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育自治,岂能医好中国教育的痼疾--评郑永年《中国教改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

2025-02-21 文摘 评论 阅读

《联合早报网》发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教改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一文。读过此文之后,总觉得郑永年先生在连中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乱发一通议论,乱开治病药方,误国误人,为害不浅。

按照郑永年先生所说,三十年的中国教改不但没有解决老问题,反而衍生出无穷的新问题,社会对教育的抱怨越来越甚,中国社会对教改已经呈现出毫无信任感。这里郑永年先生没有说明中国教改欲解决的老问题是什么,也没有指出衍生的新问题是什么;既没有指出中国社会为什么对教改抱怨越来越甚,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对教改毫无信任感。这几个要害问题不阐述清楚,就海阔天空地谈论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岂不是无的放矢,奢谈教改就有点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了。

中国教改的最大败笔是教育产业化,推行教育产业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从此教育不再是清净之地,被铜臭所玷污。教师队伍整天沉迷于金钱,全部心思放在如何捞钱上,一切行动以捞钱为准绳,不肯老老实实做学问,不肯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浮躁至极,急功近利,如此教师队伍,还会培养出大师级人才来,那才是苍天瞎了眼了。学生从小被灌输的不是报效祖国,而是如何挣大钱,人生目标就是将来多挣钱,学习的目的只为一个字:钱。这样的学生还能培养成大师级人物?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到出国留学,一级一级走下去,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混个文凭,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挣大钱。几乎没有人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甘守寂寞做研究,这样的教育环境还能出大师?三十年的教育产业化,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重商趋利,如此社会环境怎么能培养出大师级人物来呢。

社会对教育抱怨越来越甚,根源不再出不出大师级人才上,而在上学贵(上学难)、就业难。教育急功近利、学生负担太重、应试教育等热点问题,都是教育产业化惹的祸,是中国教育的病灶所在。

人们对中国教改毫无信任感,是因为还在征求意见的《十年规划纲要》毫无创新,仍然顽固地坚持教育产业化政策,尽管通篇找不到教育产业化的字眼,但骨子里没有丝毫改变。

郑永年先生不了解中国教育的病因所在,诊病号不准脉,闭门造车,人云亦云,难免雾里看花,故所提供的治病药方也是治标不治本。不但治不好中国教育存在的痼疾,反而会误导中国教改迷入歧途。中国教育不解决急功近利、浮躁心态、逐利捞钱的问题,就是实行教育自治也照样无济于事。

至于政教分开之说,也是不现实的。这不是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的根源,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即便出了大师级人才,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何用之有?

中国的教育与国外教育最大的差异是,重学轻用,重知轻能,重文轻技,是儒家学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至于人”遗毒的祸害。一个看似学富五车的人,只会之乎者也,又有何用?一个只有书本知识,君子动口不动手,又不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研究学问的人,有怎么能锤炼成大师级人才呢。

西南联大成功的经验固然与教育自治管理有点关系,但并无直接关系,不同思想共存仅仅说明包容性强。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培养出许多大师级人才来,关键是有一批甘当人梯、甘于奉献、甘于寂寞、脚踏实地做学问搞研究的教师队伍。老师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育培养影响了一代学生,使学生们养成了潜心学问研究,不受世俗风气影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贫困,胸怀天下的好学风。这样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培养出具有独创精神、刻苦钻研、极具创造力的大师级人才。教育自治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而已,仅靠这种管理模式,没有严于律己潜心学问的教师队伍,很难培养出创造力强的大师级人才的。否则为什么同时期其他学校就培养不出众多的大师级人才呢。没有那些勤勤恳恳的教师队伍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西南联大的教育自治也不会创造出卓著功勋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夸大教育自治的功能,对中国教改毫无益处。

郑永年不是一个尊重历史的人,中国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是近三十年才有的事情,与三十年前的毛泽东时代风牛马不相及,大可不必以贬损前三十年的教育做铺衬。其实前三十年的教育根本就不存在现在这些问题,老百姓也没有如此强烈地抱怨教育改革。况且新中国前三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人才,这从现在处于关键岗位上的科技人才年龄就可以看得出来。政治介入教育是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有所差别而已。国家是什么?是有边界的土地和人群的集合体,是政治的代名词。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教育之根本人物,这一点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统统如是。三十年的教育产业化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迷失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这种过错不仅不是政治介入教育造成的,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远离学校的结果,这一点郑永年先生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郑永年先生去政治化的建议,就连他自己都知道无法实现,否则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有政治家与教育家的合作,教改事业才能前行,这的确是符合国际社会现实的一句大实话。

关于中国去行政化级别的事情,不过是小事一桩。要害问题是必须彻底摒弃教育产业化,处理好国家责任与老百姓责任的关系,别把国家该担的担子压在老百姓肩上;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关键是汲取国外素质教育和前三十年的好经验,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教育。否则无论怎么改,都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写于2010年3月19日

标签:教育   中国   大师   教改   人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