句。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解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称之为生产方式)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又由于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别样表述,所以,较为科学的表述应当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之间的矛盾。

  

  什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就是生产方式是指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下面这张图(图三)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现象化过程的一个图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阶层每一个集团每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吴敬琏有吴敬琏的位置张红宏良有张红宏良的位置邓玉娇有邓玉娇的位置,每个人都概莫能外地在这矛盾的浩瀚之河中沉浮。

  

  
               社会基本矛盾现象化过程
  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道德、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观念   
(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 ↑
   ←←←←←←←←←←←←(上层建筑)←←←←←←←(政治与精神文明)←←←↑←←
             ↓    ↓       ↓               ↑
                中共中央→→→→→ (军队)           ↑
↓ ↑
    行政←←←←←←←←立法→→→→→→→→司法 (设施的上层建筑)  ↑
       ↓         ↑         ↓             ↑
       Z         R         S             ↑
      ↙ ↘       ↗ ↖       ↙ ↘            ↑
     Z   Z     R   R     S   S          ↑            ↙ ↘ ↙ ↘   ↗ ↖ ↗ ↖   ↙ ↘ ↙ ↘          ↑
    Z  ZZ  Z  R  RR  R  S  SS  S         ↑       ↓ ↓ ↓ ↓ ↓ ↓ ↓ ↑
→→→商品流→→生产与消费资料(包括服务)→→→→→→总供给→→产业结构 →→→
    ↓↑      ↓↑    ↓↑  ↓↑ ↑
←←←←←←←←←←←←←←←←←←←←←←←←←←←总需求←←←生活方式←←
    ↑↑                 ↓↑   ↑↓ ↓↑ ↑
  生产(c+L)→(增长)⊿(c+v)→再生产[c+c+L+l(v)]  市(W)≡(L)场 家㈠㈡㈢庭 ↑
   ↓↑               ↑↑   ↓↑ ↓↑ ↑
←←←←←←资本品与劳动力投入←←←←←←←←←←←←←←←←←←←←←←←←←
  ↓↑             ↓↑     ↓↑ ↓↑ ↑
→→1985→货币流→国民收入分配→→主观心理需要→→→→消费结构→→→2025→→→→

  (经济基础) 图三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现象化”?“现象”是指一切具有普遍性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现象化”是指这些具有普遍性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所呈现出的继续发展的态势。
  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团结互助轻松融洽的人际关系,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与良好的治安秩序,尊老爱幼夫妻相敬的婚姻家庭,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共同富裕,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等,可以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现象化;反之 ,金钱至上权钱交易贪污腐败贿赂风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盗窃抢劫杀人越货黑社会,黄赌毒嫖娼卖淫艾滋病、三陪包二奶婚姻家庭破裂老者伤怀少者无依人际关系冷漠,紧张抑郁自杀轻生癌症高发,失业通胀经济衰退两极分化也可以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现象化。
  
  人类社会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历时演化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的或者说是一个自为的过程,而生产关系的现实变革是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复杂博弈的最终结果,“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复杂博弈”就构成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复杂博弈”通俗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权力的争夺经济利益的争夺以及残酷的政治斗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人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真正地去理解它是很困难的。
  
  恩格斯说:“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真正获得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有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存是怎样的。”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时期有“成康之治”,天下安宁,40余年刑错不用。封建主义中盛时期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晚期又有“康乾盛世”。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曾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彻底灭绝,也有过较高的经济增长。这就说明,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生产关系的变革都不以生产力的绝对水平为唯一前提。 解决现象化的社会问题,就要求我们深入到社会基本矛盾内部,去分析研究这个矛盾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过程
  这个过程极其曲折复杂,既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亦有民族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制约,
  一、生产力的状况要求变革现存的已经基本上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人既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关系的载体,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利益调整。无论古今中外这种调整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1、体制内调整
  2、体制外调整
  在阶级社会就会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抗。

  

  二、无论体制内调整还是体制外调整,基本上是思想意识先行,首先要突破上层建筑的制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等,所起的作用都一样。鸡是下蛋以后“咯咯哒、咯咯哒”地叫,人是干事以前叫,造舆论呗。
  三、无论是整体上还是部分地打破上层建筑的制约,也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政治权利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四、新的会变成旧的,进步的会变成落后的,革命的会变成反革命的,一切既得利益者都会殊途同归,这就是腐败和贪婪,
  五、当“十二铜表法”“子产铸刑书”监狱法庭等人类特有的治理工具既不能调和也不能最终压制阶级间的矛盾与对抗,当“犯罪”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立法的增长速度时,统治者的大厦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六、一个失去信仰金钱至上、生产关系畸形发展、道德败坏、法制废弛的民族如何能抵制资本的贪婪,山川河流大地天空都可以转化为“GDP”都可以转化为资本的利润,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生存。
  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酷,得不到信仰、道德、法制的救赎,没有“上帝”只有“犹大”,环顾四野所向茫茫,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灵魂。“病由心生”“哀莫大于心死”,心灵的孤独与无助严重地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癌症、精神病、自杀的增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
  八、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危机,信仰、道德、法制、心理起着制约或扩大危机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来克服危机是不可能的。格林斯潘很精通凯恩斯主义,他已经尽力了,失败的不是格林斯潘而是凯恩斯主义。所谓的“次贷危机”是监管不利的说法纯粹是屁话。没有“次贷”的话危机早就爆发了,“次贷”拖延了危机的爆发时间,让美国人多享受了几年好日子。
  在这场危机中全世界都在跳水唯有中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何以会如此呢?唯一的答案是在这个这个庞大的混合经济体中还有社会主义的制度性因素在起作用。政府确实拿出万亿资金把凯恩斯贴在了墙上、扔进了炼钢炉里、捆在了电线杆上,但是第一,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资会挤出企业投资,第二,用于交通设施、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投资会局部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将低构成企业挤出
市场从而增加了失业人口。克服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上下工夫,否则,我们会创造一个新的历史奇观,人家跳水时我们挺着,待人家雄起时我们只能往水泥地上跳了,后果只有一个--摔扁。为什么?危机的过程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是丛林法则,活下来的都是强者,加之强强联合、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而我们确在花大把的银子去救成千上万在的扶不起
的小“阿斗”门,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怎么去克服这个悖论呢?
  九、以上的种种危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政治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关于政治危机如何在此就不复赘言了。

  

   通过(图一)( 图二)的比较以及上面的文字说明,我们发现了怎样的问题?(图一)( 图二)有什么区别?

  

   一、危机的起点不同
   一般的危机起源于生产力,而我们面临的危机起源于信仰既起源于上层建筑;
   二、危机的终点不同
   一般的危机终结于政治危机,而我们面临的危机终结于生产力危机;
   三、后果不同
   一个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一个是生产力的破坏与毁灭。

标签:危机   生产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