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改委和卫生部联手扼杀中国西药制药产业的重磅炸弹---原研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所有产业部门中,医药产业出口最少,国际化程度最低,更谈不上产业升级。究其原因,许多专家给出了很多原因,但据我看来,都没有抓住主要矛盾,都在次要矛盾上转圈,这就是专家的本事。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由于我国医保覆盖了85%中国人口,医保目录的药品成了我国药品消费的主体,而参保人员的用药基本都可以在医保的比例内销,其中甲类药品销90%,乙类药品销80%。也就是说药品消费实际上主要是国家在买单,或者说集体在买单。这样,就会形成医药产业的一个独特特点,加之看病比较专业,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才能看病和开药,所以医药产业形成以下特点
只要产品在医保目录范围内,药价越高,销售就会越好。不像其它产业,由于产品都是消费者或者企业买单,价格越高可能就越不好卖。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看病和开药要通过医生,只有药价越高,才有利润空间去做医生的工作,让医生多开自己的药品
其次,从病人角度讲,反正是医保,可以销,所以医生开贵药还是便宜的药都无所谓,当然,最好开贵药,在一般病人的思想里,贵的总比便宜的好,反正不是自己掏钱,无所谓。
纵观以上原因,药品要销售得好,第一,争取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或者省级医保目录;第二,做发改委的工作,力争有高的定价。由于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定价都由发改委定价,所以,发改委的定价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做发改委的工作,希望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够定高价。但是,西药由于国内生产厂家很多,而药品定价是按通用名定价的,所以,国内企业基本不会去做发改委的工作,发改委定价比较合理。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相同通用名的药品,发改委给出原研药单独定价的规定,猫腻就出在这里。而且原研药定价高出同通用名的国内产品几倍的定价,一般都是5倍左右。
有必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原研药这个概念。药品在世界上分为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但在中国,药品分为专利药,原研药和非专利药,原研药,就是最早研制该种药品,但已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这种情况,在国外归属非专利药品,但在中国,确单独划出原研药,真是中国首创!而且,要命的是,西药原研药都是外国的,中国在西药方面基本没有原研药。很显然,这是为中国制药产业量身定做的打击手段
有了发改委的单独定价,如果没有卫生部的配合,外企的打击手段还是不能得逞。因为,药品还要通过省级招标才能进入医院销售。同通用名的药品要通过竞价,价格低的药品才能进入医院。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又出现了,由于原研药只有一个厂家,招标政策规定原研药单列,可以不竞价就中标,只需议价即可中标。呵呵,这又是中国首创。
这样,外资企业基本完成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围剿,只要在这样的政策下,中国西药制药工业不可能再有翻身的一天。中国西药制药工业就像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奄奄一息,只能等待死亡。唯一的悬念是死亡时间。就像医生经常对病人家属说的,病人最多不超过半年,准备后事
为了让中国西药制药工业早一点闭上眼睛,卫生部还出台了“一品双规”的规定,规定医院只能进一个原研药和一个仿制药(非专利药 ),这一政策加速了西药制药也死亡时间
综合以上来看,中国西药制药业正在走向死亡,卫生部功不可没,出力最大;发改委也是帮凶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由于我国医保覆盖了85%中国人口,医保目录的药品成了我国药品消费的主体,而参保人员的用药基本都可以在医保的比例内销,其中甲类药品销90%,乙类药品销80%。也就是说药品消费实际上主要是国家在买单,或者说集体在买单。这样,就会形成医药产业的一个独特特点,加之看病比较专业,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才能看病和开药,所以医药产业形成以下特点
只要产品在医保目录范围内,药价越高,销售就会越好。不像其它产业,由于产品都是消费者或者企业买单,价格越高可能就越不好卖。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看病和开药要通过医生,只有药价越高,才有利润空间去做医生的工作,让医生多开自己的药品
其次,从病人角度讲,反正是医保,可以销,所以医生开贵药还是便宜的药都无所谓,当然,最好开贵药,在一般病人的思想里,贵的总比便宜的好,反正不是自己掏钱,无所谓。
纵观以上原因,药品要销售得好,第一,争取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或者省级医保目录;第二,做发改委的工作,力争有高的定价。由于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定价都由发改委定价,所以,发改委的定价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做发改委的工作,希望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够定高价。但是,西药由于国内生产厂家很多,而药品定价是按通用名定价的,所以,国内企业基本不会去做发改委的工作,发改委定价比较合理。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相同通用名的药品,发改委给出原研药单独定价的规定,猫腻就出在这里。而且原研药定价高出同通用名的国内产品几倍的定价,一般都是5倍左右。
有必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原研药这个概念。药品在世界上分为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但在中国,药品分为专利药,原研药和非专利药,原研药,就是最早研制该种药品,但已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这种情况,在国外归属非专利药品,但在中国,确单独划出原研药,真是中国首创!而且,要命的是,西药原研药都是外国的,中国在西药方面基本没有原研药。很显然,这是为中国制药产业量身定做的打击手段
有了发改委的单独定价,如果没有卫生部的配合,外企的打击手段还是不能得逞。因为,药品还要通过省级招标才能进入医院销售。同通用名的药品要通过竞价,价格低的药品才能进入医院。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又出现了,由于原研药只有一个厂家,招标政策规定原研药单列,可以不竞价就中标,只需议价即可中标。呵呵,这又是中国首创。
这样,外资企业基本完成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围剿,只要在这样的政策下,中国西药制药工业不可能再有翻身的一天。中国西药制药工业就像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奄奄一息,只能等待死亡。唯一的悬念是死亡时间。就像医生经常对病人家属说的,病人最多不超过半年,准备后事
为了让中国西药制药工业早一点闭上眼睛,卫生部还出台了“一品双规”的规定,规定医院只能进一个原研药和一个仿制药(非专利药 ),这一政策加速了西药制药也死亡时间
综合以上来看,中国西药制药业正在走向死亡,卫生部功不可没,出力最大;发改委也是帮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