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北风:警惕货币政策伤及民族产业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我国目前采用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会从总量上带来经济增长的减缓。从我国宏观经济预警信号图可以看出,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在缓缓下行,我国经济有转冷的迹象。2008年前5个月,我国消费物价指数持续在7%以上的高位运行,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偏冷,出现了高通胀低增长的势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出现减速或者衰退,必然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测算得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将下降0.94个百分点。此时,在生产流通以及资本市场资金严重短缺、内需上不去的情况下,实施收缩的货币政策,尤其央行6月8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的局面,使本来已经大幅下跌的股票市场严重失血,使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投资资金严重匮乏,许多企业运行吃力。货币政策目前的注意力往往只关注个别经济指标,却不关注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货币政策不应该仅仅用一个指标的变化去治理另一个指标的变化,而是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适当加大调控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今年发生的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也会给物价上行带来压力,与此同时,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流动性调节与经济体的健康的关系更加重要。
从紧的货币政策还从结构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结果。伴随着热钱的涌入和外汇的增加,我国不断扩大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结果是人民币可贷资金减少。据统计,国外净资产在我国货币供应量中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31%。如果把经济部门划分为与外资外贸相关度高的部门和相关度低的部门,那么,外资外贸相关度高的部门主要服务于国外经济体,外资外贸相关度低的主要服务于国内经济体。整体上压缩人民币流动性的结果就是在结构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外资外贸相关度高的部门的由于收到投资和货款是外汇,外汇无论是换成人民币还是直接使用,其资金受到的影响较小;外资外贸相关度低的部门,其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其他直接融资渠道,由于银根收缩,其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具体到银行层面,2008年第1季度,我国中资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除外)新增贷款同比下降1997亿元,外资商业性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同比增加165亿元。2006年,上海市外资银行贷款市场份额呈持续上升态势,全市外资银行贷款余额为2635.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4.2%,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外资银行11、12月连续两月贷款新增额超过100亿元,占同期全部贷款新增额的58%。2007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3112亿元,同比多增1252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增加2056.4亿元,同比多增834.4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增加1055.6亿元,同比多增417.7亿元,其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4%。具体到企业层面,当前的货币政策相当于从服务于国内经济的企业手中抽走了人民币供应量交给了服务于外部经济的国内美元资产持有者。据对相关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者调查,他们普遍反映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加大。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个后果,即资金充裕的外资廉价收购国内企业。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倾向的出现,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避免让不该紧缩的部门紧缩,让本该紧缩的部门扩张。
标签:贷款   外资   资金   亿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