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双规王益中国证监会面临考验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双规王益背后的金融监管 中国证监会面临考验

  

  2008-6-19   中国新闻周刊

  

  随着王益被“双规”,多起券商违规行为浮出水面。而作为监管层,中国证监会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见习记者/王维博 吴洋

  

  特约撰稿/林森

  

  一次针对地方贷款的审计,将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的违规问题拖出水面。

  

  据媒体道,6月8日下午王益还在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参加博鳌现代物流与自由港国际论坛并发言,但6小时后在返京飞机上已被监控,飞机抵达北京后,办案人员随王益至其办公室,正式对其“双规”。

  

  消息人士称,国开行在6月10日上午的党委会及下午的行长碰头会上,小范围宣布了王益因经济问题被“双规”的消息,“经国务院书面同意,国开行副行长王益于6月9日正式被‘双规’,接受涉嫌贪污等问题的调查”。

  

  “对王益的调查始于此前一次审计”,6月14日晚,一位长期从事证券道的资深记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初,国家审计署在审计国开行河南分行的时候,发现一笔由王益亲自审批的巨额贷款有违规操作嫌疑,这引起纪检部门的关注。”

  

  据介绍,2007年3月,王益赴郑州考察时,曾批示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为郑州提供25亿元资金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中岳嵩山、少林禅宗、武术圣地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嵩山古建筑群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支持郑东新区建设。

  

  知情人士透露,经调查, 25亿贷款中,少林寺和嵩山中学只用了2亿多,其余款项去向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益的胞弟王磊曾从中不当收受“高额财务顾问费”,并将其中的4000万元用于购买太平洋(爱股,行情,资讯)证券的原始股份。

  

  剑指“太平洋”

  

  王磊的这笔“高额财务顾问费”让人联想到此前普遍被质疑的太平洋上市一事。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平洋证券()登陆上交所,这家注册资本15亿元的券商,挂牌首日股票涨幅就达到了424%,市值一跃达到700亿元。“王磊投资的4000万转眼间也飙升至16亿。”知情人士透露。

  

  对于太平洋上市,业界使用最多的形容词是“蹊跷”。 这家三年累计亏损8482万元的证券公司跻身A股市场的途径是与即将退市的云大科技换股进行操作,但其上市用的却是新代码——既不是借壳也不是新股发行。同时,太平洋证券成为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尤其是没有经过证监会发审委以及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直接上市的公司。

  

  作为直接决定太平洋证券上市的文件,《关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关问题的批复》(证监办函[2007]275号),是由证监会办公厅下发的,并且没有公布在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上。一周后,证监会人事发生变动。

  

  一位证券市场的资深人士说,经过证监会办公厅给上交所下发的批复而上市的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受访的一位法律学者分析,行政机关因为实施行政行为需要正式行文的时候,其行文主体只能是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如果证监会实施行政行为对外行文,法定行文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经网对此道称,有证监会官员称之为股改中的特例,且是难以复制的“特例”。

  

  证券乱象

  

  那么这个绝无仅有的“特例”为什么会发生在太平洋证券身上呢?

  

  随着王益被“双规”,坊间开始传闻,作为王磊的哥哥,王益事发与太平洋证券蹊跷上市有关。

  

  太平洋证券成立于2004年1月6日,是云南省政府为了托管问题券商“云南证券”而专门成立的。公开资料显示,“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借助对外经贸信托的央企控股招牌,通过控股太平洋证券的几家股东实际控制了太平洋证券60%以上的权益。据了解,“涌金系”魏东的哥哥魏锋同时是 “明天系”泰山控股的股东之一。

  

  2006年初,“明天系”开始了太平洋证券的战略性转移,通过转让股权谋划上市。根据知情人透露,在太平洋证券筹划上市前后,该公司进行了两轮增资扩股,股本扩大了1倍,股东数量也增加到16家。“太平洋证券在上市前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将近3000万的股权,这实际上是‘明天系’跟当地利益体的一种妥协。”知情人士称,通过转让股权谋划上市——新股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助推上市。因为如果能上市将整体市值做大,即使出让部分太平洋股权,总体上还是赚的。

