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不应挑动大众敏感神经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不应挑动大众敏感神经

  

  :热血冷眼(好得很0303)

  

  这几天,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改革的新闻挑动了大众的敏感神经,网络上质疑声音不断。据道,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最近,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已正式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试点改革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大幅下降。有关部门说大幅降低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将减轻财政负担。因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据说改革的理由是,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财政不堪重负”,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可是这种解释显得非常的勉强,没有多少说服力,网络反对的声音是铺天盖地。但是我看到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说为什么公务员不改而只改事业单位,是明显不公平。而我认为这项改革为什么会引起大家质疑的关键,是我国的利益分配还存在很多缺失,对改革到底要到何处去没有搞清楚。

  

  没有错,光动事业单位人员而机关公务员巍然不动的确有失公允。我们知道,机关事业人员都是纳税人花钱购买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要说财政不堪重负,机关事业单位皆应该“减负”,应该精简机构和冗员,减少吃财政饭的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可是光动事业单位人员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是本末倒置,是对中国国情的严重错误认识,是瞎折腾。因为给任何一个群体降薪,都将会造成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我们的错误财政政策导致资源更多是向城市倾斜,使农村与城市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反映在养老保障上,形成了吃财政饭的城市人、吃企业饭的城市人、没有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包括个体户)、农村的农民的“四轨”政策,该政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这后三种人与“吃财政饭”人群的收入差距是依次越拉越大。很多人都认为,现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可是机关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者不愿从自我改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了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我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何况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当时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安排的,很多人在工作的几十年中,拿的是统一规定标准的低工资,可以说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这些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如果真的因“市场化”改革而发生混乱,对国家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为何挑动大众神经,实质上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缺失,是我们以前没有很好的重视社会保障,对到底是国富国强,还是民富国强没有搞清楚造成的。工资增长与GDP增长不成比例,世界最低;富豪的资本高速暴增与劳工血汗工资几十年原地踏步,举世罕见;不受约束的公款消费、最高的行政成本指数与全球排列倒数几名的教育和卫生投入,令人汗颜。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而人民普遍收入过低,靠压制劳动力价格的低劳动成本维持发展,在社会福利这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巨大。大家不要简单的看给哪个群体发钱多了,不管是工资还是养老金,其实都只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人员,如果大家的收入高一些,贫富差距小一些,腐败少一些,会不支持改革吗?现在搞所谓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压低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金的改革,其实和以前的教育市场化和医疗市场化的改革一样,将把民众折腾得苦不堪言。如果真的按照这样去搞所谓的“改革”,只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关键是那些高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不要再让他们随便增加工资,那些没有多少水平而收入很高的所谓教授、专家可以降一些,那些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像马明哲这样六千多万的高管应该大大的降、狠狠的降。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消费还有豪华的官府楼堂等等你如果把他们降了,减少那些根本不合理的开支,少搞一些面子工程,政府少投资一些没有效益的项目,少买点美国国债,少让外资从我们的银行改革中豪夺几十、几百亿美元,何需要减普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呢,完全还可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全民的收入到2000元以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增加全民的收入是根本,也能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抵御经济危机,最终实现国民的共同富裕、国家的真正富强。

  

  养老金政策应当改革,也可以改革。对某一年龄段的退休人员,必须取消退休待遇的多轨制,扩大养老福利覆盖的人口比例,而不是画蛇添足去降低一部分人的养老金。这样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瞎折腾民众意见肯定大,因为民众将不光会对公务员群体有意见,还会对整个离退休制度、对政府甚至对社会有意见。现在六十多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在五十多岁以前的几十年中,到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任什么职务,自已是不能决定的。对新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国家不要再大包大揽,应该采取新人新政策,老人老政策,同时,改变现在的以职务职称高低为养老金依据的状况,有必要以地区不同和工龄长短作为制订退休待遇政策的主要依据,以免产生太大差距和不合理。

  

  总之,任何涉及面广泛的重大政策的出台,必须慎之又慎,要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要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养老金改革多用加法,慎用减法,只有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要义。请千万不要故意去挑动大众敏感神经,中国不能再折腾了,更不能瞎折腾了。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