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高尚全先生放弃了“不争论”和应该说说的一个事儿
高尚全先生放弃了“不争论”和应该说说的一个事儿
云淡水暖
有日子没有经常见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的声音在主流平台上展现风采了,刚才上网,看到强国论坛上高挂着高会长的大名,还有一个一如既往气势不凡的话语标题“高尚全: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争论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承认问题,而在于如何分析问题”,点进去看了一下这篇宏文,基本没有什么特出的文字,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思路和风格,就是高举着一面大旗,上绣“改革”的金字,似乎再无旁人可以“染指”。既然是“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拥护“改革”、讴歌“改革”,口不离“改革”,也算是责无旁贷了,可以旁若无人了。
但是,论坛编辑为高会长的这篇文字所归纳的标题和下面的文字,【当前出现改革争论在所难免,并不值得奇怪。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必然带来思想多样化,各种声音都会表达反映出来。在多种声音比较中取得共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客观上也验证了改革的成果。】,草民觉得大有商榷的余地。
第一,按照高会长们原先的说法,小平同志强调的一个原则,叫做“不争论”,小平同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会长们也是多次引用过“不争论”来作为论据的,现在怎么发现“当前出现改革争论在所难免,并不值得奇怪。”了,虽然高会长解释说“利益主体多元化必然带来思想多样化,各种声音都会表达反映出来。在多种声音比较中取得共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客观上也验证了改革的成果。”,像是“宽宏大量”、“不在乎争论”的样子。
但是高会长又预设了前提,叫做【有人提出,要把改革停下来,甚至要退回到计划经济;这些虽然只是极少数人的主张,但危害性很大,完全违背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也完全背离了人民的意愿。】,就是说,“有人”是“完全违背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也完全背离了人民的意愿。”,这就不是“争论”不“争论”的问题了,因为“危害性极大”,恐怕要上升到违法乱纪的程度了罢,草民想问问高会长,这部分“危害性极大”者,可以不可以包括在高会长的“在多种声音比较中取得共识”名单之中呢。
第二,既然高会长提出了所谓“当前出现改革争论在所难免”的观点,那么草民想请教一下,高会长们或者其他的主流们,在什么平台,用什么形式,“允许”并且参与了所谓的“各种声音都会表达反映出来”,具体地说,高会长与哪些个“利益主体”进行了对话,比如群体最为庞大的工人、农民、失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在这些对话中,高会长取得了什么“共识”,如果高会长只是在庙堂之上,在豪庭广夏之中,周旋于精英贤达,交往于富豪商贾,那这种“在多种声音比较中取得共识”的代表性似乎窄了一些。
高会长曾经深恶痛绝地表示过“民众最不满的就是权钱交易,发横财、一夜暴富。目前社会的矛盾焦点集中在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中国新闻网《专家称腐败渐向政治领域侵蚀 行政体制势要改革》),这可能也是高会长所表述的“有的是由于改革变形了,变成了假改革”,借“改革”以损公肥私,高会长也深知这是“民众最不满的”。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审计署发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中关于【截至2005年底,发展改革委所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全额财政补助社团)用结余资金和下属单位上缴款共计220.99万元为12名职工购买了某保险公司“员工福利团体退休金保险分红型A”商业保险。上述做法,不符合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险种】,这件事情发生在高会长任主要领导的部门,虽然其后果得到了纠正,其款项被退回,然而直到现在高会长本人并没有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就是说,其开支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财政拨付的,说小了,是纳税人的钱,说大了,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拿来为个人购买“分红型保险”,实际上就是个人揣腰包,说小了,是损公肥私,说大了,草民不说了,大家可以体会。在这个事件中,高会长是否是利益受惠者,没有说法,如果没有利益纠葛、没有才参与决策,“毫不知情”,那么是否起码负有领导监管不力的责任,没有一个说法。
那么,草民斗胆希望高会长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坚持遵循共产党员有错必纠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先无情地解剖自己,看看有没有受到“由于改革变形了,变成了假改革””的错误思维的影响,并对公众作一个诚恳的解答。然后再来“争论”,显然更加有利于“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更加有利于在“争论”中立于不败之地。
草民还希望,论坛管理员将高会长希望与各种声音“达成共识”的愿望付诸实施,不要删除商榷的文字。
条留言