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看湖南教育厅“自抱自家孩儿”
忠言 /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会上,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建议,凡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曾添贵建议省里出台几条刚性措施,作为临时措施,可参照上世纪80年代“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子女中的大专毕业生,优先作临时合同工安置。
曾添贵参事的建议,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谴责这一建议是搞“权力的代际转移”和“权益世袭”。但让很多网友没有想到的是,曾添贵的建议还没来得及被广东省政府采纳,一种更超前的“权益世袭”和“代际转移”早已在湖南省变成了现实。
7月22日,《新京报》报道了“湖南教育厅发文要求高校照顾录取教工子女”事件。报道说:近日,有湖南高考考生投诉,称湖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省内高校照顾教职工子女。昨日,经本报调查此事属实。
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家湖南高校网站上,都可以看到该省教育厅5月下发的通知。通知称,湖南省内普通高校教职工子女报考父母所在学校,且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可照顾录取。在衡阳师范学院网站上,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于6月24日发文称依据湖南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子女今年报考了该校的教职工要于7月1日前,报送工作证明、户口本、准考证和志愿表等资料。记者致电衡阳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该处一工作人员证实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据悉,湖南省教育厅去年5月也曾下发过一份通知。但对于该校去年“照顾录取”了多少名教职工子女,今年又将“照顾”多少,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无可奉告”。
看来,曾添贵参事“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建议,并不是单纯拍脑瓜子拍出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这些年来,在一些部门、一些行业,一些领导干部以为行业内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为由,公开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无视法律法规,为本行业职工子女就学、就业等大开方便之门,有的虽然没有文件规定,但也成为一种可做不可说的“潜规则”。
湖南教育厅公开发文,“要求高校照顾录取教工子女”一事,比曾添贵参事的建议是一路货色,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曾添贵建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子女中的大专毕业生优先安置”,而湖南省教育厅在教职工子女受教育的阶段就要享受特权了,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人生起跑线上的不平等。如果说湖南教育厅出台此规定是为了稳定教职工队伍,人们要问:普通工人、农民队伍就不需要稳定吗?他们的子女谁来优待?
忠言呼吁,此风当刹。这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改革,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而是利用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公开为某个行业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严重违背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腐败行为。按照这种“谁家孩子谁家抱”的逻辑,公开搞“权利排斥”,国家权力机关和事业单位,将成为利用行政赋权获取社会资源而独霸发展机会、独吞利益结果的独立王国。而对特权阶层之外的公民而言,加剧了就业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争取进步的空间将受到严重压制。
“自家的孩子自家抱”其灵魂是封建的“权力世袭”,如果任其泛滥,不仅使特权阶层之外的公民受到心理上和实际利益上的伤害,而且必将加剧某些特权阶层与广大民众的隔膜,使民众对公共权力机关和社会事业部门失去信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激化社会矛盾、后患无穷。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