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自从去年美国次级债危机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整个世界的金融系统已经面目全非,由此带来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面对这一经济状况,世界大多数经济学界人士对世界经济的前景都不敢乐观。美国政府和不少国家的政府对各自的金融系统进行了以“国有化”和注资为主的,大规模的干预。为了使政府干预所发出的信号,能够达到最大化,甚至以几个国家的央行同时公布的,前所未有的形式,宣布减息。对美国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干预,美国舆论认为是“美国式的社会主义”。无论这样的评论是否正确和准确,却清楚和明确的表明,这是一场世界性的,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大规模的,以“国有化”为主要形式的干预。世界各国政府对世界性的市场和经济的干预,既表明了,政府不得不被迫对市场和经济的干预,是违背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也表明了,所谓私企比国企更有效率的经济理论,被现实之中的,政府将私企“国有化”所摧毁。这一次世界性的,政府以“国有化”对私企进行的干预,清楚的表明,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化”为主体的,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理论,已经面临破产。
在世界经济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世界经济所发生的大变化,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在这三十年之中,垄断和主导着中国经济学界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是否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1,“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市场化”理论的破产
“市场化”这一个词,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上出现,现在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对“市场化”的解释,或者说是定义,就是“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对于这一点,现在竟然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没有“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那么,请这些人去向张维迎求证,他是否以“政府可能是自私,无知,和言而无信”来论证“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同样,他们也可以去向许小年求证,他是否曾经在上海的国家级的平面媒体上,发出“政府退出市场”,“退出经济”的呼吁的。发出这些言论的人,都是经常在我们国家财经媒体上露面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中赫赫有名的“著名经济学家”。同样,我们也可以查查主流经济学家之中,究竟有没有人直接反对和否定他们的这些言论的。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也认同政府干预,由此,在“反思改革”的时候,这些“只讲经济,不讲道德”,利令智昏的人,竟然欺世盗名,贪天之功为己有,说什么“主流经济学家早已经指出这一点”。难道他们认同政府干预的观点,比非主流经济学家们更早提出来?难道他们认同政府干预的看法是他们的原创?难道他们以令人信服的论证,真正解决了政府干预的核心——论证了市场自动修复论是不讲效率的?这些人的厚颜无耻,的确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完全可以拿一个“厚颜无耻”奖的世界冠军了。
“市场化”的经济理论认为,只要政府作为裁判,保持公正,那么,市场就可以最有效率的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即使市场可能失灵,那么,市场也能够自动修复;而政府的干预,倒有可能造成政府失灵,使市场和经济雪上加霜。所以,政府的干预就是多余,不必甚至是有害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理论之中,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内在的,合理的逻辑推论。
笔者在2000年所写的【“市场化”——一个走向极端的错误口号 论政府与市场和经济的关系】一文,以【“市场化”——一个走向极端的错误口号】为标题,明确指出“市场化”是错误的口号。笔者在2005年所写的【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质疑 再论政府与市场和经济的关系】一文之中,对“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错误之中的关键——市场自动修复论的分析和批判,说明了市场自动修复的实质,是不讲效率的,因而违背了经济学理论探索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问题的宗旨的。(该文发表于【】网站)。这样,“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逻辑错误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经济理论上,撕下了“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口号的,“经济科学“的面纱,还其以假科学的本质。证明了“市场自动修复论”是不讲效率的,是违背了经济学讲效率的宗旨,即犯了经济学不讲效率的逻辑错误,因而是假科学的,错误的经济学理论。
由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其对“市场化“和”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理论的最大的打击,就是证明了:政府的干预,不仅仅对市场失灵的时候,是必须的;而且在市场没有失灵的时候,也是必须的。目前先进工业国对其金融系统监管制度进行反思,认为政府平时对经营者监管不严格,是造成此次金融系统崩溃的重要原因,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改革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及世界金融海啸证明了,市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一定会失灵;而市场的失灵,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不仅仅会丧失效率,很可能使市场崩溃,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大灾难。由此而证明了,“市场化”和“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口号,是错误的口号。其错误之处,不仅仅是对社会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必须负责,这是在政治上对社会公正的背叛,是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的反动;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由于其违背了一贯以“讲效率”的面目出现,在此却暴露出不讲效率的实质,而成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这样就违背了经济学的探索经济效率的宗旨,是假科学的,错误的经济理论。
