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同自由派继续“愚蠢的对话”
现在的自由主义已经陷入人人喊打的困境,大盘人物一个不露面,其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自由主义者,巧用人性和逻辑为范美忠、王石诡辩,他们在为范、王辩护时,试图把人们的思维全改了,但是改成什么样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所以对这些诡辩大部分人连想都不会去想的,只会让老百姓更反感。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可能听不懂国际术语,也不太懂理性思维,判断是非大都从直观角度,“听其言,“观其行”始终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思维。
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就无法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追随。把老百姓当傻子,最后剩下的傻子就是自己。自由派要想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取得领导权是不可能了。这次从民间发起的大批判将彻底瓦解自由主义泛滥的土壤。
自由派的一些文章,基本的是非道理逻辑他们都不管不顾,和这种人对话简直要从教小学生一二三开始,长期和这样的人对话会让人产生错觉,对自己智商估计过高,而对于其他人智商又估计过低,误认为人人都是如此。时间长了反而弱化自己的智力水平。
但是,继续做这些“蠢事”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三十年来,自由主义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要解毒就要耐心而细致,要取其合理性,批判其糟粕性。比如自由主义就有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等等学说,在行为方式上,有所谓观念自由主义与行动自由主义。“自由、民主、人权”是政治自由主义鼓吹的。“自由竞争、效率优先、弱肉强食”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保持的教育自由主义。“艺术的生命在于自由,艺术要充分抒发个性、人性”是当代影视表现的自由主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反对政治干预学术,提倡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是学术研究中的自由主义。生活方式上的自由主义最出名的就是李银河等“性学”专家以享受快乐为名搞的“性解放”、“性放纵”、“换妻”,“同性恋”。行动自由主义则有千奇百怪的“行为艺术”。
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作用就是解构,解构国家、解构家庭、解构道德,解构社会性的一切存在,虽然其负面影响越来越恶劣,但是也不必讳言这种解构也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在改革开发之初打破僵化的管理体制,刺激人们发挥活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八十年代曾经几次批判自由化都以失败告终。到现在,主流媒体几乎都被自由派分子掌握,也难见一篇批判自由主义以及代表人物的文章。要想改变这些人的观点,不亚于将他们投入炼狱,脱胎换骨一般。
由此可见,要想彻底清除自由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要。所以把这场讨论引向深入太有必要了,要从批判政治自由主义到批判经济、文化自由主义。同时这也是让自由主义者自我厘定,自我限制范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真理多迈一步就是错误,更何况泥沙俱下的自由主义只能是彻底的利己主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