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11最好的纪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对911最好的纪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对911淡忘的时候,在其十周年来临之际,凤凰网与人民网-文史频道联合推出了《策划:9.11十周年再看中国人的美国观》,并看了制作的电视片,感觉制作得不错,不管是其中的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当我的老师,其实我也就那点水平。
其实,对世界史来说,911充其量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插曲,可是西方掌握霸权,死的也是精英分子,所以就像“泰坦尼克号”罹难比南京大屠杀分量重很多倍一样。当然,即便如此,美国人还是应当纪念911,除了反思他们的霸权主义行事方式外,还应当想到他们是如何经济侵略别国的。
说实在的,我想到的这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西方,让他们放弃侵略、掠夺,就像李鸿章、叶利钦们(不能完全说他们的动机不纯,但太幼稚了)对西方的幻想,还是那句老话,“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当然其中有合作,就像《论持久战》说的那样。
李绍先说,911的发生正是第二波浪潮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但从今天的阿拉伯之春可以看出,其大势已去。这言之过早,因为西方在中东植入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成极端主义上台。即便他们不上台,闹起事来,弱势政府投鼠忌器不敢镇压,这就是结局。
而现在随着巴以、埃以矛盾的加剧,中东乱局走向何方仍是迷局。而各方“民主”仍是实现中东和平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英国《卫》就说,以色列民主是中东和平的障碍。
最后说,希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要对中国境内的恐怖主义采取“双重标准”,当然,这是我们天真的幻想。事实上,恐怖主义已成西方制衡中国的棋子,没有他们的扶持,一点气候都成不起来。
附:《策划:9.11十周年再看中国人的美国观》访谈嘉宾部分观点系列访谈之一:
对话朱锋
朱锋:怎么看911,说到底就是中国人到底怎么来看待人性的问题,怎么理解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911系列访谈之二:
对话王小东
王小东:我们做过民意调查,文科学生特别是媒体工作人,是非常的“亲美”,但是理工科学生就不一样。
911系列访谈之三:
对话方舟子
方舟子:看到911,许多中国人欢呼,他们一方面羡慕美国生活,另一方面又特别反美,反映出人格的分裂。
911系列访谈之四:
对话金灿荣
金灿荣:治理恐怖主义,一定不要让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群体长期处于绝望中,才是根本。
911系列访谈之五:
对话黄纪苏
黄纪苏:与听到哪个贪官被毙了特别高兴差不多,大家觉得美国拿了不义之财,看到他们受惩罚就高兴。
911系列访谈之六:
对话余万里
余万里: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加上基督教的非黑即白,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有“非我族类”的观念。
911系列访谈之七:
对话乔良
乔良:美国在海湾战争积累的作战经验几乎不适应阿富汗,因为阿富汗是个穷国,狂轰乱炸是没有意义的。
911系列访谈之八:
对话唐师曾
唐师曾:我认识的一些伊拉克人,他们最初的仇恨源于自己家人被害。
911系列访谈之九:
对话李绍先
李绍先:911的发生正是第二波浪潮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但从今天的阿拉伯之春可以看出,其大势已
911系列访谈之一:
对话朱锋
朱锋:怎么看911,说到底就是中国人到底怎么来看待人性的问题,怎么理解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911系列访谈之二:
对话王小东
王小东:我们做过民意调查,文科学生特别是媒体工作人,是非常的“亲美”,但是理工科学生就不一样。
911系列访谈之三:
对话方舟子
方舟子:看到911,许多中国人欢呼,他们一方面羡慕美国生活,另一方面又特别反美,反映出人格的分裂。
911系列访谈之四:
对话金灿荣
金灿荣:治理恐怖主义,一定不要让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群体长期处于绝望中,才是根本。
911系列访谈之五:
对话黄纪苏
黄纪苏:与听到哪个贪官被毙了特别高兴差不多,大家觉得美国拿了不义之财,看到他们受惩罚就高兴。
911系列访谈之六:
对话余万里
余万里: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加上基督教的非黑即白,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有“非我族类”的观念。
911系列访谈之七:
对话乔良
乔良:美国在海湾战争积累的作战经验几乎不适应阿富汗,因为阿富汗是个穷国,狂轰乱炸是没有意义的。
911系列访谈之八:
对话唐师曾
唐师曾:我认识的一些伊拉克人,他们最初的仇恨源于自己家人被害。
911系列访谈之九:
对话李绍先
李绍先:911的发生正是第二波浪潮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但从今天的阿拉伯之春可以看出,其大势已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