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经济安全问题难以避免?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编者按:本文对经济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是有所认知的,中国经济安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本文所不得不承认的“以前从未遇到过的”。然而另一个结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却论证不严密,或者说无法论证成功,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出现严重的经济安全问题,起码属于受错误思潮误导下的政策失误,更不排除某些人充当汉奸卖国、充当经济杀手的可能。只有追究相关责任,清除那些制定错误政策的主导者,经济安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如按照本文论调实践,认定这些问题“难以避免”,更严重的灾难性的经济安全问题将在未来“难以避免”;不追究相关责任,亡国也“难以避免”。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安全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是近期高层对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总体判断。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认为,从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都还较弱,面对国际经济竞争、国际市场波动、国际金融风险、国际资源争夺、贸易保护主义等,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并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格外值得关注。

  

  金融领域安全压力巨大

  

  中央要求建成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是因为金融安全是当前经济安全的核心,现代金融运作,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类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中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近年来,所有国家发生的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几乎都是首先从金融危机开始的。”

  

  “金融开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际经济金融化程度也在加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陈凤英对本刊记者说,“2006年全球金融资产已经达到190万亿美元,而全球的GDP总额才48.2万亿美元,经济金融化程度已经达到395%。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风险性自然也在增加。”

  

  陈凤英说,各国金融运作的相互联系愈加密切,相互影响也更加凸显,一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很容易通过“链条效应”在全球范围迅速扩散,影响到各国的金融安全。例如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波及全球,导致全球股市大幅震荡。目前危机依然没有结束,国际金融市场尚处于草木皆兵之中。

  

  另一方面,外资参股控股内资金融机构的状况也在加剧。

  

  “虽然很多境外金融机构名义上是参股,但实际上有的已经控股了。”江涌的话里透着担心。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改革研究所研究员高梁则明确地指出,至2006年9月,国内被外资参股控股的金融企业共67家,包括16家银行、4家信托公司、19家保险公司、1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4家汽车金融公司。外资金融投资者的兴趣涵盖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所有领域。他指出,外资大批进入国内金融机构,在对金融体制改革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包括外资控制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财富外流、中资银行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的流失等。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据统计,截至2007年5月末,共有42个国家在华设立了75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9896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62倍,入世5年的资产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9.71%。高梁谈到,历史上,一些国家盲目过度开放金融市场已经带来了沉痛教训,因此,在国内尚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本国金融业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过度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战略性资源安全体系需强化

  

  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虽然在总量上相当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铁、铜、铝等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42%、18%和7.3%。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与国内供给出现大的缺口,进一步增大了进口的依赖程度。

  

  以石油为例,近年来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06年能源蓝皮书已经预言,201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而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将达到55%。

  

  除了石油,其他战略性资源的状况也不乐观。有资料显示,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到2010年能够满足国内需要的仅为23种。其中铁矿石、铜和铝的对外依赖度均超过50%。进口大量的战略性资源,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及其护卫。这不仅将面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引发的商业风险,而且将面临潜在的政治和安全风险。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土地、水、矿产、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在1.73左右,在全世界10个人口过亿的大国中排倒数第二,接近完全不安全国家之列。

  

  外资并购之风的风险

  

  “外资近年来进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独资增加,并购明显上升,尤其敏感行业和敏感企业的并购案例增多。”陈凤英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将并购对象定位于中国一些行业的重点企业,有的甚至是整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国家主管部门在题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调查告中指出,近年来,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扩大垄断地位。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品牌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品牌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告也表明,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高梁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按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为50%),衡量当前外资对我国产业市场的控制率,则亮起红灯的行业已经很多。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前,以并购形式进入国内的外资只占直接投资的5%,2004年这一比例快速上升为11%,2005年以后接近20%。而随着我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以及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众多跨国公司开始将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至中国市场,多种预测判断,外资并购的大潮才刚刚开始。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除了平时经常讨论的投资、贸易、能源等问题,信息安全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江涌提醒说,“信息安全是一种无形的安全,但其影响却往往比有形的安全更大,却又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像咨询、评级、审计等行业的高端市场实际上都已经被外资垄断。”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外加安达信,陆续获准在华设立合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屡屡被曝光会计丑闻,如银广厦、郑百文、蓝田股份等案,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文,要求上市公司IPO及再融资时,财务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一些银行也发布了类似规定。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四大”在华业务排名迅速升至前四名。

  

  这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有的又往往处于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专家认为,通过审计、评级等业务,外国机构可以获取到关键行业几乎一切重要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布置、国有银行过去不宜披露的资金用途,等等。现在,大量的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和商业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有效化解不利因素

  

  “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度在上升。”陈凤英提到了衡量经济安全的四个标准,“一是一国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我们原来面临着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更不用说竞争力了,而现在我们生存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第二个标准是,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现在看来我们化解金融风险和能源危机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第三个标准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控制力,资料表明,除了上世纪90年代稍有波动以外,我们一直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明显增强;第四个标准是,能不能保持或创造一种对我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而现在我们的外交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都十分成功。”

  

  当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观点。江涌认为,开放是历史趋势,但由于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西方国家制订并主导的,而我们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又过多地遵循了这样一种秩序,因此我们有时显得比较被动。“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应对乏术,从而产生危机的风险比较大”。

  

  共识则是明确的: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用江涌的话说,“我们发展的速度这么快,西方没有料到,我们自己也没有料到。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战略和技术准备。”

  

  来自高层的声音是,国际环境中对我有利的因素是在不断增加的;同时,风险和挑战还是很多的,有的甚至是很严峻的。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只有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我们的经济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标签:安全   经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