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恽仁祥:国际级“奇闻”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国际级“奇闻”

  

  我所以称这则新闻是国际级“奇闻”,是因为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从未见有史载的新闻:“水银刀鱼”(注:长江出产的一种鱼,“商贩”在鱼中灌了水银,以增加重量,卖给食客)。这则国际级“奇闻”,于2011年4月20日人民日名下的《京华时》A23版,标题为:顾客所购刀(鱼)体内检岀水银“(江苏)江阴立案侦查‘水银刀鱼’”。文章称:“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莱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三条体内掺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化学称为汞)、“刀鱼与河豚(鱼)、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在市场上极其昂贵,注入水银使刀鱼増加重量,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注:冒充新鲜)。

  

  在此先介绍一下:清明节前刀鱼、鲥鱼较有名,此时烹饪时都不用去鳞,而可食用,有脆嫩之鲜味;即或鱼刺也不显得发硬。但明后,尤其立夏后,其品味明显下降,价格也明显回落。但在30多年前,即沒有大量“公务员”公款吃喝前,刀鱼并非高档鱼,如果1斤能称7、8条以上,每市斤价约9分至1角5、6分钱,即便最大的(一斤称2、3条),每斤仅3角多至4角多,立夏后就更便宜。鲥鱼那时在北京市场上也仅1元多一斤。

  

  说也揍巧,我已多年不回南方了,早忘了这些长江鱼味。但今年因我叔岳父、母恽雨堂和李文两位烈士牺牲80周年。由于他们无子女,我理当专程去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扫墓。并顺便回老家走访些亲友。我于4月3日到上海,同我老伴(老伴因健康原因未能回去)的大哥、二哥的子、女及侄孙辈,一道商定,于4月5日正清明,共6人一道前往龙华烈士陵园为“龙华24烈士”扫墓。谢谢陵园两位分管24烈士的同志陪同我们为我叔父、母敬献了鲜花,向烈士墓行三鞠躬礼,而后又陪同我们瞻仰了陵园为24烈士牺牲80周年专门设立的展览室,以及按原型仿造的反动派囚禁烈士们的牢房,并详细向我们作了介绍。比10年前,即24烈士牺牲70周年我专程去扫墓,增加了不少史料和实物。在此,我谨以恽雨堂、李文两位烈士的晚辈,向龙华烈士陵园同志们辛勤、认真、负责的工作,以及热情接待,表示深切的谢意!

  

  在我正准备把我去龙华烈士陵园扫墓拍摄的资料录像、照片整理成文字,以及把我掌握的24烈士遗骸发掘的真实史实资料邮给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时候。却见《京华时》的上述“水银刀鱼”的导,不得不为此写几句。

  

  因多年沒有回老家,这次順便回家看看,略知上述“长江三鲜”。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价格,但只知道大概价。亲见一盘三条刀鱼,共约3市两重欠一点,计1800元,估计每市斤6000元以上。每条河豚鱼牌价约2两左右,每条160元,约折合每斤800元左右。鲥鱼不知价格,估计很昂贵。人们响应先富起来的号召,疯狂的“公务员”吃喝风,把“长江三鲜”吃到了几近绝种,刀鱼里加水银,为增加GMP作贡献,也就惊而不怪。

  

  鲁迅先生笔下的《药》,是牺牲的烈士脑髓包子“治病”。如果鲁迅先生时代有水银鱼,则可能鲁迅先生笔下将用水银鱼代替人脑。

  

  在水银鱼新闻导的前两天,即4月18日,《京华时》头版大“温家宝痛斥染色馒头瘦肉精”。副标题称:“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道德滑坡何等严重、温州查出近20万个染色馒头”。同样,如果温家宝迟两天“痛斥”,就不会“痛斥”染色馒头瘦肉精,而是“痛斥”水银刀鱼了。可见,一个国家总理,都如此赶不上“科学发展”速度。就难怪普通百姓拼老命守着那块千年来活命的土地不让强征、强拆,守着千年的种子而不让转基因,……。由此,谁能说“改革开放”30年沒培养岀人才?请问,中华民族,哪朝、哪代能发明水银鱼、染色馒头、瘦肉精、三鹿奶粉、转基因粮、……?30来年的实践证明:“科学发展”从未有今天这些举世震惊的成就。

  

  我倒要请问,如此“科学发展”速度连总理都赶不上趟,将怎么办?

  

  恽仁祥

  

  2011年4月20日

标签:水银   烈士   4月   烈士陵园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