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色·戒》一部浸透了汉奸文化的电影

2025-02-20 观点 评论 阅读

《色·戒》一部浸透了汉奸文化的电影

作者: QTFY

《色,戒》一片,讲述了一群满怀抗日救亡激情的大学生,为民族大义,选定一位女生,准备以色诱惑一位汪伪政权的大汉—奸易“先生”,使其放松警惕,予以击毙。但,仅仅因为同事们为避免失败,让这个女生事先获得一些性的经验,安排其与其中一位志士发现性-交,从而产生心理不适,进而怀疑这一事业的纯洁性。当这位女生,在零距离接近了汉-奸易后,被其干练和能力,尤其是其为家人所创造的逍遥舒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环境所折服,对其产生了好感。在被易实施强—奸过程中,又所获得的极大的生理上快乐,使得这位女生从心理上臣服了汉—奸易,从而从感情上离不开了。在实施暗杀的最后一刻,由于易为其买了一个6克拉的钻戒,最众彻底的“感动”这位女生,放跑了汉-奸易。一起的义士惨遭杀害。这个女生也一命呜呼。

影片中的三个细节深深的刺痛了我:

1是,在爱国青年演完鼓舞抗日之气的话剧后,群情激奋,但李安这个时候却切入了个汪伪特务在嘲讽的画面,让人感到,冒死抗日的是疯子傻子,而苟且偷生卖国求荣的却精明世故。

2是,当看到易汉-奸花钱购的的钻戒拿出,王桂芝嘴咬下唇,放射的贪婪的目光,和戴上钻戒后,那份心怀崇拜与感恩的表情,把个王佳芝拍的像狗见了屎般的神态的画面时,我震惊了。买的这枚钻戒的钱,无疑粘满了抗日志士的鲜血,我不知道李安安排这样的情节是为什么?但它让我感到,这个王桂芝,已经是民族大义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不分敌我,交织着肉欲与物欲的所谓男女情感了。她彻底的从身体和心理上成为汉—奸的奴仆。

3是,在影片的最后,当特务封锁了出路,王深知已难以逃命,影片给她2次坦然的微笑。这个2次微笑。这2次微笑似乎在像告诉观众,我,“王桂芝”已经认定自己,“生是易(汉—奸)的人,死是易(汉—奸)的鬼”。这个情节最终完成李安,张爱玲们心目中的王桂芝从一位有爱国大义的女青年,向汉-奸屈膝的,以生命和心与汉-奸水乳交融的转变。

李安通过此片告诉观众,人是贪婪的,她挡不色与物的诱惑。人也是卑微的,她只有臣伏在强势的脚下,才有荣华富贵。她这难道不是彻头彻尾的汉-奸文化?我不想在去介绍中华民族在那场抗战的所做出的牺牲了,我只告诉一个大家一个事实。在抗日的战场上,中国军队,由有文化青年组成的连排级军官,是世界战争史死亡比例最高的。

我想,我决不与历史上那个真实的事件挂钩了。这亵渎英烈!

李安很聪明,使用弱化全局,放大局部的手法,来淡化观众对汉—奸的仇恨,汉-奸们对抗日志士血腥的杀戮被影片淡化了,我们只是从易的嘴里听出点滴,并以他的恐惧的心态叙述,反到博得观众一定程度的“同情”。如果把这些直接还原在荧幕,相信观众席上会有许多人浮想联翩,是断然坐不住的。情节类似的荷兰影片“黑皮书”,没有淡化邪恶之徒的本来面目,她真实还原着纳粹的凶残,使人们在观看影片时,善恶分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界限明确。

另外,评论下这部影片的其他方面。李安有才,影片拍的精致。还原历史片段的局部场景真实,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心态刻画准确。电影语言流畅,画面风格雅致。如果,这部影片不是叙述了这样一个恶毒的故事,应该是华语片佳作。

最后,我只能套用许多网友评论此片经典用语,“它颠倒我们以往的价值观”,也许李安正在颠倒这个世界已经认同的价值观!

标签:影片   这个   女生   观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