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比个体经济更具优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比个体经济更具优势
市场经济,讲的是自由竞争,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竞争靠什么?靠的是资本,靠的是实力。市场经济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子泥。
个体经济是什么?在市场经济里,就是小虾米。政府鼓励个体经济,民营经济,为什么?那是投放饵料,为了养大鱼。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就是饵料,就是小虾米。没有这些小虾米,政府官员的餐桌上哪来的红烧鱼,清蒸鱼?
集体经济是什么?在市场经济里,就是小鱼。为什么有的人要灭掉小鱼?因为小鱼虽小,也有很厉害的。比如,非洲有一种食人鱼,只有手指肚大,无数的鱼一拥而上,能在几十秒,把一只牛啃得只剩骨架。大鱼遇到它也要避而远之。弄得不好,连钓鱼的,网鱼的,也会一起吃掉。这种鱼吃小虾米,也吃大鱼,本身却刺多,并不好吃,所以,只能是除之而后快。
个体,一个人。集体,一群人。谁的力量大?一个人,论实力,就一个人的力气而已,就算你是楚霸王项羽再世,也不过是力拔千斤。论资本,就是家里的那点东西,敛巴敛巴,能值几个钱?靠贷款?你用什么抵押?靠信用?你跑了都没地找你去。集体,论实力,那有几百号人。论资本,再穷,几百个穷人的家产也比一个人多。到银行贷款,几百号人的家产押上,心里也放心。讲信用,总不能几百号人都跑了?
所以,华西村,南街村,大寨这些坚持集体经济的地方,比搞分田单干的小岗村们富裕,那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小岗村们的作用。如果没有分田单干的小岗村们,为市场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集体经济要想快速发展,也难!大家都是集体经济,一群人对阵一群人,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那就要比拼领导者的智慧,比拼哪个集体更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强相遇,勇者胜。
一些知识精英说,华西村也有剥削,他们剥削那些外来的打工者,工作一个月,只给一千多块钱。市场经济不讲道德,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在剥削,只不过华西村剥削来的钱,用于改善村民的待遇,用于工人的福利。在华西村,只要工作超过十年,就可享受村民待遇,集体供给住房,用水,用电优惠,老了享受保障。小岗村式的单干,只有受剥削的权力和自由。比如,那个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严宏昌,当初,鼓动按血手印,分田单干,目地就为了要有出去打工的自由。
一些知识精英说,华西村的经济发展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这群知识精英,真是白读经济学。发展经济靠贷款,这很正常嘛,你在中国,在世界上找找,不靠贷款经营的企业有几家?只要你有实力,有信用,你不贷款,银行也会跟在你屁股后面,千方百计的动员你贷款。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所以能从银行贷到款,是因为,在改革之前,他们通过艰苦奋斗,已经集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个财富包括了金钱,也包括了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信用,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银行看他们从一无所有,都能创造出财富,贷款给这样的集体,肯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企业,银行都得利,傻子才不干。象小岗村那样,二十三年不交公粮,吃国家的返销粮,宁可要饭,也不愿在集体出力,再分田单干,给这样的人再多的钱,也会让他们吃光,喝光。哪家银行敢给他们贷款?那是糟蹋钱嘛。
一些知识精英说,这些集体经济会出现腐败,集体制度下干部会多吃多占。这些知识精英忘了,自己曾鼓吹过“高薪养廉”,用高薪养嘛,把暗腐变明腐,不就得了。其实,这群精英是死脑筋,瞎操心。集体经济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在领导大家走艰苦奋斗道路的过程中,群众认识了干部的品行,认识了干部的能力。这些干部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在政策的重压下,集体经济早就解散了。
我们也不能否定小岗村的作用,没有这些能够自由流动,自愿受剥削的人,哪会有集体经济的兴旺发达。
没有小虾米,就不会有强悍的小鱼。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