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股权获得了100%的经营权广发行变花旗分行
广发行高管质疑花旗重组 “广发行变花旗分行”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丁燕敖
广发行高管郭小平称,花旗以20%的股权获得了广发行100%的经营管理权
在花旗集团入主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10个月后,原广发行副行长、现任广发行行长办公室高级顾问郭小平称,他对花旗重组带领广发行走出困境正由“充满信心”到“逐渐丧失信心”到目前的“没有信心”。
不过广发行对外宣传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宣示广发行一份官方声明称:“最近我行高管对本行现状的有关表述并不准确,也不代表广发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意见,本行的改革进程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
理由一:客户正在流失
“我感觉,广发行正变成花旗的一个分行。”上周五,郭小平在京出席研讨会时感慨。
去年12月,以花旗为首的财团在一场号称“世纪之战”的竞购中,击败对手,成功入主广发行。郭小平称,花旗以20%的股权获得了广发行100%的经营管理权。花旗还派任包括行长、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风险控制总监等重要职位。在17人的董事会中,花旗亦占据5个席位,另外一名独立董事也具有花旗背景。
这位广发行前副行长说,花旗入主广发行以来,广发行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变化,一些公司骨干和中层正在纷纷离开,总数达到了上百人。其中,包括5家分行的主要负责人。
“公司的客户和业务也正在流失。相对于国内同业总资产20-30%的增速,广发行前进缓慢。”郭小平说。
广发行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拥有全国性牌照,但没有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在重组前,广发行拥有27家分行,530个网点,1.3万名员工。
郭小平称,尽管广发行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补充资本金迫切,但花旗一段时间内主张发行可转债,而不是上市融资或次级债,因而导致股东间分歧,造成银行业务发展速度受限。
不过,在郭小平看来,这或许正代表了花旗的某种意图。发行可转债,可以使花旗将来进一步增加持股比例,进而获得公司完全的控制权。因此,与其竞标时的合作伙伴,目前的广发行财务投资者———中国人寿、国家电网等机构相比,花旗显然并不看重广发行短期盈利。
或许正是上述原因,郭称,花旗来到广发行之后,更多采取的是务虚动作,比如说派出大量人员到花旗进行培训,提议更换银行业务的电脑系统,购置新的办公大楼等等,而不是广发行原来一些员工真正迫切看到的变革:比如补充资本,尽快开拓新业务和增加网点布局。
郭小平说,仅购置电脑业务系统计划一项,广发行就将为此支出20亿元左右,且购买将通过花旗来进行。另外,花旗目前派驻广发行的高管和技术人员约30人,广发行每年将固定向花旗支付教育培训费1.6亿元。
理由二:部分高管从花旗领薪
郭小平同时认为,目前关系广发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花旗派来的高管依然从花旗领取薪水,而不是与广发行签订劳务合同。这不仅导致高管间收入不公平,同时,也会导致这些高管只会对花旗负责,而不是对广发行负责。
他表示,正是基于这个激励机制上的关系,导致广发行的发展规划更多的是被纳入到花旗的整个战略当中,广发行正变成花旗的一个分行。广发行真正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些紧迫问题不能得到最先解决。
对于广发行来说补充资本迫切,但曾作为补充资本重要一环的“上市计划”被五年计划里排到了2009年,这在目前国内城商行都已经掀起上市高潮的背景下,广发行正在变的“落伍”。郭小平说,由于资本充足率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各家银行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发行正面临“不进则退”的困境:存款减少、贷款增速下滑等。
“更糟糕的问题是,即便目前我们认识到这种情况,也很难改变。”郭小平说。他介绍称,由于当初在签订重组协议时,几大股东已将管理权协议全部转让给花旗,一无行使时间限制,二是协议规定上述管理权变更需股东大会79.9%比例以上通过,这事实上导致广发行管理权被牢牢控制在花旗手里,无从变更。对此,另有广发行内部知情人士昨日向记者确认,他甚至用此前“娃哈哈事件”来进行说明目前广发行所面临的困境。
数据显示,现有的股东持股结构中,花旗集团20%,中国人寿20%,国家电网20%,中信信托20%、IBM信贷持有4.74%,粤财控股0.8488%。另外的14.4112%由广发行原分散的一些股东持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