  

  2006年11月,经过与云南国资主导的云大科技重组领导小组的合议,太平洋证券很快就拥有了《云大科技股权分置改革暨太平洋证券重组上市组合操作方案》。

  

  一位知情者透露,王益的弟弟王磊不久也被调查发现,其在太平洋证券中持有大量低廉筹码。尽管在太平洋证券上市前后,王磊等人将筹码转让或更换股东名字隐匿,但仍被发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太平洋证券A股股票上市时,曾明确标明截至与云大科技股东换股前,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太平洋证券1%股权。 而根据工商信息查询可知:该公司注册于2001年,注册时的法人代表即为王益胞弟王磊,后将主要股权转让至其胞妹王薇。王薇于2007年5月16日名义退出。2008年3月18日,该公司股东会决议,原股东再次将股权转让给宗建文、覃伟桥两位法律界人士。知情人士分析,最后一次股权转让,发生在2008年2月太平洋证券上市被调查后,不排除现在的股东均为代持人。

  

  在“明天系”逐渐退出太平洋证券控制权后,众多人物纷纷通过增发扩股进入太平洋证券,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是律师出身的涂建,他通过持有太平洋证券大股东北京华信六合投资有限公司28%的股权,成为太平洋证券股东。按首日收费价计,涂建掌握的太平洋证券股权价值达23亿元。

  

  资料显示,涂建是主导太平洋证券的增资扩股、股份制改造以及后续的上市工作的关键人物,他在德恒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任主任期间,曾被聘为上交所首席法律顾问。

  

  在业界,有关涂建与上交所的渊源一直流传甚广,2003年,涂建曾聘请上交所法律部以及办公室职员担任德恒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兼职律师,后来,由于这两个人的特殊身份不符合兼职律师资格而被取消。

  

  监管风暴风雨欲来?

  

  今年52岁的王益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曾担任过国家前领导人薄一波的秘书,1992~1995年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1月至1999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股票发行、基金等重要部门,后调任国家开发银行任副行长至今。

  

  6月8日,王益被“双规”的消息传出,多家媒体道称, 1999年2月,王益从证监会调任开行担任副行长,在开行分管研究部等部门,“王益并未就此离开证券界,依然非常活跃,以其深厚的人脉关系成为联系资本市场与证监会官员的桥梁。广发证券借壳的内幕交易问题、太平洋证券的蹊跷上市等,都与王益颇有瓜葛”。

  

  有业内人士分析,调查王益的大背景,是国家近期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有关。

  

  进入2008年以来,上证指数开始加速下跌,跌幅达到44 %。6月12日,上证指数更是首次击穿3000点大关,收于2957点。几乎与股市下跌同时,有关方面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在不断深入——

  

  今年2月,王益在国开行的一位前任秘书因受贿数万元受到调查。在3月底,市场上传出王益的胞弟王磊已被“控制”。

  

  4月29日,资本市场江湖中的最后一个“大佬”,“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中海紫金苑九楼的家中坠落,留下来谜一样的死因和诸多猜测。

  

  5月7日,某证监会前官员接受调查的说法再次流行,当日上证指数大跌5.52%。

  

  6月12日,“经中央批准”,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已经于端午节期间被“双规”。 原因“与其多年来在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活动直接相关”。

  

  至6月16日,包括国开行在内,对王益双规一事仍无官方说法。而中国证监会新闻处负责人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目前没有任何证监会官员被调查。

  

  与上述官方的低调不同,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王益“双规”的背后,一场资本市场的监管风暴已悄然来临。

  

  德隆系倒台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事件

  

  2008-6-18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王益被双规,这是德隆系倒台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事件。

  

   6月11日,“经中央批准”,证券业界的资深人士、国开行副行长、“非著名音乐家”大才子王益被双规。一个熊市的结尾往往以一桩大案的了结划上句号。这次会例外吗?

