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99公益日”,毛派应该是什么态度?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你看看,现在能够到贫困农村和沿海工业区做群众工作的都是你们天天骂的右派,你们毛派口口声声学习毛主席,除了在网上空谈,做群众工作都做到哪里了?

  昨天投稿几个公众号一篇文章,介绍了一家扎根南方工业区、长期为工友服务的公益机构的筹款项目,本号也承接了一篇软文,软文收入业已捐赠到该项目中(要吐槽一下,今年的配捐很低)。

  意料之中的是,几家公众号私信告诉我,有些网友意见很大,质疑笔者是不是被“收买”了——竟然要宣传“99公益日”。

  笔者对他们的批评意见完全能够理解,但笔者认为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故而,还是专门写一篇文章与这些网友商榷。

  这年头,资本的营销可谓无孔不入,元旦节就不必说了,双五、双六、六一八、双八、双九、双十、双十一、双十二……原本在公元纪年上没有特别意义的特殊数字,被资本搞成了一场又一场消费狂欢的噱头。

  双二、双三一般在春节到元宵前后,节庆营销本身就是噱头;双四不吉利,双七是卢沟桥事变的国耻日,没有哪个商家敢蹭这个日子——以前“九一八”都被无良商家拿出来营销,其后便要承受民众无尽的怒火。

  而9月9日,是秋收起义纪念日,更是人民领袖毛主席的逝世纪念日,本应是举国同哀、慎远追思的日子,但这几年“天猫99酒水节”、“京东99购物狂欢节”、“腾讯99公益日”纷纷在这一天粉墨登场。

  笔者虽不愿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资本有什么阴谋要去故意亵渎伟人,毕竟,资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逐利润。但选在毛主席的忌日搞这种活动,的确是对毛主席的不敬,伤害了广大热爱毛主席的人民群众的感情。

  在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权势阶层还是升斗小民,他们都会强烈抵制资本利用“七七”、“九一八”作为营销噱头。

  相比而言,利用“九九”营销就很难构成强有力的抵制了。毕竟,真正怀念毛主席的,恰恰是不掌握话语权的“弱势群体”。一方面几十年的妖魔化,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毛主席产生了极大的误解,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毛主席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天下的穷苦大众,打心眼里怀念毛主席的,绝大多数是社会底层最普普通通的群众。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毛主席,不就是希望他老人家的事业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吗?毛主席不可能再回来了,当今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当代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地去做。

  以公益的形式为城市社区的底层市民,农村的留守老人、儿童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工业区的新工人做一点事情,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或是尽可能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是目前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够做的事情,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近十年来,伴随着公益机构不得接受境外资金政策的出台,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兴起,公益圈被限定在一个怪异的框框里了。实体经济的萧条,让很多大资本将目光也转向政府购买服务。如果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是实体生产领域的资本化的话,那么,这些年公益事业的变化、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推进,所带来的则是公共服务的资本化。

  大量的“拍照留痕”、工作记录以及冗繁的财务报表所消耗的巨大人力,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的表现丝毫不弱于前几年基层公务员所抱怨的现象。笔者此前以这种形式在本地的城市社区做了两年建筑工地工友服务项目,从项目评审,到每一次活动的海报、策划书、活动过程的拍照留痕、项目方要求看到的媒体报道,再到中期审核、结项审核,每一步都涉及大量的“填表”工作,一个小小的项目到结项时,纸质资料都准备了将近10公分厚。资金监管当然是重要的,但出资方不去服务对象(工友)里面去做收效调研,只坐在办公室看看报表和照片,真要作假也很容易的。

  然而,资本一旦涉足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本身有资本企业成熟的管理运作模式和团队,立刻就有雄厚的资金雇佣人力满足各种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审核要求,这些财大气粗的“公益新人”在项目竞标中也充满了优势,让老一辈“公益人”逐渐失去了活路。但这种把“公益”当作“生意”来做的方式,在“拍照留痕”之后留下满地鸡毛,究竟能为民众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是值得怀疑的。

  在这种形势下,十年前,那些把公益当作“理想事业”来做的、无权无势的“公益人”却愈发地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小型公益机构不得不选择关门,坚守了多年的公益人也不得不放弃理想,选择去“世俗”谋生。

  不可否认的是,在原来那个相对纯净的公益圈,绝大部分公益人是自由主义者,他们大多对毛主席是排斥、甚至是反感的。一方面,这些人所受的就是八、九十年代的非毛化教育;另一方面,能够对他们伸出援手往往是来历可疑的境外资金,能对他们进行舆论声援的恰恰是以有能量的公知群体为主。

