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富豪向何处去
山西煤炭富豪现象思考
摘要:山西煤炭富豪的财富主要来自市场,同时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煤炭富豪现象既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文化,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历史现象,它很难推动山西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无论如何对其加以管理和引导是必要的;煤炭富豪应该努力学习文化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育好子女,还要回地方,更要谦虚谨慎,不要为富不仁;温州“炒煤团”现象反映出温州商人的勤劳、精明,温商给山西煤矿带来资金,也从山西煤矿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山西淘汰小煤矿不是“封杀温州炒煤团”;政府在保护矿工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煤炭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优化投资环境、打击腐败、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关键词:山西 煤炭富豪现象 思考 温州“炒煤团” 政府责任
一、山西煤炭富豪的财富的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靠煤吃煤,发煤炭财的人早已有之。1998年前后,煤炭过剩,积压严重,国家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关井压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小煤矿主也有钱可赚,因为他们的开采成本很低。自2001年底以来,煤炭重新走俏,煤价直线上升,而开采成本基本上不上升或上升很少,所以矿主能赚大钱,一时冒出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等等。除了市场因素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促成煤炭富豪的产生。总括起来,煤炭富豪的财富的主要包括7个方面。
1、市场机遇。山西煤炭富豪现象首先是市场现象,就是说,山西煤炭富豪的状况与煤炭市场息息相关。煤炭市场低迷,煤炭富豪数量就少,他们的财产也少;煤炭市场兴旺,煤炭富豪数量就多,他们的财产就多。但必须肯定,这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现象。
2、资源代价。资源代价包括资源损失和资源破坏。小煤矿开采,捞一把是一把,不考虑长远,多是掠夺式开采,资源回收率很低,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几,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由于破坏了资源,给后续开采造成困难。富了矿主,苦了资源,苦了未来。山西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最容易浪费。
3、矿工代价。小煤矿的矿工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工资低廉,福利基本为零,劳动环境恶劣,死伤累累,即使不死不伤,健康的损害和透支也令人发指。煤是带血的煤,利润也是带血的利润,富豪的财富是建立在农民矿工的血泪之上的。
4、环境代价。环境的代价包括地质破坏和地面污染。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多种多样,例如河流干枯、水井干枯、地面塌陷、房屋开裂、山体滑坡等等,非法开采或违规越界开采的危害尤甚而且不易监测和预防。煤炭在地面的储存和运输造成多种污染,例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等等,使附近居民深受其害。环境问题常引起矿方与居民的冲突。很难想象,小煤矿会花大价钱进行环境治理或赔偿,这块省下的钱就加入了利润之中。
5、管理漏洞或腐败。如果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章管理,许多小煤矿就不能开工,当然也就产生不了煤炭富豪。小煤矿泛滥,说明有关机构在管理上有漏洞。矿主还可以交通政府官员等,甚至行贿,利用腐败来发财。
6、矿主自身的条件。能吃苦,胆子大,敢冒险,有一定魄力,能放下架子,善于疏通各种关系,甚至还得在必要时足够冷酷等等,都是矿主能成为富豪的条件。
7、投资回。经营煤矿赚钱,首先得投入巨额资金,也就是说首先得有本钱。矿主投资资金的,有的是自己的原始积累,有的是多人合伙集资,有的是银行贷款,还有的是民间的高利贷等。没有本钱,就是项目再好,也是谈不上赚钱的。
可见,山西煤炭富豪的财富,不是来自高科技,也不是来自优秀的管理或优秀的员工素质,因此,正如一位山西社科专家所言,山西煤炭富豪既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文化,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历史现象。
二、山西煤炭富豪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山西已经产生了一批煤炭富豪,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惯性的作用,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炭富豪。富豪多起来,山西是不是就富足了呢?显然不是,原因主要有六条。
1、 煤炭富豪再多,与总人口相比,也只是极少数
山西省虽然是煤炭大省,但也不是每个县或市都产煤,还有许多县或市不产煤或产煤很少;在产煤县或市,也不是每个乡镇都产煤,还有许多不产煤的乡镇;在产煤的乡镇,也不是每个村都产煤,还有许多不产煤的村庄。山西省有3400万人口,其中能成为煤炭富豪的,估计在1万人以下,加上煤炭富豪的家属等直接受惠人口,最多也就是几万人而已,只是总人口的零头的零头。
