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对相
象自相,象非相,象本相;相自质,相非质,相本质。
以上文字有那么点“抄袭”三字经、道德经这类经典的嫌疑。过去,文字载体(笔、墨等)稍金贵,促使文字(语言、见解、观点等)精练;随着生产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载体(笔、墨、互联网等)越来越廉价,这当然是好事;不知怎么回事,好事越来越变味;随着文字(讯息)载体的廉价,文字、讯息越来越趋向粗制滥造,或者“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云亦云,逐渐形成作者比读者多的局面,并且大有继续发展的态势。某些人把文字、讯息泛滥视作文化繁荣的标志,这类自我陶醉,也许回应了某句话:啼笑皆非。
文字、讯息载体的廉价,使语言、见解、观点、讯息等可以更通俗易懂地表述;生产力的提升,社会的发展,为各舒己见,为百家争鸣,为解放思想,为各种不同的见解、观点交流、碰撞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优越的条件用于粗制滥造,用于人云亦云,用于禁固思想、、、很可能有悖生产力发展的初衷,很可能有辱社会进步的趋势。
社会已进步,前面那段“象自相、、、”的文字,也许该以符合时代的文字而写;那就跟一下时代步伐重写:现象出自真相,现象未必就是真相,现象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真相;真相出自本质,真相未必就是本质,真相是由内在本质使然。
公众往往在社会中看到某种(贪污、腐败等)现象,这些现象的真相往往掩藏在某个地方,于是刺激着公众探寻真相的热情;在探寻真相的激情中,往往忽略了产生这类现象与真相的本质。为数不少的人探寻到某个真相,自鸣得意后,又忙着找现象,再忙着探寻下一个真相,丝毫不触动本质;于是,由现象到真相,再由现象至真相,在象至相的怪圈中没完没了循环下去。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这儿所提到的无形,也许不该按照字面理解,更可能是某种夸张或喻意。有象必然产生形,无论“象”大小,都有某种形,只是“形”可能或易遁而已。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也许在揭示某种规律:越是大的(现)象,越可能或越易遁形,越是大的音,越可能或越易稀声。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可能也如此。宇宙,这个大“象”之形,人类很难深知其形,更难深知其质;超声、次声这类大音,不是轻易就能听到或发现的。
有道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可能又在揭示某些规律:1,水平高者需要隐的话,能够隐于热闹(市)中;2,水平低者想隐的话,只能隐于冷清(野)处;3,越是热闹之处越宜大(目标)匿隐。这类规律正确与否,可以深入探讨;知道这类规律后,是否能借助这类规律看事、物,是另一回事。
不少人由现象揭露(贪污、腐败等)各类真相的同时,很可能忽略形成(贪、腐等)这类现象至真相的本质,使得某些“大象”越来越(易)隐;随着由现象而揭露真相越来越层出不穷,越来越热闹,某些“大象”也就越来越趋于无形。社会、舆论、视线等,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探寻肇事逃逸、医患纠纷、黑社会、贪官污吏等各类“真相”,使探寻“真相”氛围热热闹闹;甚至某些人搬出已故(毛泽东、邓小平等)之人,以供探寻历史(?)“真相”,促使探寻“真相”的气氛更加热火朝天;各类“大象”就在这种热闹氛围中,利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潜移默化手段,完成着“演变”的过程;这类“大象”的“演变”遁形于(探寻真相?)热闹之中,几乎悄无声息。拜热火朝天所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声无息“演变”成“为人民币服务”的实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也许将“演变”成“为一部分人”效力的机构;公仆“演变”成官(僚?)员;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战术手段,几乎“演变”成战略方针;全民(以工、农、劳动者为主)所有(国营)的资源、资产,全民共享的资源、资产,转变成国(政府?)有资产,进而转变成“一部分人”(挥霍?)的私产;经济基础升格成经济为中心,政府以经济为中心,官员以经济为中心,法院以经济为中心,法官以经济为中心,公安部门以经济为中心,警察以经济为中心,医院以经济为中心,医生以经济为中心,教育界以经济为中心,教师以经济为中心、、、简言之,各行各业都以经济为中心;主人翁在不知不觉中“超级”成了弱势群体、、、这些“大象”在热闹中几乎遁于无形,某些人依然觉得不够热闹,不够过瘾,于是,隆重推出由“强权”粉饰的“民主、自由”等话题,促使热闹的气氛更热闹,以方便引发内讧的“大象”遁于无形,更进一步迫使人民民主“演变”成为精英(?)财团民主。
诸多“大象”虽然遁于无形,毕竟还是有些蛛丝马迹难隐的;各类“大象”在遁形演变的过程中,也许,离无数革命先烈为解放工、农、劳动者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斗的初衷越来越远,也许,离共产党是工、农、劳苦大众自己的组织越来越远;也许,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豪情越来越远;也许,离为了创建、完善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社会越来越远;也许,离创建、完善人民民主的目标越来越远、、、
质,决定着“象”的呈现;质的变化,诸多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与呈现。可以由现象探寻真相,也可以透过现象探寻本质;求热闹,自现象探寻真相止;求明理,透过现象探寻本质也许更妥。
山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