如果说,经过了这一次的世界金融海啸,社会大众对“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口号已经不会再相信的话。那么,对更深层次的,由市场还是由政府来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问题,却由于主流经济学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充满着五光十色的泡沫所加以宣传,而使社会大众依然沉醉在“市场化”的梦幻之中。
如果我们认为,由市场来对资源进行基础性的配置的话,那么,这两年来,世界上各种资源(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石油,能源,粮食等等)价格的翻倍和腰斩,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正常表现。这样,如果中国的资源价格也与世界资源价格一致的话,中国这两年现在依然存在的许许多多的私企,将在世界资源的高价格面前消失,而无法生存到现在。由此,中国的经济,将比现在更差。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对高油价的干预,得益于中国石油对国内成品油的,远远低于世界价格的销售,才使国内许多私企免于运输费的急升陷入破产。所以,如果中国真的是实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话,那么,中国这一次就无法避免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而且这样的冲击应该早已经成为现实。
尽管现在美国和世界的实体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社会还有争议。但是,美国和世界金融系统的崩溃,需要重新确立新的金融规则等等制度,则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以上种种现实告诉我们,退一万步而言,无论美国经济是否已经陷入衰退;无论中国这一次能否避免经济衰退;无论“市场是否应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等等。主流经济学家们的“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和“政府退出市场和经济”的“市场化”的错误,在美国和世界金融海啸面前,已经完全崩溃了。从此之后,主流经济学家的“市场化”的口号,尽管充满着五光十色的泡沫的幻彩,很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已经不可能再获得社会大众和政府的相信。这一经济学理论已经在社会之中失去信誉,如同所有的假冒伪劣商品必然会被社会所抛弃一样,“市场化”的假科学的经济理论已经破产,也必然被抛弃。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形式;先进的上层建筑对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落后的上层建筑对先进的经济基础的阻碍作用。但是,无论如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必定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而不可能绝对割裂,互相之间没有影响的。所以,政府与市场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美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选,就是市场和经济对政府所起的影响和作用;美国的金融海啸,就是政府对市场和经济平时不干预,纵容市场和经济的必然结果。由此造成了金融海啸;而目前美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全面干预,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所必然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尽管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并且误导了许多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政府不干预市场和经济”的政策。但是,这一次的美国和世界的金融海啸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样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长期的历史的和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政府不干预市场和经济的结果,一定会使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失灵如果不干预,一定会使市场和经济陷入崩溃。
最近,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不得不承认以前对市场过于相信,放松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这样的观点及其转变,是很有代表性的。现在不仅仅是美国政府,连欧洲各国政府的官员们,在面对这一次世界性的金融系统所出的问题,几乎都一致强调,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这已经足以清楚的表明,先进工业国各个国家的政府,对市场的态度,已经从以前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之中清醒过来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已经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抛弃。
美国和世界的,这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的前因后果再一次证明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中,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互相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同样,也证明了“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是错误的。尽管“市场化”的理论曾经以令人梦幻的五光十色,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眼球,但是,在长期和历史的,大多数国家政府的实践之中,以前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现在的美国和世界的金融海啸,也证明是错误的;以后,也必然还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尽管世界在短时间之内,会被一些各种各样的,五光十色的,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的错误理论所迷惑,但是,在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实践之后,错误的理论终究会被否定。历史正是以这种,既对实行正确的理论的结果得出正面的肯定;也在实行错误的理论得出的否定,从反面证明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