  因为根深蒂固的误解和偏见,很多把公益当作理想的人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其实与毛主席一样,都是发自内心地关注底层苦难的。只是在终极方案上,自由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才分道扬镳。很多公益人是真诚地以为通过公益、通过慈善能改变底层的命运,也有一些公益人希图以公益为载体,实现所谓的“公民社会”,曲线达到欧美式的西化道路;因为误解、恐惧以及立场上的差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阶级议题以及革命化的道路,保持着戒备和排斥。他们没有认识到,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工农当家作主才是最最彻底的“参与式社会治理”、“主体性塑造”、“公平正义”。

  公益日选择在99这一天,多多少少迎合了自由主义者为主的公益人对毛主席的排斥和屏蔽,就像那个来历可疑的教师节一样。殊不知,毛主席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员,“四个伟大”的称号被他厌恶,独独留下了“teacher”这个称呼。

  旧中国也不乏实业救国、公益救国的公益人,然而,新中国之于旧中国的巨大进步,却完完全全是毛主席留下的革命遗产塑造的结果。残酷的现实最终会检验一切虚伪的谎言,历史终将还毛主席清白。当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巨轮碾过,一切单纯的公益梦想都将破碎。相信未来公益梦想破碎的那一刻,那些真正关心底层命运的公益人,最终还是会选择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进阶。

  所以,对于公益圈,毛派网友不该一上来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应当积极地沟通、争取。他们在纸醉金迷的今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脱个人利益的束缚,关注社会、关注底层,本来就是非常可贵的。

  十多年前,一位公益圈的朋友曾跟笔者开玩笑,“你看看,现在能够到贫困农村和沿海工业区做群众工作的都是你们天天骂的右派,你们毛派口口声声学习毛主席,除了在网上空谈,做群众工作都做到哪里了?”

  可喜的是,大约同时是在十多年前,一批受左边网站觉悟起来了的年轻人,从网络走向了城市的工业区和广阔的农村,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以公益的形式投身于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工作中去了。

  相比那些自由主义的公益人,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缺乏资金、没有舆论声援,还要面临权力对于这群真正关注工农的青年的警惕。没有了传统资金渠道的支持,钟爱服务城市市民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又往往与他们这些服务外来务工群体的机构无关,项目的延续、活动的开展也就显得捉襟见肘,他们自己可以承受仅仅够糊口的工资,却往往为高额的场地租金发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这个对毛主席有着某种不敬甚至是敌意的99公益日。

  99公益日在头一年,通过3亿配捐,惠及了很多小型的公益机构。但其后的几年,资本化的大型公益组织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游戏模式。他们将99公益日做成机构宣传日,调动大批人手和大笔资金,通过业内大佬的背书以及捐款配比,配来更多的资金;腾讯每日的配捐往往在两三分钟内就被秒完,众多没钱、没人的小型公益机构,只能望洋兴叹。

  99公益日,腾讯拿出了3亿配捐资金,所带来的广告效应是惊人。且不去管主办方在这个过程的社会收益,这个活动的确让很多小资群体集中关注到公益事业中来了。在这个既成的事实面前,毛派网友为何就不能同资本、同自由主义者去争夺小资意识的中间群众,让更多的人将目光关注到那些为工农服务的项目中去呢?

640.webp.jpg

  要利用这个机会,向他们宣传毛主席、宣传毛泽东思想,主动回击对毛主席的污名化,告诉他们毛主席才是中国自己的最早、最大的“公益人”,让偷鸡者反蚀把米、让愚蠢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进而实现对中间群体的转化。这才是积极的态度。

  正如“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公众号7日的文章《满屏厮杀的背后是无尽的苍凉:写于99公益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之前》最后所写的:

  99公益日,9.10教师节,这两个日子总会提醒我纪念毛主席,年轻时的毛泽东也在湖南老家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毛泽东,除了革命领袖等头衔之外,也是一个早期的教育者和公益人。但,是什么促使他抛弃了年轻时的选择,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呢?这是需要正视和探究的问题,污名化只能暂时掩盖历史,却无法消灭历史,更不是真诚的自由主义态度。

  毛主席的名字可以淡化,他的精神永存,实质上,已然部分地在“叛逆”可爱的自由主义者身上得到了显现。

标签:公益   毛主席   他们   资本   服务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