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国粮食危机“祸”在可爱老头袁隆平?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我国粮食危机“祸”在可爱老头袁隆平?

  

  
强国之鹰

  

   论贡献袁隆平无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对他的功绩称颂怎么都不为过。他的杂交水稻正在极大改善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粮食供应,也改变千千万万的农民命运,科学的进步,使得他们撂下锄头,洗脚上岸,进城挣工资,吃粮去了。

  

   超级杂交水稻的成功,吨粮田成了现实,在政府眼里似乎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 “乐天派”认为,“超级稻”亩产将过吨,是现在的三倍,“不要担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粮水平下降,“不要发愁”;国际大米市场是放开的,有钱就有米,“不要害怕”。中国的粮食问题彻底的到了解决。

  

   从此就忘乎所有了,对我国的粮食供求的脆弱平衡视而不见。更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抛在脑后。好像有了可爱老头袁隆平这个神,就可以撑起我国粮食安全的一片天。

  

   这几年一场我国几千年来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移和圈地运动-所谓的“城市化”,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片大片肥沃的良田沦为水泥森林,。

  

   GDP暴增的后面,是物价的暴涨,物价的暴涨的背后是粮食供应的严重失衡。

  

   谁都知道,再好的品种的水稻都必须要有土地和要有人种才行。目前恰恰问题出在这两点。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母”,近年我国持续上升的消费物价指数,很大程度上便来自粮价上涨的“贡献”。而作为60%以上中国人口主食品种的“稻米”产量变化,对于我国物价走势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粮价数次大起大落,均与稻米供求波动直接相关,而每次稻米波动,少不过几百万吨,多也不过几百万吨。

  

   随着城市居民的大幅度增加,居民食用大米的比例上升,以及稻米种植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稻米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目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和问题很多,特别是品种和结构矛盾突出,迅速扭转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稻谷产量逐年降低的局面,稳定稻米供给是维系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介绍,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无论籼米还是粳米,价格几乎都上涨了一倍。这是因为自1997年稻谷产量达到两亿吨后,连续五年产量下滑,到2003年总产量只有万吨,较1997年减少400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由160公斤下降到138公斤,国家可供调节的大米库存量不足,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大米价格暴涨。

  

   3年来我国稻米产量虽然稳中略升,但由于社会粮源减少,市场仍然偏紧。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数据表明,3年来我国稻谷年平均消费总骨万吨左右,而年平均产量只有万吨,加上净出口100多万吨,3年逆差1500万吨左右,国家粮食储备抛售了1500万吨,才实现大致平衡。

  

   三大因素阻碍稻米稳产

  

  当前,三大因素使稻米稳产困难重重。首先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邹振东说,我国稻田面积近20年净减少5000多万亩,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减少8000多万亩,东北三省增加3000万亩。各地经济开发不断占用大量稻田,与此同时,种粮比较效益低也引发了南方双改单和撂荒的严重趋势,这是全国稻谷产量前期严重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是今后保持稻米产量稳定增长的最大困难。

  

   其次是膳食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刚性增长,造成我国国内稻米需求量扩大。当前,我国食用大米的人口比例逐渐扩大,口粮消费中大米的比例上升。以2005年和1990年比较,我国城市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的比例上升了11.9%,农村居民上升了9.4%。

  

   再次,稻米种植成本上涨较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秘书长唐炜说,从在湖南和江西的调查结果看,与去年相比,今年早稻种植成本上涨16%左右,主要是工时费和种子费上升较快。唐炜认为,一旦大米供求失衡,稻米种植成本上涨较快,不仅会引起市场物价上涨,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粮食局势的稳定。

  

   如果现在国有部门的粮食库存水平“比较低尤其是非常低”,就要尽快让农民都知道,农民知道了就去会增加生产,粮价就会较快恢复到均衡。如果反过来给出相反的信号,农民以为政府控制的粮食很多,供给的增加就不能到位,虽然短期的粮价会低一些,但是生产增加不到位,库存挖到低线了,粮价就要暴涨。粮食库存近年来一直在下降。

  

   目前CPI快速的上涨,再次敲响粮食危机的警钟。

标签:粮食   我国   稻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