  

   让我们记住这一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如果说,德隆倒台意味着民间金融帝国的垮台,资本市场草莽时代的终结,那么,王益被双规,很可能意味着既得利益集团的铁板开始松动,王益庇护之下的资本市场的非民间的庞大的“系”也将随之垮塌。。王益双规是清理高层内幕交易的开端,这是比什么都重大的利好。投资者会明确认识到,最高层肃清股市秩序的决心不可动摇,中国有关方面有勇气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大迷障。

  

   围绕着广发证券借壳上市、太平洋证券离奇上市,此轮股改之后新的利益集团水落石出,而魏东的自杀成为一个关键点,死者长往、一了百了的好日子过去了。

  

   在围绕着王益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新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了一大特色,即股权受贿,或者按李德林的说法是“PE式受贿”。这不是新招,却用得炉火纯青。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笔者援引《财经》杂志的道,来认识一下什么叫PE式受贿。王益之弟王磊与备受争议的太平洋证券上市案牵涉颇深。这家违反现行所有上市规则“创新”上市的“特例”公司,于去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挂牌。

  

   “太平洋证券上市的程序问题,早在今年年初就被举至有关纪检部门。举称,证监会、云南国资局的官员涉嫌内幕交易,在股改之前曾购入太平洋证券原始股。太平洋证券上市开盘价达到46元,即使按照6月23日23.11元的收盘价计算,也获利近23倍”。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截至2007年3月31日,也就是太平洋证券筹划上市前后,该公司进行了两轮增资扩股,股本扩大了1倍,股东数量也增加到16家,其中不乏鲜有耳闻、来历难辨的“神秘股东”,其中更有一家小股东与王益的亲属有直接利益安排。

  

   这家公司名为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出资1503万元,下称天津顺盈),持太平洋证券原始股的1%。该公司注册于2001年,注册时的法人代表即为王益胞弟王磊,后将主要股权转让至其胞妹王薇。之后王薇亦于2007年5月16日名义退出。2008年3月18日,该公司股东会决议,原股东再次将股权转让给宗建文、覃伟桥两位法律界人士。知情人士分析,最后一次股权转让,发生在今年2月太平洋证券上市被调查后,不排除现在的股东均为代持人。

  

   另据《证券市场周刊》道,太平洋证券的上市造就了至少九个身价十亿元以上的富翁。五个自然人刘艳国、刘艳强、刘艳刚、韩红和吴晓萌间接控制的北京玺萌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太平洋证券约2亿元资金,按照开盘计算,市值超过84亿元。由涂建、郑亿华、张宪、陈爱华控制的北京华信六合投资公司投资的近2亿元投入资金,根据上市当天的股价计算,其持有市值为83亿元。九个自然人控制的公司进入太平洋证券的时间十八个月,财富增长42倍。

  

   无风险股东是如何形成的,至此一目了然。有关方面一直以尊重市场的名义表示大小非流通行为不应受到歧视。这一说法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大小非,一是承担风险、获取收益的股权投资者,而另一类则是只有收益毫无风险的权贵大小非。

  

   维护无风险大小非股东的市场权益意味着,这些大小非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不利所得变现。所以,维护这部分大小非股东的利益,不过是维护资本市场的潜规则。笔者建议,对大小非股东征收暴利税,根据持股成本按照不同的累进制征收,以鼓励正常的股权投资,而将混水摸鱼者清除出市场。

  

   对于大小非的绥靖,结果是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股改之后限售股越来越多,既得利益越来越强大。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宏观经济走势疲弱,不是市盈率市净率过高,这些理由在全球泛滥的资金面前,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面前,都不是理由。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在以市场化的名义,为伪市场化张目。

  

  注:在此特殊时期,不可能有高瞻远瞩的利好政策出台。一切绥靖。08年是一个多事的年景。

  

  相关文章:

  

  张宏良:当心,4000万股民成为金融买办要挟中央的人质

  

  证监会面临考验:前副主席被“双规”始末

  

  股市下跌,还要“双规”证监会哪些人?

  

  王益双规和股市砸盘

标签:证券   太平洋   上市   股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