2、 富豪向省外转移资金
权威媒体曾经道山西煤炭富豪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购置房地产,每年转移资金不下百亿元人民币,连同其它渠道,估计每年向省外转移资金数百亿元人民币。山西本是穷省,2002年全省GDP仅2002亿元人民币,经过连年快速发展,2004年GDP才达到3042亿元(后来调整为3571亿元),2005年GDP为4121亿元,可见煤炭富豪向省外转移资金的幅度是相当大的。究其原因,一是山西生活环境艰苦,二是山西投资环境不够理想,三是煤炭富豪担心遭到清算,四是跟风攀比等。
3、 富豪与穷人两极分化严重
煤炭富豪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同时,周围有大量的人口却在遭受贫穷的折磨。富豪只能是极少数人,而且必须交通官场。挖煤、炼焦之外,山西地方发财的门路很少。因为采煤、炼焦破坏水源,破坏耕地,破坏矿区居民房屋等,还损害居民健康,使人们收入减少的同时负担加重,例如在耕地减收甚至绝收的情况下医疗费用却增加等等。矿难频发,死伤惨重,其中有来自四川、湖北、陕西等地的民工,也有许多是山西当地人,这说明山西当地也有许多人因为穷困而到小煤矿里去赌命。例如, 2003年3月22日 ,孝义市孟南庄煤矿瓦斯爆炸,72名矿工死亡,这座煤矿相当一部分矿工来自附近的燕富曲村,这个小村子只有200多口人,这次矿难中就死亡12名青年,兴办丧事时,村里甚至人手不够,跑到外村雇人帮忙。再如, 2005年 3月19日 ,朔州细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72名矿工遇难,其中就有本地人25人。
4、 矿难、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是三大祸害
矿难接二连三,给矿工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灾难,也让煤炭富豪沾染了太多的血腥,也劣化了山西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资源浪费和破坏,是侵占未来的利益,是自断后路,还是抢子孙后代的饭,或者说是断子孙后代的路。主要因为采煤和炼焦的缘故,山西早已是不折不扣的污染大省,环境污染给居民造成极大痛苦和伤害,也束缚了经济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降服这三大祸害,山西的经济社会才能谈得上和谐发展。
5、 煤炭富豪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为煤炭富豪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与政治权力结盟,即矿主必须连结官员才能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没有权力背景或者不巴结权力的人,是不能成为煤炭富豪的。因此,煤炭富豪与官场腐败可谓如影随形。有矿主自暴黑幕,自暴向官员送礼或行贿,闻者咋舌。有的非法矿井,只要送礼出手大方,就能通过检查,这已不是什么新闻。每次矿难,都是这种腐败网络的一次大暴露。这个残酷的现实自然与山西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背道而驰。
6、煤炭富豪现象是对高学历人才的最大讽刺
众多煤炭富豪中,最高学历是初中,于是有人称山西煤炭富豪现象是对高学历人才的最大讽刺。
高学历人才,几乎不可能,至少是很难成为煤炭富豪,因为高学历人才一般不具备成为煤炭富豪的个人条件。
文化人爱面子,放不下架子,舍不出脸皮,又担心违法犯罪,不会疏通官场,不服从或不敢服从“潜规则”;文化人心肠不够硬,一是容易同情矿工,甚至很同情矿工,二是容易痛惜资源,三是容易同情矿区的居民,忧国忧民之辈尤其如此;文化人胆子不够大,怕犯法,怕坐牢,怕矿难事故,又本来衣食无愁,一般不愿意去冒险;文化人一般不能吃苦,矿区就是矿区,多数在农村或偏僻地区,生活环境艰苦,再有钱的人也摆不脱艰苦的大环境,生活在城市的文化人难得愿意到矿区去吃苦。凡此种种,决定了高学历人才很难成为煤炭富豪。
总之,既然煤炭富豪现象既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文化,那么,就很难推动山西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倒是透支了地方的资源和环境,可能还劣化了地方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大量转移了资金,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为了尽量减轻负面影响,也为了尽量增加正面效果,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三、山西煤炭富豪向何处去
1、富豪要多学习文化
据媒体道,山西煤炭富豪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例如把子女送入贵族学校等等。其实,富豪自身的学习也是当务之急。自身的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改善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同时还能带动和指导子女的学习。父母为了让子女学习用功,常采用强迫的手段,甚至打骂的手段,殊不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学习带动子女,效果会更好。许多农村父母指导孩子读书,孩子在小学阶段尚可,孩子升入初中后,便力不从心,就与自身不读书有关。也许有人会说,富豪本来就书读得不好,如果他们书读得好,也就成不了富豪,加上年龄较大,已经定型,再学习太难太难。不错,底子薄年龄大的人再学习是很难,但也不是不可为,关键要看决心、毅力和方法,只要决心大毅力强并方法对头,学有所成是完全可能的。文化人很难成为煤炭富豪,反过来,煤炭富豪也很难成为文化人,但都不是绝对的。当然,要学习,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学习,找替身进校学习或花钱买文凭是不行的。
