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读毛主席626指示有感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我平时很少做梦,但昨晚还是做了一个梦,竟然梦到了很早以前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同时,一副熟悉的宣传画出现在眼前。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是毛泽东在1965年6月26日提出来的。他认为,当时卫生部的工作只为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这15%主要还是“城市老爷”。广大农民却得不到医疗,他们一无医,二无药。再这样下去,卫生部可改名为“城市老爷卫生部”。医疗卫生工作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的预防和医疗上。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二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
  当时,我国基层的医疗状况非常差,缺医少药现象很严重。尤其农民有病大部分都得不到救治,人们的寿命多在六十岁左右。农村人有病多数采取土办法治疗,感冒发高烧咳嗽时,先在身上拔火罐,然后在十个指头上放血,喝点姜汤盖上被子出身汗。有条件的吃点止痛片,没条件的只好硬扛。
  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发表以后,我国医疗资源“重城市轻乡村”的情形得到扭转。各地农村也培养出一批医疗水平不是很高、但可以扎根农村、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赤脚医生”,这才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根本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在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42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健康领域的不祥之兆也越来越多。传染病的发病率有回升的迹像,本来已被彻底消灭的各种性病(如淋病、梅毒)也死灰复燃,并有泛滥成灾之势;曾困扰国人达千年之久的血吸虫病卷土重来,在有些地方,如江西、湖北的一些县市,形势还十分严峻;更不用说迅速蔓延的艾滋病了。 
  自实行“分灶吃饭”的医疗改革之后,卫生医疗部门开始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则实行所谓“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卫生保健一步步商品化,卫生事业的公益型渐渐被人淡忘。受利润驱动,医院的门诊费、住院费飞涨;医疗机构对患者小病大治、无病用药;一些行之有效但不赚钱的治疗方法被弃之不用。医疗费用基本上是从病人身上拿的,医院收入基本上是自己赚的。什么“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早已远离医院。
  在这种情形下,看一次病小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的花,住院就更是成千上万。穷人看一次小病,三月没肉吃,住一次院,三代人省一年。有钱人可以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而穷人却不得不“小病扛、大病拖”,该住院不敢住院,住了院尚未痊愈便匆匆离去、生怕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看病恐惧症在不少穷人中出现,谈看病色变。前几年,曾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叫做“吃着肉骂娘”,还颇有同情感。时至今日,才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在世时,虽然大多人们吃不上现在这样多的肉,却会心安,以至他去逝多年后,人们还念念不忘毛主席恩情。显然是因为毛主席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一起搬掉压在群众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住房、上学、医疗),消灭新三大差别(职务待遇差别、干部和群众的差别、富人和穷人的差别)。
  联想当前形势,重读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感觉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卫生工作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不能动摇和改变。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永放光芒!

标签:医疗   农村   工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