  

  2,“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私有化”理论的破产
“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口号和文章,在执政阶层主流派所作的伟大的战略决策下,曾经在国家级的平面媒体上,铺天盖地般的,整版整版的刊登出来。这些文章从各个领域和方面,对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进行了所谓论证。
国企之所以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原因,据说是没有效率或者是竞争力没有私企强。张唯迎从代理成本方面对国企没有竞争力进行了论证,其得出的结论是家族企业最有竞争力;樊纲则从“国有资产是无主之物••••••谁先拿到就归谁”,从国企必然流失的角度,对私有化进行了论证。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政府的国家级平面媒体上,没有发表或者刊登过“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口号和文章的话,那么,请这些人去查查我们国家在2000年前后的国家级纸,就可以清楚看到,这是否是现实。同样,如果有人认为,张唯迎和樊纲并没有论证国企的没有竞争力,那么,也请他们去向张唯迎和樊纲求证。虽然,张唯迎和樊纲的论证并没有在国家级平面媒体上刊登出来,但是,此后在国家级平面媒体上,却围绕“冰棍”必然流失和“暗流”不如“明流”等等,进行过争论。而这些争论就从一个则面证明了,这些以“讲效率”为名,对国企进行过“没有效率”的论证,并且由此使执政阶层主流派作出了“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战略决策的事情,的确曾经存在。其始作用者,至少就表面而言,就是张唯迎和樊纲。
改革开放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的,那么,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恰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美国和世界金融海啸之中,美国和世界大多数先进工业国都对丧失了竞争力的银行业的私企,实行“国有化”的行动。这样的行动,难道证明了,国企没有竞争力;国企没有效率;国有资产必然流失吗?
请我们的主流媒体的记者和从业人员,在今天,在美国和世界金融海啸欣起滔天巨浪的时候,一定要问一问张唯迎和樊纲,他们的国企没有竞争力,必然流失的理论,是否正确?他们现在是否依然还坚持这样的观点?难道这样的实践的结果,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这些在没有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的正常竞争下破产,倒闭的私企,其丧失竞争力的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些私企的竞争力比国企差?世界性的金融海啸,难道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吗?
如果说,张唯迎对国企没有竞争力的论证,还只是局限于对国企没有竞争力进行论证,提倡“私有化”的话。那么,樊纲则是赤裸裸的,公开提倡原始资本主义的掠夺理论,通过鼓励经营者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来实行“私有化”。
笔者曾经在【对国企改革的反思——论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一文之中,分析和批判了两权分离的国企比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没有效率的,张唯迎的错误理论;在【历史证明了什么?——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之二)】一文之中,批判了樊纲的“国有资产是无主之物”的“冰棍”必然流失理论。那么,美国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事实,对张唯迎和樊纲的理论,是证明了其理论的伟大,光荣及其辉煌的,历史性的胜利,还是毁灭性的打击呢?
如果说,国企是没有效率的,那么,为什么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却偏偏在这些私企银行面临破产和倒闭的时候,用“国有化”来拯救这些私企呢?在此,美国和世界工业先进国的政府的“国有化”的措施,所代表的经济理论,与张唯迎和樊纲等等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是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如果按照张唯迎的逻辑,那么,美国政府和世界各大先进工业国政府的措施,其实施的意图和效果,应该是在加速面临破产的私企银行的破产速度,而不是在拯救他们。既然国企没有效率;既然现在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的私企银行面临破产;既然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的政府将面临破产的私企“国有化”,那么,按照逻辑推论,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将私企银行“国有化”的结果,必然是在加速这些私企银行的没有效率,也就是在加速这些私企银行的破产。但是,为什么美国和世界各国政府却被逼和不得不实行他们并不喜欢的,他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的“国有化”呢?唯一的原因只能够是,这是唯一拯救这些私企银行的方法和出路。这样,张唯迎的经济理论的错误,就被事实和实践所证明了。
同样,樊纲认为“国有资产是无主之物”和必然“流失”。那么,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的政府将面临破产的私企银行实行“国有化”,岂非是在加速这些破产私企银行的资产的流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然国有资产必然流失,那么,美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现在的国有资产为什么没有流失掉呢?难道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都流失完了吗?如果都流失完了,他们又拿什么资产来注入这些破产私企银行?同样,为什么以前英国的“私有化”和日本近年的邮政“私有化”,都需要经过议会的批准,才可以实行。这难道不是由于这些国家的法律在对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的实施着保护吗?既然国有资产是有法律保护的,那么,为什么说是“无主之物”?显然,樊纲的“国有资产是无主之物”的理论,是完全违背了美国和世界各个国家的现实的,是完全错误的,是一种误导执政阶层和社会,或者是迎合执政阶层的少数人的胡说八道。
在这几年,主流经济学家们对国企在某一方面的垄断,从来都没有放弃攻击。但是,他们对少数人在所有权对资源的垄断上,却从来没有任何异议,似乎这样的垄断是天经地义的。
根据经合组织最近的告,在经合组织之中,美国的两极分化排在第一位。那么,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资源的被少数人所垄断。这少数人正是凭着其所垄断的资源,获取超额利益,使大多数没有资源的人,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智力和体力)来维持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如果说,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因,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够得到保证,或者无法维持下去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无法维持。美国现在由于还能够保持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所以,美国的社会制度也还能够得以维持。但是,这一次的金融海啸已经证明,美国的社会制度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少数人垄断资源和大多数人没有资源,因而无法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已经是这一个制度能够承受的最大的容量和发挥的最大的能量的证明。美国的,被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所顶礼膜拜的,建筑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所必然带来的动荡证明了,这种“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已经无法解决其内在的矛盾,而开始走下坡路。
当然,美国的社会制度与以前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在其鼎盛时期的社会制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社会大众已经可以不必用武装斗争来夺取国家的政权,而可能可以靠选票来获取政权。这样,少数人对整个国家的资源的垄断,就可能用选票来解决。这种不同,既是社会大众经过长期各种斗争所获得的结果,也能够决定国家今后走向社会主义——即大多数人在共享资源的所有权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力量。
主流经济学家用苏联和中国的“私有化”来证明“私有制”的不可战胜,和其历史必然性。但是,却无法说明,为什么,美国和世界各国政府竟然用“国有化”来拯救私有制银行的崩溃。
所以,苏联和中国的“私有化”的原因,只能够有唯一的解释:是执政阶层在用权力实行“私有化”,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张唯迎和樊纲的“私有化”的理论,就是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利益而杜撰的,错误的经济理论。
美国和世界各个国家在这一次的金融海啸之中,用“国有化”来拯救破产私企银行的行动,证明了私企比国企有竞争力和国有资产是无主之物的,这些宣传“私有化”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经济理论。尽管其带有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幻影,和迎合了执政阶层少数人的愿望,但是,社会大众已经不再相信这些胡言乱语是所谓的科学的经济理论。面对这些证明“私有制”有效率,国有资产必然流失,鼓励“私有化”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主流经济学家们已经完全无法自圆其说了。这样,这些经济学说的破产,也就是必然的了。
美国政府和世界各大国政府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冲击,所采取的措施,不得不抛弃了以前的“政府不干预市场和经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错误理论;不得不抛弃以前的“私有化”的理论和措施。而“市场化”和“私有化”二者,恰恰是组成“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的两块基石。
这样,美国和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的,也就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破产,已经是必然的了。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三十年之际,新自由主义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破产,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性的意义。

  

  
徐强

  

  2008-10-26

标签:政府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