2、子女教育要平民化
创业难,守业更难。富豪的家业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就必须有人才。同样,挣钱难,出人才更难。不少人辛辛苦苦创业起家,但后代是花花公子、败家子之类,家道迅速衰落,逃不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更有甚者,山东省烟台市辖下招远市的李某,其父在世时开金矿,给他留下一百多万元的家产,但被他很快败光,过惯了富裕日子的他便结伙抢劫杀人犯罪,于 2004年11月10日 在青岛被枪决,年仅22岁。富豪的子女本来就有优越感,进入贵族学校之类,更容易产生贵族思想,优越感无限膨胀,招惹是非或招来祸端。富豪子女进入平民学校接受教育,接触平民子弟,接触社会的广大面,容易形成平民品格,也容易形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只要管理得当,平民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在学校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教育子女平平淡淡。
3、提倡爱国爱省爱乡
无论如何,富豪的财富取之于桑梓。向城市转移财富也好,向省外转移财富也好,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拿出相当的财力回地方。爱国,是当然的,同时还要爱省爱乡。取之于晋,用之于晋,理所当然;取之于矿区,用之于矿区,天经地义。应该在省内置业,投资,兴办项目,同时应该爱惜生命,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矿工的生命和健康,珍惜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当然,爱省爱乡,也不是无原则的,不能违反商业规则,对不好的投资环境也不能一味迁就,要选择好的投资环境,也要推动本地投资环境的改善。
4、 遵纪守法,谦虚谨慎
有的人,在发财之后,能谦虚谨慎,广施善心,广结人缘,既回社会,尽一份心意,也求得自己及家人的平安和顺利。有的人则不,在发财之后,变得为富不仁,目空一切,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迷信“花钱能使鬼推磨”,与官府勾结,恃强凌弱,横行不法,害人害己。2004年某日,杭州市一辆宝来车,在经过一处积水区时,明明看见路边有一个女子正推着自行车艰难行进,却毫不减速冲过去,更令人瞠目的是,当溅起的水幕覆盖了那个弱女子之际,车内的司机和坐客竟然笑得前仰后合。2005年2月,长春一辆林肯车硬是拖死一个9岁的女孩,结果肇事司机(付中涛)很快被执行死刑;3月,又发生辽宁省人大代表、千万富翁侯建军驾车故意撞死人案,侯被一审判处死刑。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为山西煤炭富豪敲响了警钟,教导人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不仅不干违法犯罪的事,而且要远离低级趣味,例如赌博、包养“二奶”之类。
四、关于温州“炒煤团”
1、温州人勤劳、精明
记的1988年初,在晋西北的保德县某乡,有一处小矿井,井下正在掘进巷道,由浙江的工程队施工。保德县当时是贫困县,当地人穷,但宁肯闲着受穷,也不干象井下巷道掘进这样的苦活。浙江人比山西人能吃苦,恐怕大多数山西人不否认这一点。温州人能吃苦,而且精明,善于捕捉商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民间资金富集,必然要寻找投资渠道。山西的许多煤矿,在山西人手中时,市场低迷,惨淡经营,在以很低的价格转到温州人手中后,市场迅速转为高涨再高涨,利润滚滚而来。这一方面说明世事无常,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判断力的差异。
2、巨额利润向何处去
温州商人给山西煤矿带来了资金,同时也从山西煤矿赚取了巨大的利润。这利润到底大到什么程度,恐怕谁也说不清。据说温商投入山西煤矿的资金达40亿元,利润应该在年20亿元以上。一说温商控制了山西2000万吨的年产量,如此,即使吨煤获利100元,总利润也达20亿元,而实际上吨煤利润不止100元,而且有说法称温商控制了山西8000万吨的年产量,占全省中小煤矿的60%等。这些暴利向何处去,是值得关心的一个问题。
3、莫提“封杀温州炒煤团”
最近有道称,山西要“封杀”温州炒煤团,这只能是误解或误导。正如前文所言,小煤矿造成的矿难、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是山西面临的三大害,必须给予解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依靠小煤矿是不行的,小煤矿小而分散,必须将煤矿集中化和大型化,才能解决问题。山西淘汰小煤矿的政策不是专门针对温州的投资户,而是针对省境内所有的投资户,包括山西本地的小矿主。淘汰小煤矿,不是封杀,而是改造和提高。温商资金的进入,提高了山西小煤矿的技术水平、安全水平乃至环保水平,功不可没,但这种提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提高,为实现山西煤矿生产经营的安全、高效、清洁、文明而贡献一份力量。有温商自暴,在山西承包煤矿的过程中,曾通过向山西当地官员送大礼(行贿)来谋求巨额好处,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不利于浙江与山西两地间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应予摈弃。
4、温州人很难变成山西人
有的山西人,已经变成温州人。多年来,山西人才外流,“孔雀东南飞”,温州是山西高层次人才流向的一个主要目标地。山西人在温州工作,定居,时间久了,就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温州人,他们的后代自然也是温州人。那么,到山西淘金的温州煤老板,会不会在山西定居,融入山西社会,成为山西人呢?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山西属于北方内地,气候干燥,风沙大,污染重,冬季寒冷,生活环境艰苦;温州属于东南沿海,气候湿润,空气污染少,夏有酷暑但冬无严寒,比较适合于人类居住。当然,山西在整治环境,有朝一日省境成为秀美山川,城市成为花园城市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也未可知。
