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上山下乡与朝代更替

2025-02-20 观点 评论 阅读

上山下乡与朝代更替

 

柳鲲鹏

http://quantum6.vip.bokee.com

2008-2-29

 

关键字:上山下乡 朝代更替 劳动

简介:统治阶级总是想办法让儿女参加劳动以得到成长,这样可以顺利接班。但是儿女们总是痛恨这种“迫害”,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发财,人民可以被压迫,于是朝代就不停的更替。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瞧不起那些纨绔子弟,比如“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花间一棵禾,去之为恶草”、“纨绔子弟少伟男”等等都是形容那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自然的,古代很多知识分子和官员,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吾小时候无意背过一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被老妈表扬了一次,至今都有每餐粒米不剩的习惯。同样的,人类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就被赞美,贪图享乐之辈就被鄙视。这就是所谓的正义吧。

  但可惜的是,人都有好逸恶劳的劣根性。别看是穷人出身,一旦当上官,就不再种地;官员的儿女,一般都看不起劳动,更不会参加劳动。这种情况延续下去,要么家族衰落,要么统治阶级被推翻。究其原因,就是统治阶级脱离了人民,背叛了人民。有没有办法解决这种兴旺律呢?

  办法之一,就是统治阶级及其儿女经常性的参与劳动。历史上不少开国皇帝大臣都想办法让其儿女参加劳动或者打猎,现在某些家长强迫自己儿女去长途行走学校吃苦,就是防止其儿女“变坏”。可惜的是,这种方法开始还好,两代之后就没用了。要想保持这种办法,只有强迫一途。即有组织的安排统治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及其儿女参加基层人民的劳动,体味劳动人民的疾苦,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经过这种运动,他们就不再被称为“寄生虫”,成为真正的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整个社会由于相互交流关心而融合,会变得非常安定,因而也是非常美好的。

  但好心未必有好报。虽然统治阶级想办法让其儿女变得有能力,但是纨绔子弟们不高兴这种安排。同样的,新中国就专门搞过这样一种大规模的运动,叫做“上山下乡”。结果到现在那些人个个是极度不满而经常破口大骂。实际上,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下一代的竞争起点也在不同,如果能力差不多,自然是官员的儿女占便宜。从这个意义上说,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儿女们表面上被强迫劳动而吃亏,但是得到好处的却一定是他们。说得再过分一点,强迫他们劳动表面上是体味人民疾苦,实际上包括更大的私心,即让自己的儿女接班时有能力胜任,也得到拥护。但如此的用心良苦,却得到了咒骂。

  经过上山下乡的锻炼之后,这些人身体强壮了,毅力也坚强了,民众基础好了,接班也顺利了。但这些后来大多成为主流的精英却倒咬一口,污蔑那样做是“惨无人道”、“无人权”,是“独裁”,是“迫害”——如果这也是迫害,请问农民工人成天受迫害有没有叫苦呢?有没有人为他们鸣不平呢?可见这些人是天生的不可一世的寄生虫,好逸恶劳的思想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良心可言的。让他们上台,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也可想而知——现实就是结果。

  

  实际上,想要稳定社会,还必然注意把草民中的曹刿们吸收到统治层。封建社会通过科举实现,从而保证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也注意到了,不仅想办法强迫自己儿女从事劳动(或者把自己的财富捐出去),也通过选举来吸收草民中的精英。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曹刿们走投无路或者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就会用别的手段来促进融合——也就是所谓的造反了。

  当然,更加彻底的方法就是毛泽东思想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样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对统治阶级们来说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就是让统治阶级能够体味人民的疾苦,让自己的儿女们接班顺利一些。但这也没有多大希望。

  

  朝代更替的代价是巨大的。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让朝代更替呢?因为到了朝代的末期,统治阶级们都疯狂了,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另一方面认为还是当前发财比较重要。尽管以前那么多历史教训可以学习,可是他们就是不肯改正。所以朝代更替是不可避免了。

标签:儿女   统治   劳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