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广大选派下村干部及大学生的悲哀
沈浩,广大选派下村干部及大学生的悲哀
中国有个不成文的民俗,叫作“死者为大”。在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凤阳县小岗村的副处级干部沈浩同志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生命已经两个月又几天了,我们再来对他说三道四,这显然是不太公道的。而且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不是吃了饭没事做的人,没必要去参和这些事。但是,看了钟声先生发表在“”的《邢燕子们大有作为与沈浩的“大有作为”》一文,作为一个曾经在农村生活了近30年,现在又拿着国家俸禄的人,不出来出说几句话,好象又有些不厚道一样。因此,我还是想说几句。
关于小岗村和沈浩同志的事情,其实我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各方面的人已有大量的道,况且我对小岗村及沈浩同志也不了解,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说。这里,我想先从这篇文章的标题《沈浩,广大选派下村干部及大学生的悲哀》说起。看了钟声先生《邢燕子们大有作为与沈浩的“大有作为”》一文之后,又在网上查到了人民日评论员的两篇大作,即《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榜样 论向沈浩同志学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再论向沈浩同志学习》,我之所以发出《沈浩,广大选派下村干部及大学生的悲哀》的感慨,就是看了这两篇评论文章而产生的。
众所周知,沈浩同志自从2004年初下派到小岗之后,一直全心全意地在为全体小岗村人民谋利益,他舍异了自己的娇妻幼子,远离了年届耄耋的高堂老母,专心之至地为小岗村的发展、为小岗村人民的幸福而废寝忘餐,真正地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直到安息在他那凄冷的临时小屋里!但是,这样一个好同志,六年来,一直没有任何一家正规的媒体及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向沈浩同志学习”的号召,直到他仙逝了两个多月之后,才有评论员的文章出来,称赞他是“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榜样”,称赞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大概也是中国的那句俗语所云:“盖棺定论。”
看了中央媒体对沈浩同志的盖棺定论,我们不能不为广大的选派下村干部感到悲哀。因为沈浩同志带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小岗村人民的无限热爱,以省府副处级干部的身份,来到小岗村,为了小岗村的美好前景而努力奋斗。他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为小岗村引来了数千万元的资金,修建了标准的水泥公路,小岗分田单干纪念馆,村委办公楼,以及多个经济实体,并为村民们改建了住房,装上了家用电话等等。但是,小岗村的人民并不是都对他心服口服,为了保护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利益,有的人与他对骂,有的人动手打他,有的人把被子搬到责任田里去睡觉。沈浩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小岗村苦苦地熬了六年,最后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贡献给了可爱的小岗村,才获得了中央媒体给予的那份殊荣。
我们试想一想:除开沈浩同志之外,其他广大的选派下村干部和大学生,有几个人能以省府副处级干部的身份,出任村里的党委第一书记?须知,按照中国的官僚体制,能够有“党委第一书记”之称殊荣的,至少也是县委书记的架子!其次是,选派下村的干部中,又有几人是从省财政厅这样的衙门里出来的呢?能象沈浩同志那样财大气粗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呢?又有哪个村能象小岗村——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这样有名气呢?能够象小岗村这样引来中央领导频频光顾,引来外商大量投资呢?然而,具有上述优越条件的沈浩同志,又有那样优秀素质的沈浩同志,还一直干到死,才在死后两个多月,方获得上述的殊荣。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没有上述条件的选派下村干部,即使是在农村里干到死,死了之后,又有谁来问津,谁来封赏呢?
这样的感慨,并不是与中央的媒体作对,而是实事求是地说话。据有关人士道,在沈浩同志的努力下,他已从各级财政部门为小岗村引进了资金近3000万元,从外地引进的项目资金达数千万元,而中国有几百万个村,如果每个村都要由国家投资3000万,才能维持象小岗村目前的状况,则全国需要投资上百万亿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外商,也不可能有几百万、上千万个外商把资金投到中国的农村来!如果有谁说有这种可能,那他可以付诸行动,真能做到,倒是国民之大幸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