五、政府的责任
针对与煤炭富豪有关的种种问题,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山西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管理,而且许多问题非常迫切。
1、保护矿工的生命与健康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小煤矿的民工死亡占主体,而且管理不善是罪魁祸首。山西是煤炭大省,也是矿难大省,在产生煤炭富豪的同时,也产生一批又一批的冤魂,给成百上千的家庭造成灭顶之灾,而且几乎每次矿难都是人为造成,因此强化管理迫在眉睫。山西率先从2004年开始把矿难死亡赔偿金提高到每人最低20万元人民币,达到原来的好几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还远远不够。一条命赔20万元,比省外的水准高出数倍,但比国际水准仍有差距。提高死亡赔偿标准,对遏止矿难发生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只有综合治理,例如加强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违法的矿主的惩罚力度,打击黑心矿主在权力机关的保护伞等等,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保护矿工生命的同时,还要保护矿工的健康,例如改善劳动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医疗保障,防治职业病等等。
2、保护资源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又属于能源短缺型国家,不得不大举到境外寻找石油、煤炭等,因此,山西的煤炭资源,对山西也好,对全国也好,不仅是宝贵的,而且会越来越宝贵,而小煤矿的掠夺式开采,实质上是以开采为辅,以破坏为主,令人痛心疾首。提高资源回收率,遏止浪费、破坏资源的行经,既是对山西负责,也是对全国负责,既是对现在负责,也是对将来负责,既是对今人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淘汰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小窑,算是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3、防治环境污染
山西的环境污染,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全世界也是出了名的。小煤矿、小炼焦等富了少数人,苦了广大群众,也损害了山西省的整体形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临汾、大同、阳泉等地开始大力治理污染,任重道远。治理矿区的环境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作为责任人,责无旁贷。治理已有的污染,同时防止产生新的污染,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诱人的目标。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临沂市等为了确保和改善环境质量,回绝了大量外资项目,因为它们是污染项目或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虽然损失了一些眼前利益,但因为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好,经济仍能高速发展,这对山西也有借鉴意义。
4、优化投资环境
山西省,或者山西省内某市、某县等,要想留住煤炭富豪的巨额资金,不能靠行政强制,只能靠优化投资环境来实现。优化投资环境,包括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市容、通畅的道路、方便的交通、足够的娱乐设施等,软环境如完善的法律、高效率的政府、廉洁的官员、文明的居民、良好的治安等。政府除了要防治污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更要推动廉政、文明、法治,遏止权力部门或官员个人凭借权力对投资户吃拿抢要甚至敲诈勒索,打击偷盗、抢劫、诈骗、杀人等犯罪活动。煤炭富豪向外地转移资金,肯定是转移到投资环境比山西好的地方,不会转移到投资环境比山西差的地方。山西的许多地方治安形势严峻,仅这一条就得把好多人吓跑。山西优化投资环境的任务很重。
5、建立和谐社会
建立和谐社会,政府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是要通过种种措施来缓解贫富两极分化。据说,中国目前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已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警戒线。国内各省市区之间相比,尚无证据说明山西省的贫富两极分化尤其严重,但煤炭富豪现象似乎在证明这一点。通过税收、财政、工资等政策或措施来适当“熨平”贫富两极分化,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政府可以推动煤矿提高矿工的工资福利。
6、防止和惩治腐败
要实现政府的职责和目标,就必须狠反腐败。中国的腐败很严重,已经危及政权的生存。多年以来,山西经济落后,但山西的腐败不见得落后。煤炭富豪经营政治,经营官场,有些地方搞得乌烟瘴气。官员以权力参股非法小煤矿,或收受贿赂后营私舞弊,触目惊心。违规生产导致矿难,矿难发生后又封锁消息,藏尸瞒,丧尽天良,其中都有腐败官员的影子出没。遏止腐败,是基础的基础,如果任腐败猖獗,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