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讯混乱药不对症 内地复苏虚幻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资讯混乱药不对症 内地复苏虚幻
东方日

  

  国际间研判经济形势,许多意见论及复苏首推中国,搞到内地迎合官方的唱好,听得多误以为是真情,股市的小阳春可以说就是乐观预期升温的指标。但冷静地分析,从内地目前的经济现实,还找不到稳好的实质证据。相反数据纷呈资讯混乱之际,决策误判以致政策药不对症,可能埋下深藏的隐患,成为经济的计时炸弹。

  

  
  近期,有人从二月的部分数据,预测经济已升温。依据是当月的发电量增长率由负变正,钢材、玻璃、乙烯、纯碱等物料需求增加,反映工业生产回升。同时,首两月消费零售额剔除价格因素,实际累计增逾百分之十五,被指为消费向好。零散的数据,似乎揭示经济由生产至消费均传递利好讯息。然而,从一两个季度的综合比较,工业生产衰减的趋势仍然维持,消费零售额亦比去年十二月低约三个百分点。

  

  系统地分析显示,今年首季经济增长速度,将比上季更低。物价指数出现急速下滑,通缩的风险逼近,工业品、食品价格下跌,一定程度显示内需弱势;此外,出口放缓的同时,进口放缓更厉害,至少显示内需紧缩程度,较出口萎缩有过之而无不及。外部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引发内部放缓效应,使内需显然未受四万亿元计划鼓舞而振兴。

  

  不知是出于对通缩的恐惧,还是对失业的担忧,人行刻意大肆放水,使头三个月的新增贷款月月过万亿,上月估计高逾一点八万亿元。央行今轮的纵容放贷,就像是对金融危机前不当紧缩的补偿,汹涌的放贷能否抗衡通缩,还是未知之数,但已引发了两重忧虑:一是日后银行体系不良贷款会否重燃?二是日后会否前门拒通缩、后门进通胀?

  

  大量放贷对经济运作,并未产生良性反应。调查显示九成受访内地企业曾遭“拖数”,下游无法回笼资金,造成拖欠上游支付,逐渐演变成“三角债”死灰复燃的局面,反映企业层面资金链扯紧。大量放贷不过使财大气粗的大型国企手头更宽裕,或大型项目不愁资金。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特别是出口企业、民营企业及地产企业,仍然渴等甘霖般有待救援。

  

  其实,大手笔的振兴计划,虽然使银行资金有了出路,但大型基建项目投入大、效益慢,振兴效应不彰。因此可以预料,计划对于拉动内需及增加就业的刺激相当有限。到头来,得到的可能是有数量无质量的振兴,或者有增长无就业的效益。依靠占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四成的大型基建,即使成功“保八”亦无太大意义。中国广大的中小企提供九成的职位,这个范畴未得到信贷激活,又怎能扭转失业的困局呢?

  

  数据时好时坏,反映经济波动的特性。国际影响挥之不去,在外需、内需未见出现好势头之前,孤立考量国内因素,或误信一时数据草率决策,于经济无益。以大肆放贷未收裨益为例,俨然是用错误的政策,去补救政策的错误,看似救经济实则误经济,埋下未来的炸弹。现时振兴计划雷声大雨点小,对其作用始终还难乐观评估。

  

  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内地由宏观调控到救市,政策进退失据,暴露了决策一再失误。显然同资讯混乱、智囊无能有关,近期中央推举前副总理领军组最高级别智库,有如针对以往缺失,意图揭开决策的新页。同时智库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也是将中国经济决策同国际经济紧密挂钩的新一页。

  

  太阳:谎言编织信心 政府缺乏诚信

  

  
  为对抗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领导人多次呼吁,要以信心克服困难,以信心攻坚克难,这本没有错,但一些政府部门却讳疾忌医,喜不忧,甚至刻意以谎言编织信心,反而弄巧成拙。

  

  
  在当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社会的失业率成为各界的关注目标,也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好坏的晴雨表。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数据,在中国却屡屡失真。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全国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百分之四点二,而在此之前,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高达百分之九点四,已经超过百分之七的国际警戒线。

  

  两者数据相差一倍,都是由政府机关公布,孰是敦非,莫衷一是。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实体经济严重受损,珠三角、长三角世界工厂超过万家外贸企业倒闭,失业工人高达千万,失业率不断攀升是铁的事实,就连美国这种制造业没落的国家,失业率也超过百分之五,中国失业率仍然只维持在百分之四点二,这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假如这个数据是真的,政府为何天天叫嚷着要“保就业”呢?

  

  显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即便社科院公布的百分之九点四的数据,民间也有很多学者质疑,有人甚至提出中国失业率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三。

  

  数据造假 国家癌症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之所以罔顾事实,公然造假,就是为了通过发布数据,编织谎言,以达到所谓“鼓舞信心”的目的。但这个拙劣的愚民政策,在事实的映衬下,一捅便破,政府反而失去诚信。

  

  类似的情况在前年经济高速通胀的时候也出现过,当楼价、粮价、肉价拚命上涨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却相当温和,与老百姓的现实感受完全相反,国家统计局因此被老百姓骂得狗血淋头。事实上,这几年宏观调控之所以屡屡失效,甚至几经反覆,主要是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失真,致使决策被误导,政府出台的政策自然不能对症下药,甚至离题万里。

  

  中国的数据造假,已成为国家癌症,上行下效,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概莫能外,但最终受害者是执政当局。当谎言不断被戳破时,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必会大打折扣,甚至给政府扣上谎言政府的帽子。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惧现实的残酷,而是更担心政府造假,因为这让大家失去安全感与方向感,缺乏相应的稳定。

  

  中国政府提出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保八”,即争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八,但从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估仅为百分之五。到年底时,国家统计部门会不会大玩数字游戏,宣布“圆满实现目标”,外界将拭目以待。

标签:数据   经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