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卡扎菲的失败想到的
卡扎菲的倒台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对于上世纪阿拉伯革命活动进行打击的延续。这种打击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叙利亚。
资本主义国家是一定要通过侵略来转移其内部矛盾的。内部矛盾越尖锐,侵略力度越强,也势必遭到被侵略国家人民更激烈的反抗。以前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
和其他地方一样,中东地区也有上层、中层、底层三股力量。
上层力量的代表是国王和酋长;中层力量的代表有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萨达姆、卡扎菲、巴沙尔等;底层代表是塔利班、基地组织。
上层力量是最保守的一股力量,对殖民国家最具有妥协性,也是最受美帝国欢迎的。然而,这样的政府势必会遭到国内人民的反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世界掀起的革命就推翻了许多君主专制政权,而只有少数石油富国得以幸免。
相比于上层力量,中层力量既有对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这种两面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殖民国家实力减弱时,对抗性的一面就会增强;当殖民国家实力增强时,妥协性的一面就会暴露。
对西方殖民国家抵抗较为坚决的代表有纳赛尔、萨达姆和卡扎菲等。这些领导人是通过推翻本国君主专制统治上台的(而这些君主专制统治恰恰是所谓西方民主国家扶植的)。其主张大多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国有化(运河、石油),驱逐外国资本,实现阿拉伯世界整体或局部统一,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阿拉伯世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些政策当然是以美帝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坚决反对的。
美帝国在中东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用武力或非武力的手段对抵抗派(纳赛尔、萨达姆、卡扎菲)进行坚决打击,一方面极力扶植妥协派(穆巴拉克、伊拉克及利比亚的反对派)上台执政。美帝国的策略看上去很完美,但问题是,妥协派(美方称民主派、温和派、亲西方势力)由于执行的是对外投降卖国政策,根本不可能得到国内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从而导致在国内执政能力极差,来自底层的反抗此起彼伏。美帝国虽然打掉了抵抗派却仍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稳定殖民地国家的局势,不然的话已经获得的战利品就可能丧失。
美帝国对于中层抵抗派的穷追猛打的一个后果就是壮大了阿拉伯世界底层人民的力量。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实力对比本来就是此消彼长。中层抵抗派虽然有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一面,同时也有镇压国内底层人民革命的一面,像萨达姆对伊拉克共产党的镇压就是这样。一旦中层抵抗派被美帝国打掉,中层投降派又控制不了局势,恢复君主专制统治更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底层的势力自然会得到加强。
就目前来看,中层抵抗派在美帝国长达几十年的打压下实力已十分微弱,第二次海湾战争和利比亚内战就是很好的证明。现在对美帝国抵抗最激烈、最坚决,并能造成最大杀伤的是来自底层的力量,其已肩负起反对阿拉伯世界内外敌人的这一双重历史任务。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有可能是被打倒的中层抵抗派中的一支与底层力量合流。不过这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方的政治眼光和胸襟。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